摘要:提起紫阳,总绕不开那浸润着山川灵气的茶香。这一缕茶香,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更悄然诉说着一条千年商路的辉煌过往——这便是陕甘茶马古道。
提起紫阳,总绕不开那浸润着山川灵气的茶香。这一缕茶香,不仅滋养了一方水土,更悄然诉说着一条千年商路的辉煌过往——这便是陕甘茶马古道。
古道寻踪
步履丈量千年印记
为了全面摸清县域文物“家底”,紫阳县检察院检察长亲自带队,踏上了这条浸润着茶香与历史的陕甘茶马古道,对沿线重点文物展开了一场系统深入的寻访之旅。
从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瓦房店会馆群,到高桥廊桥、报恩寺塔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从泗王庙、东明庵舍利塔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每一处遗迹,都在检察官的步履丈量下鲜活起来。
忠义塔前
检察建议“破局”焕新
沿着当年马帮驮茶的青石板路前行,不过一里之遥,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报恩塔出现在眼前。
这座矗立在古道旁的报恩塔,承载着一个感人至深的忠义传说。相传咸丰年间,一只忠犬誓死守护主人的钱袋,江浙客商感其忠义,遂筑塔以“报恩”为名。
2024年7月,紫阳县检察院干警在走访过程中发现,报恩塔的塔身杂草丛生,小树从砖缝里野蛮生长,乱涂乱刻的痕迹如同一道道伤疤。
检察官立即对现场进行了详细勘查,拍照取证、记录受损细节、走访周边群众。经深入调查了解后,向相关部门制发检察建议,明确提出“专业勘测、方案报批、资金保障、修缮维护”四项具体建议。
历经两个多月的共同努力,报恩塔的修复工程终于全面完工。当脚手架缓缓撤下,这座承载着忠义精神的古塔,终于拂去尘埃,在古道的秋阳下重展风姿。
共护文脉
从“单一办案”到“系统守护”
报恩塔的“新生”,是紫阳县检察院开展文化“寻保传”工作的一个缩影。该院以古道紫阳段为重点脉络,构建起“检察+行政+专家”的共治平台,协同开展专项寻访20余次,精准制发检察建议4件,有效解决了一批文物保护中的难点、堵点。
为让法治精神浸润人心,该院坚持线上线下融合发力。线上,灵活运用新媒体平台推出宣传报道10余篇,拍摄的《守护者:茶马古道上的检徽印记》宣传短片被中国新闻网等媒体报道;线下,携手文物专家和非遗传承人组建宣讲团,把普法课堂搬进会馆、融入茶席、带进校园。在袅袅升腾的茶香中,在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化作生动的“以茶释法”故事,“守护文脉”的种子悄然播撒。
紫阳县检察院牵头召开联席会议,与相关部门共建《关于加强配合依法促进紫阳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协作机制》。在春茶吐翠的关键时节,干警们将法律课堂移到田间地头、生产车间,向茶企员工和干部群众宣讲知识产权保护等法律知识。同时,该院督促相关部门开展春茶市场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各类侵权假冒行为,齐心守护紫阳富硒茶这块富民“金叶子”的品牌信誉,让传统产业在法治轨道上焕发新生!
来源:陕西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