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媳:你去医院照顾我爸,58岁婆婆:休想、凭什么我不靠你养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04 12:20 1

摘要:那天下午,我刚从纺织厂下班回来,脚还没踏进门呢,就听见婆婆在厨房里"咣当咣当"地摔东西。

那天下午,我刚从纺织厂下班回来,脚还没踏进门呢,就听见婆婆在厨房里"咣当咣当"地摔东西。

我赶紧换了鞋,走到厨房门口一看,地上散落着几个碗片。

婆婆张秀芬坐在小马扎上,手里攥着一根择了一半的芹菜,眼圈红红的。

"妈,这是咋了?"我小心翼翼地问。

她抬起头看了我一眼,声音有些哽咽:"小丽啊,医院来电话了,说你爸的胃病又犯了,得住院。"

我心里一紧,公公的老胃病我是知道的,前年就因为这个住过一次院。

"那咱们赶紧去医院啊,您收拾点东西,我去请假。"

婆婆却摆摆手:"你去吧,我不去。"

我以为自己听错了:"妈,您说啥?"

"我说我不去!"婆婆忽然站起来,声音提高了八度,"你去医院照顾你爸,我不去!"

我愣在那里,不知道该说什么好。

"休想让我去,凭什么我去?我又不靠你们养老!"

这话说得我心里一沉,结婚才三个月,我对这个家的了解还不够深。

公公叫王建国,在机械厂当钳工,是个老实巴交的人,平时话不多,但对我挺好。

婆婆张秀芬比公公小两岁,在纺织厂干了一辈子挡车工,去年刚退休。

她个子不高,但很结实,干起活来风风火火的,邻居们都夸她是个能干人。

我和丈夫小军是前年秋天经人介绍认识的,他在建筑公司做技术员。

当时我觉得这个家庭挺朴实的,没什么毛病,老两口也都是厂里的老职工,日子过得踏实。

可现在看来,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妈,爸住院了,总得有人照顾不是?"我试探着说。

婆婆"啪"地一声把芹菜摔在地上:"照顾?我照顾他三十年了,够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我从没听过的愤怒和委屈。

"他生病的时候想起我了,平时我累得腰疼腿疼,他可从来没关心过!"

我这才意识到,事情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三个月来,我确实注意到一些细节,但当时没往心里去。

婆婆每天早上五点就起床,先生炉子,然后和面蒸馒头,再熬粥炒菜。

公公起床后就坐在饭桌前等着吃饭,从来不主动帮忙,连碗都不刷一个。

吃完饭,公公要么看《人民日报》,要么下楼和老伙计们下象棋、聊天。

婆婆接着忙活,洗衣服、买菜、收拾屋子、准备午饭。

下午公公上班去了,婆婆还得继续干活,拆洗被褥、腌咸菜、做针线活。

晚上公公回来,饭菜早就摆在桌上了,热气腾腾的。

我问过婆婆累不累,她总是笑笑说:"习惯了,闲不住。"

我当时以为这就是他们这一代人的生活方式,男主外女主内嘛,没想到婆婆心里积压着这么多怨气。

"妈,我知道您辛苦。"我坐到婆婆旁边,"但是现在爸病了,咱们总不能不管吧?"

婆婆停下手里的活儿,抬头看着我,眼睛里有些红血丝。

"小丽,你还年轻,不懂这些事儿。"她的声音变得有些颤抖,"我嫁到这个家三十二年了,从来没有人问过我累不累,想不想歇一歇。"

"他生病了,所有人都想着要照顾他,要关心他。"

"我要是生病了呢?还不是得自己硬撑着,家里的活儿一样都不能少。"

我忽然想起去年冬天的一件事,那时我还没嫁过来。

小军跟我说他妈得了重感冒,咳嗽得整宿整宿睡不着觉。

我问他爸有没有陪她去医院,小军说他爸那几天正好厂里有紧急任务,走不开。

当时我觉得这很正常,男人嘛,工作要紧,现在想想,也许婆婆那时候心里就很失望了。

还有一次,我和小军回来吃饭,看见婆婆坐在床沿上直哼哼,说腰疼得厉害。

公公在一旁看电视,头都没抬一下,只说了句:"老毛病了,过两天就好了。"

我当时还觉得公公挺了解婆婆的,现在才明白,这哪里是了解,分明是漠不关心。

"妈,您说得对,是我们平时关心得不够。"我真心实意地说。

婆婆看了我一眼,似乎没想到我会这么说。

"可是现在的情况是,爸确实病了,得有人照顾。您觉得应该怎么办?"

