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中国联通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基于此,中国联通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本文梳理卫星互联网最核心的4家公司如下:
近日,中国联通获得卫星移动通信业务经营许可。基于此,中国联通可依法开展手机直连卫星等业务,深化应急通信、海事通信、偏远地区通信等场景应用,丰富通信服务与产品供给。本文梳理卫星互联网最核心的4家公司如下:
一、中国卫通
稀缺性资源垄断
作为国内唯一拥有自主可控商用通信广播卫星资源的基础电信运营商,中国卫通运营管理 17 颗商用卫星,覆盖亚太、中东、欧洲等地区,手握稀缺的 C/Ku/Ka 频段轨位资源(全球仅中美俄等少数国家具备)。其主导的 “GW 星座” 计划 2025 年发射 500 颗卫星,2030 年完成 1.3 万颗全球组网,是国家低轨卫星互联网工程的核心实施主体。
技术与应用双重壁垒
公司参与天通一号核心网建设,支撑华为 Mate60 卫星通话功能,并通过 “高低轨协同” 架构(高轨卫星广域覆盖 + 低轨星座高速通信),在航空航海、应急通信等领域形成不可替代性。例如,“海星通” 全球网服务超 9000 艘船舶,在河南暴雨、新疆地震等灾害中实现 1 小时内灾区通信恢复。
政策与市场双驱动增长
卫星互联网被纳入 “新基建”,工信部牌照发放后形成强壁垒。中国卫通作为国家队,直接受益于国家 “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 建设,2025 年计划发射 300 + 颗卫星,Ka 频段高通量卫星服务收入同比增长超 50%,预计 “十四五” 末总容量突破 500Gbps。
二、中国卫星
国家战略深度绑定
作为航天科技集团卫星总装核心企业,中国卫星承担 “鸿雁星座” 300 颗低轨卫星制造任务,2025 年产能预计翻倍至 600 颗 / 年,是亚洲第二大、全球第六大固定通信卫星运营商。其参与的 “鸿雁星座” 由 300 余颗卫星组成,旨在实现全球移动互联网覆盖,直接服务于 “一带一路” 和军民融合战略。
技术实力与产能优势
公司拥有国内唯一的小卫星批量生产线,年产能达 300 颗,技术实力获国家工程中心认证。其研制的卫星应用于遥感、通信、导航等多领域,例如 “重庆号” 试验星实现 L/Ka 频段通信、导航增强等功能,技术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订单与产业链协同效应
2024 年卫星制造市场需求超 2300 颗,中国卫星直接受益于 G60 星链、GW 星座等国家项目招标,订单周期稳定(5-10 年)。同时,其通过参股中国星网(持股 3.63%)深度参与低轨卫星产业链,形成 “制造 + 运营” 协同优势。
三、铖昌科技
技术壁垒与市场垄断
作为国内唯一能量产星载相控阵 T/R 芯片的企业,铖昌科技产品覆盖 L 至 W 全频段,技术指标对标国际龙头,在 GW 星座、千帆星座等国家项目中市占率超 70%(国产市场)。其研制的硅基毫米波模拟波束赋形芯片性能优异,已与多家科研院所合作,从元器件层面支撑我国卫星互联网低成本发展。
订单爆发与高成长性
2024 年卫星互联网芯片订单同比增长 300%,毛利率超 70%,预计 2025 年星载业务收入达 3.5 亿元(同比 + 40%),占营收比重提升至 55%。公司产能提升至 100 万颗 / 年,新增订单锁定 2026 年产能,直接受益于低轨卫星批量交付(如千帆星座 648 颗卫星订单)。
民用市场拓展空间
除军工领域外,铖昌科技积极布局 5G 毫米波通信和车载雷达市场,与主流通信设备商合作推进芯片国产化,并计划 2026 年量产车载雷达芯片,进一步打开增长空间。
四、华力创通:卫星通信基带芯片及载荷配套核心供应商
华力创通是卫星通信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 “硬科技” 企业之一,其核心价值体现在:
基带芯片技术垄断性:
作为华为卫星手机基带芯片的唯一民用量产供应商,其 HTD3010 芯片通过中国电信认证,适配华为 Mate60 系列卫星通话功能,2024 年贡献营收占比达 18%。在低轨卫星领域,参与中国星网 GW 星座项目,预计 2025 年获得通信载荷模块订单超 10 亿元。
通导遥一体化技术突破:
全球首款通导遥一体化芯片已应用于深海信标灯、车载应急终端等场景,打破国外垄断。2025 年 Q1 北斗三号终端订单同比增长 120%,车载高精度模组获比亚迪、蔚来等 10 家车企定点。
五、写在最后
中国卫通是产业链下游的 “应用入口”,其消费级套餐的推出标志着卫星通信从 B 端向 C 端的跨越,直接决定行业渗透率的天花板。
铖昌科技是卫星性能的 “心脏”,相控阵芯片的技术壁垒和市场份额使其成为卫星组网扩张的最大受益者。
中国卫星是产业链上游的 “制造基石”,其卫星总体设计与量产能力直接影响组网进度,是卫星互联网建设的核心执行者。
华力创通是终端通信的 “大脑”,基带芯片和载荷配套技术直接决定卫星通信在消费级市场的落地速度,其与华为的深度绑定更凸显战略价值。
这四家公司分别在运营、芯片、制造、终端环节形成 “四位一体” 的战略支撑、。
更多内容与策略,欢迎点赞和在文末留言交流。
特别声明:本号相关内容源自公开资料整理,仅供研究探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勿以此为投资参考依据。如有不当,欢迎补充指正。理财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来源:价值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