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的古国达莫娄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2 10:14 1

摘要:达末娄,也称豆莫娄、大莫娄、大莫卢等名称。是北扶馀人后裔,属于濊貊人中貊人的后裔。这里的人不以游牧为主,而是在东北古代少有的以定居为主的农业,兼有畜牧、狩猎、加工等副业生产。

黑龙江省伊春市和绥化市的古国达末娄

在东北古代,松花江以北,黑龙江以南,现黑龙江省中部地区,既现伊春市和绥化东部地区,有一个在中国史典中曾记载过的达末娄古国。

达末娄,也称豆莫娄、大莫娄、大莫卢等名称。是北扶馀人后裔,属于濊貊人中貊人的后裔。这里的人不以游牧为主,而是在东北古代少有的以定居为主的农业,兼有畜牧、狩猎、加工等副业生产。

达末娄国的位置:

《北史·卷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豆莫娄传》(唐李延寿著)载:

“豆莫娄国,在勿吉北千里,旧北夫余也。在室韦之东,东至于海,方二千余里。”另外,《新唐书》等史典资料及《文献通考》卷326中,也都记载着同样的达末娄国地理位置和生活习俗。

达末娄国的位置,介绍虽少,但已经包含了很多内容。我们只要“按图索骥”,便可了解到古代东北的达末娄国了。探索达末娄国的地理位置:可先弄清达末娄的邻国渤海、勿吉、室韦、达垢、黑水靺鞨等国的位置则达末娄国的位置也就确定了。其中:

一、渤海国

《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列传第一百四十四,渤海传》说:渤海“尽得夫余、沃沮、弁韩、朝鲜海北诸国”,“地直营州东二千里,南比新罗,以泥河为境,东穷海,西契丹”。

到辽天显元年,渤海南部、西部已为辽(契丹)国所有,只到太子河以北的地方。东穷海,西契丹是不会变的。北部因没有再比它强的国家,所以其北界不应变化,必然是夫余北界《后汉书》、《三国志》等书都说夫余“北有弱水”,这里所说的“弱水”,应该是“若水”,指现在的松花江东流段。《渤海国志长篇》中,也表述渤海国的北界在松花江南至黑龙江下流段。

从众多的史料中知,渤海国的北界是松花江东流段无疑。所以,松花江东流段的南侧没有达末娄的位置。

二、勿吉:

勿吉也称靺鞨,其前身叫邑娄,再往前称肃慎,其后又分有女真等。在渤海国出现的时间,勿吉已经分成多个小国分布在渤海国南部和东部,以渤海东北的黑水靺鞨为主。

在《北史·卷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中载:“勿吉国在高句丽北,一曰靺鞨。 国有大水,阔三里余,名速末水。其部类凡有七种:其一号粟末部,与高丽接,胜兵数千,多骁武,每寇高丽;其二伯咄部,在粟末北,胜兵七千;其三安车骨部,在伯咄东北;其四拂涅部,在伯咄东;其五号室部,在拂涅东;其六黑水部,在安车骨西北,其七白山部,在粟末东南”。

勿吉国在高句丽北部,国内有“速末水(粟末水)”,既现松花江北流段。勿吉当时有七个分部,都位于松花江北流段的东侧或东南侧。黑水靺鞨当时还未从勿吉中分离出来,但知其在勿吉的最东北。粟末靺鞨建渤海国,脱靺鞨号后,靺鞨之名才专指黑水靺鞨。勿吉黑水部位于松花江与黑龙江交界处附近,并向东居于黑龙江南北两侧,分为南北两部。因当时黑水部在勿吉中最为强健,所以他们经常向外扩张。肯定波及到西侧的达末娄的地方,威胁达末娄国的安全。

勿吉分布的地区较复杂,但总的说是在松花江东流段南侧的东部地区,其黑水靺鞨部分布在黑龙江与松花江交合处的下游两侧。

显然,达末娄只能位于松花江东流段的北侧,且东不可能越过松花江和黑龙江的交合处以东地区。

三、室韦:

《北史·卷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二》还说:“室韦国,在勿吉北千里,去洛阳六千里。……。有大水从北而来,广四里余,名奈水。国土下湿,语与库莫奚、契丹、豆莫娄国同。颇有粟、麦及穄”。并说:“北有大山,山外曰大室韦,濒于室建河,河出俱伦,弛而东;河南有蒙瓦部,其北落坦部;水东合那河、忽汗河,又东贯黑水靺鞨,故靺鞨跨水有南北部,而东注于海。峱越河东南亦与那河合,其北有东室韦,盖乌丸东南鄙馀人也”。