婆婆沉默了好一会儿,外面传来邻居家收音机播放《新闻联播》的声音。

"你去照顾他吧,我不想去,也不想看见他。"

"那您一个人在家,我也不放心啊。"

"有什么不放心的?"婆婆苦笑了一下,"我一个人过了这么多年,还能有什么事?"

这话说得我心里一酸,她说的"一个人",不是指现在,而是指这三十多年来的心理感受。

虽然家里有丈夫有儿子,但她觉得自己一直是一个人在承担所有的责任和委屈。

正在这时,小军回来了,一进门就问:"妈,听说我爸住院了?咱们什么时候去?"

婆婆一听这话,脸色又变了:"你们去吧,我不去!"

小军愣了:"妈,您这是咋了?我爸病了,您不去不合适吧?"

"不合适?"婆婆站起来,声音提高了,"我伺候他三十年,哪次不合适了?现在我不想去,就不合适了?"

小军被说得一头雾水,看看我,又看看他妈。

"妈,您别生气,有话好好说。"

"我没有气,我就是不想去!"婆婆转身就往里屋走,"你们爱谁去谁去,反正我不去!"

"砰"的一声,里屋的门关上了。

小军傻眼了:"这是咋回事儿?我妈平时不是挺疼我爸的吗?"

我把刚才的情况跟他简单说了一遍,小军听完也沉默了。

过了一会儿,他说:"我妈这些年确实挺不容易的,我爸那个人就是不会说话,心里有她,嘴上不表达。"

"那现在怎么办?"我问。

"要不咱俩轮流去照顾?"小军提议。

我想了想:"要不这样吧,我去医院照顾爸,你在家陪陪妈,开导开导她。"

"你一个人能行吗?"

"试试呗,总不能让爸一个人在医院待着。"

我起身去里屋敲门:"妈,我进来了啊。"

推开门,看见婆婆坐在床边,手里拿着一张发黄的照片,眼泪在脸上流。

那是她和公公的结婚照,黑白的,两个人都很年轻,笑得很甜。

"妈..."我轻声叫她。

"小丽,你说我是不是太狠心了?"婆婆抬起头看我,"他病了,我心里其实也着急,可是我就是不想去。"

"您不是狠心,您是委屈。"我坐在她身边,"这些年您受的委屈,我都看在眼里。"

婆婆擦了擦眼泪:"我也不图他天天说好听话,就希望他能看见我做的这些事儿,偶尔关心我一下。"

"可是他就像个木头疙瘩,除了工作就是吃饭睡觉,我在他眼里就像个保姆。"

我心里很不是滋味,想安慰她,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妈,要不这样,我去医院照顾爸,您在家好好休息几天。您平时太累了,正好趁这个机会歇歇。"

婆婆诧异地看着我:"你真的愿意去?你才嫁过来三个月,凭什么让你受这个累?"

"爸也是我爸啊,再说我刚进这个家,总得做点什么表表心意。"

婆婆握住我的手:"小丽,你是个好孩子,比我儿子懂事。"

"您别这么说,小军也是心疼您的,他就是不会表达。"

我站起身:"我去收拾点东西就去医院,您别多想了,好好休息。"

其实我心里也有些忐忑,毕竟我从来没有照顾过病人,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是看到婆婆那样子,我觉得这件事必须有人去做,而且不能让她为难。

收拾东西的时候,我想起了更多的细节。

记得有一次,公公因为单位食堂的菜不合胃口,回家跟婆婆抱怨。

婆婆二话不说,从那天起就每天给他准备饭盒,风雨无阻地送到厂里。

可是公公从来没有说过一句感谢的话,仿佛这是天经地义的。

还有一次,邻居家王大妈生病住院,她老伴每天都去医院陪护,累得够呛。

回来后逢人就夸自己媳妇:"我家老婆子就是好,这么多年没让我操过心。"

婆婆听了,脸上的表情很复杂,我当时没在意,现在想想,她心里一定很羡慕。

到了医院,公公看到我有些意外:"小丽?你妈呢?"

"妈有点不舒服,在家休息,我来照顾您。"我没有说实话,不想让公公心里不好受。

公公点点头,没有再问。

他躺在病床上,脸色蜡黄,看起来比平时苍老了许多。

我给他倒水,帮他调整床位,陪他聊天。

渐渐地,我发现公公其实是个很温和的人,只是不太善于表达感情。

"小丽,麻烦你了。"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不会说话。"

"爸,您别这么说,这都是应该的。"

"你妈她...是不是生我的气了?"公公忽然问。

我愣了一下,没想到他会主动提起这个。

"妈没生气,就是这些年太累了,想休息几天。"

公公沉默了一会儿:"是啊,她这些年确实辛苦了,我..."

