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周三晚高峰,北京十号线,我旁边站着个西装男,嘴角在笑,眼角却抽得跟触电似的。
你有没有在地铁里被一张脸吓到?
上周三晚高峰,北京十号线,我旁边站着个西装男,嘴角在笑,眼角却抽得跟触电似的。
我脑子里蹦出四个字:这人快炸了。
两站后,他果然对着电话吼:你他妈爱签不签!
整节车厢瞬间安静。
那一刻我信了:脸就是没关严的日记本。
心理学管这叫微表情,听着玄,其实就是肌肉比脑子先说实话。
生气时,眉毛会不自觉下拉0.2秒;害怕时,嘴角先往下坠,再强行拉回礼貌弧度。
这些碎动作快得连自己都骗过去,却逃不过旁边那双眼。
但我也见过反例。
我表妹做销售的,练过“微笑肌肉记忆”,客户骂到她祖宗,她嘴角弧度还能稳在十五度。
可她的左手拇指会死掐右手虎口,掐到发白。
所以我现在判断人,先看手,再看脸。
控制表情可以练,控制心跳难。
面试现场,我前同事能把背挺成钢板,可桌下的脚尖抖成缝纫机,HR照样能嗅到那股心虚。
想藏?
得先把自己骗了,这难度跟左脚踩右脚上天差不多。
说到底,读脸不是算命,是拼观察力。
别急着给人贴标签,多看几秒,把脸、手、脚拼成一整句话。
要是实在看不懂,就记住:一个人如果五官和四肢各演各的,八成在撒谎。
脸会骗人,但身体从不配合。
来源:于花园中游玩的小铁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