达末娄国西方的室韦国,也在勿吉的北方,是指东室韦在勿吉的北方。室韦国内有大水,名曰“奈水”,既现嫩江,大水从北而来。室韦国的语言与达末娄国相同,产粟、麦,及一些一年生草本植物,即不粘的黍类。室韦北部是大兴安岭,山外是大室韦国,濒临“室建河”,现洮儿河 。洮儿河源出“俱伦”地区,现贝尔湖。一直向东流,入“那河”,现松花江东流段,再向东有“忽汗河”,现牡丹江。继续向东入黑龙江,并贯黑水靺鞨,分黑水靺鞨为南北两部。再向东,流入海洋。——这里,再一次说明了黑水靺鞨的地理位置。

“峱越河”既契丹语的现嫩江,东南与松花江合流,这里的北侧有东室韦。显然,东室韦在嫩江东侧,抵呼兰河和通肯河至沾河一带。

《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四》载:“室韦,契丹别种,东胡之北边,盖丁零苗裔也。地据黄龙北,傍峱越河,直京师东北七千里,东黑水靺鞨,西突厥,南契丹,北濒海”。

室韦与契丹相同,在东胡的北面,属于丁零人后裔。居于黄龙北,在嫩江(峱越河)两侧生活。东侧是黑水靺鞨,西突厥,南契丹,北濒海(贝加尔湖)。

《辽史》(元脱脱著)及新、旧唐书等,也都明确地说明:室韦国多个部族分布在大兴安岭左右和嫩江流域两侧。其东室韦部在嫩江以东,抵呼兰河和通肯河至沾河一带。室韦是一个比较安定的国家,以室韦为参照地是不会错的。也就是说,呼兰河以西没有达末娄的地方

所以,达末娄国“在室韦之东,东至于海,方二千余里”。达末娄东侧边界有待研究,因为达末娄东侧不到海,东侧是勿吉(靺鞨)的地方。

四、黑水靺鞨:

唐朝时期,室韦东面是黑水靺鞨。应该是,因达末娄长期受黑水靺鞨胁制,到这个时期,达末娄已经成为黑水靺鞨的附属国,所以二者并存于这个地区,但达末娄没有灭国。因为后面引文能够说明,达末娄直到公元723年还存在。不过,因随后渤海国兴起并扩张,公元723年以后,渤海国大武艺“斥大土宇”,首先打击黑水靺鞨及北方国家。黑水靺鞨受到渤海国打击,被迫退出达末娄的地方。在渤海的作用下,原达末娄的地方成立了铁骊国

从多种史料中知,黑水靺鞨一直位于勿吉靺鞨的东北方向。既:在现黑龙江与松花江交界处以下江岸两侧为主,并有向东西方向沿侵的趋向。黑水靺鞨常向西方侵犯,其西侧应该在汤旺河一带。

五、周边零星小国

《文献通考》(宋)中曾写:“女真外又有五国,曰铁勒(铁骊),曰喷讷,曰玩突、曰怕忽,曰咬里没,皆与女真接境。”当时,东北地区小国无数,但都无太大的影响能力,而从靺鞨分化出来的各女真国基本都在长白山周围,对铁骊国无太大影响。文中“铁勒”,在唐时已经消亡,宋时更是早已成为古国。当时一些文案中常以铁勒说铁骊,如《金史》中:“铁勒又书作铁骊”。

显然,达末娄的地方只有:在呼兰河以东,松花江东流段落中部以北,汤旺河以西,黑龙江以南的地区中。

另外:《新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东夷传》(宋欧阳修著)载:

“开元十一年,又有达末娄、达妒二部首领朝贡。

唐开元十一年是公元723年,达末娄和达垢两国的首领来唐朝贡。这是史料中记载达末娄最后出现的时间,此后,再未出现达末娄的任何记载!这时使唐,正逢渤海国大武艺“斥大土宇”的时候,他们在渤海国强大的压力下,显然是害怕了,企图寻求支持。

本文又说:“达末娄,自言北扶馀之裔,高丽灭其国,遗人度那河,因居之,或曰他漏河,东北流入黑水”

达末娄,他们自己说是北夫余人的后裔,高句丽(文中所说“高丽”)灭掉夫余,遗人渡松花江(东流段)以定居。松花江也叫他漏河,向东北方向流入黑龙江。

还说:“达姤,室韦种也,在那河阴,冻末河之东,西接黄头室韦,东北距达末娄云”。

达垢,这个国家属于室韦系统的人,“那河阴”,指松花江东流段的南岸。“冻末河之东”,应该是粟末河(现松花江北流段)的东侧那个三角地段。西、北面是室韦,东北是达末娄“达垢”应该是位于现吉林省松原、陶赖昭、榆树、扶余,或到舒兰及黑龙江双城,东到拉林河,北至松花江东流段的地带中。