他欲言又止,最后只是叹了口气。

当天晚上,我在医院的陪护床上躺下,想起白天的事情,心里五味杂陈。

第二天上午,我正在给公公削苹果,忽然听到病房门口有动静。

回头一看,是婆婆来了!

她手里提着一个保温饭盒,里面飘出熟悉的香味。

"妈,您怎么来了?"我惊喜地站起来。

"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过来看看。"婆婆说得很轻松,但我能看出她眼中的关切。

她把保温饭盒放在床头柜上:"给你爸带了点小米粥,他胃不好,喝这个养胃。"

公公看到婆婆,眼睛一下子亮了:"秀芬,你来了。"

"嗯。"婆婆淡淡地应了一声,"听说你又犯老毛病了?"

"是啊,昨天疼得厉害,差点晕过去。"

婆婆的脸色变了一下,但很快恢复平静:"小丽照顾得怎么样?"

"很好很好,小丽很细心,比我这个当爸的还用心。"公公看了我一眼,"咱们家娶了个好儿媳妇。"

婆婆难得地笑了:"那是当然,我的眼光还能差了?"

看着他们俩的互动,我忽然有种感觉,其实他们彼此都是关心的,只是三十多年的婚姻生活让他们习惯了各自的角色,忘记了如何表达爱意。

婆婆的怨气,也许只是希望被看见、被重视的渴望。

"爸,妈这些年照顾家里真的很辛苦,您以后要多体贴一些。"我趁机说道。

公公愣了一下,然后郑重地点点头:"是啊,我以前想得不周到,总觉得家里的事儿就该她管,没想过她也会累。"

他伸出手,有些颤抖地握住了婆婆的手:"秀芬,这些年委屈你了。"

婆婆的眼圈一下子红了,她看着公公,声音有些哽咽:"谁让你现在才说这话。"

但是她没有抽回手,反而握得更紧了。

我悄悄地退出病房,给他们留一些单独相处的时间。

站在走廊里,我想起了课本上学过的朱自清的《背影》。

有些感情,需要时间去沉淀,需要契机去表达。

也许这次生病,对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个重新审视彼此关系的机会。

傍晚的时候,小军下班来医院。

看到父母坐在一起小声说话,他也很惊讶:"妈,您的气消了?"

他小声问我。

"您爸妈这不是在生气,是在重新认识彼此。"我说,"结婚这么多年,有些话一直憋在心里没说出口,现在说了,心里就敞亮了。"

小军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那我们以后是不是也要注意这些?"

"当然要注意,感情这东西,不能光靠默契,还得靠沟通。"我拍拍他的手,"你看你爸妈,心里明明有对方,可就是不说出来,憋了这么多年。"

"咱们可不能学他们,有话就得说,有爱就得表达。"

一周后,公公出院了。

从那以后,他开始主动帮婆婆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虽然动作笨拙,经常帮倒忙,但婆婆脸上的笑容明显多了。

有一天我回家,看见公公正在厨房里洗菜,婆婆在一旁指导:"这菜叶子要一片一片地洗,不能囫囵吞枣。"

公公笑着说:"知道了知道了,我这不是在学嘛。"

婆婆嗔怪地说:"都六十岁的人了,还学洗菜,也不怕人笑话。"

但是她的语气里满满都是幸福。

而我,也在这次事件中学会了很多东西。

学会了换位思考,学会了理解家庭中每个人的不易。

更重要的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家不是讲理的地方,是讲情的地方。

但是情也需要表达,需要被看见,需要被珍惜。

有时候,一句关心的话,一个体贴的动作,比什么都重要。

那天晚上,婆婆拉着我的手说:"小丽,妈谢谢你。"

我知道她谢的不是我去医院照顾公公,而是我理解了她的感受,给了她表达委屈的机会。

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些话想说,有一些情感想要被理解。

只要我们愿意倾听,愿意理解,家庭里的很多矛盾都能够化解。

现在回想起来,那句"休想,凭什么我不靠你养老",听起来像是拒绝,其实是一种呼唤。

是婆婆用最激烈的方式,呼唤家人对她的关注和理解。

幸好,我们都听见了,也都回应了。

现在的这个家,比以前温暖多了,每个人都知道该怎么爱,也知道该怎么表达这份爱。

这也许就是生活的真谛吧:不是没有矛盾,而是在矛盾中学会理解和包容。

来源:正大光明百灵鸟E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