从史料中知,《北史》中的“豆莫娄”、“大莫卢”,就是《新唐书》中的“达末娄”,以及“达莫娄”等。达末娄存在期间,主要为南北朝至唐朝中期。后期的达末娄,东为靺鞨,西为室韦,三者并列而居。

前面所说的里程,都是古时的里数。二千里只相当现在的七八百公里左右。从史料知,东室韦的东界在通肯河和呼兰河一带。从此向东,豆莫娄国的东界是汤旺河;汤旺河东是黑水靺鞨。再从此处向东的直线距离,到海边大约是六七百公里左右,合古时2000里左右。

综上所述,非常清楚地说明了达垢达末娄的具体位置:达垢在现吉林省松原、榆树、舒兰至松花江南和拉林河所圈定的范围内。而达末娄,则在松花江北、呼兰河与通肯河至沾河以东的地区中,西至汤旺河,北到黑龙江的范围内。

可以明确:达末娄的地方,是以现在黑龙江省铁力市(属伊春市)为中心,加上现伊春市主要地区,再加上绥化市的部分东部地区。

达末娄人的特点和历史沿革:

新唐书》中,达末娄(豆莫娄)“自言北扶馀之裔”,是没有错。也就是说,达末娄人就是北扶馀人。北扶余人是扶余人渡松花江北来的遗人。因此必须弄清夫余和北夫余:

夫余国,源于古索离国人东明。东明为躲避索离王迫害,逃到松花江北流段以南,在江南原濊貊人的地方建立了夫余国。因索离人也属于濊貊系统,夫余人属于濊貊中貊人一支。

《三国志·魏书三十·夫余传》和《后汉书》都载:“夫余在长城之北,去玄莬千里,南与高句丽接,东与邑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方可二千里。”

“长城之北”,这个长城是燕长城,大约在现辽宁省辽阳市北侧。“弱水”,应是“若水”,此处指松花江北流段。古弱水,在中国西北。邑娄,既勿吉,或称靺鞨。

《晋书·卷九十七·列传第六十七》说:“夫馀国,在玄菟北千馀里,南接鲜卑,北有弱水,地方二千里,户八万,有城邑宫室,地宜五谷。其人强勇,会同揖让之仪有似中国。其出使,乃衣锦罽,以金银饰腰。其法,杀人者死,没入其家。盗者一责十二。男女淫,妇人妒,皆杀之。若有军事,杀牛祭天,以其蹄占吉凶,蹄解者为凶,合者为吉。死者以生人殉葬,有椁无棺。

“其居丧,男女皆衣纯白,妇人著布面衣,去玉佩。出善马及貂豽、美珠,珠大如酸枣。其国殷富,自先世以来,未尝被破。其王印文称“秽王之印”。国中有古秽城,本秽貃之城也。

“武帝时,频来朝贡,至太康六年,为慕容廆所袭破,其王依虑自杀,子弟走保沃沮。帝为下诏曰“夫馀王世守忠孝,为恶虏所灭,甚愍念之。若其遗类足以复国者,当为之方计,使得存立”有司奏护东夷校尉鲜于婴不救夫馀,失于机略。诏免婴,以何龛代之。明年,夫馀后王依罗遣诣龛,求率见人还复旧国。仍请援。龛上列,遣督邮贾沈以兵送之。廆又要之于路,沈与战,大败之,廆众退,罗得复国。尔后每为廆掠其种人,卖于中国。帝愍之,又发诏以官物赎还,下司、冀二州,禁市夫馀之口。”

夫余,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506年左右,被高句丽灭国为止,历时800年左右。在《汉书》、《后汉书》、《魏书》、《三国志》、《晋书》、《北史》中,都有夫余国的记载。

夫余从建国开始,向东受到靺鞨(勿吉)的打击,向西又被鲜卑人打击。自己的百姓常被鲜卑人拿到市场中贩卖,本是长期在现吉林省长春一带生存,又被高氏句丽人多次打击,逃到拉林河一带,也没能躲开句丽对夫余的最后翦除。可以说,夫余的800年是一个辛酸且苦难的800年,所以练就了这个民族坚韧、平和的特性。

达末娄的历史沿革过程基本是:达末娄,其前身是北夫余;北夫余是夫余国被句丽灭亡后,遗人北渡松花江东流段后建立的国家;夫余来源于古索离,古索离是息慎分化的历史遗留。达末娄国之后,改称铁骊国,三四百年后,最终投入女真,并融入女真,后事另说。

来源:痴迷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