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澈的自来水从邻长罗登家院中汩汩流出,沿着新铺设的管道蜿蜒百米,涌入村民陈九长家的水池。望着哗哗流淌的清水,陈九长激动不已:“以后再也不用走几百米挑水了!”
清澈的自来水从邻长罗登家院中汩汩流出,沿着新铺设的管道蜿蜒百米,涌入村民陈九长家的水池。望着哗哗流淌的清水,陈九长激动不已:“以后再也不用走几百米挑水了!”
这一温馨场景,是长沙县路口镇12345热线和党群连心“路路通”双向协同、推动基层治理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路口镇12345热线共处理工单205件,解决率96.1%,满意度97.8%,这些数字背后,是一张精心编织的民生保障网正在悄然发挥作用。
“我们村什么时候能通自来水?”“土地流转金还没到账,能帮忙问问吗?”“低保要怎么申请……”每个工作日,路口镇便民服务大厅的工作人员细心记录着每一个来电,将这些民生诉求分类整理,及时转交相关网格处理。这些看似琐碎的小事,却是群众心头的大事。
如何让这些诉求得到及时回应?路口镇将全镇划分为605个微网格,建立四级网格体系,形成了一张覆盖全域的“神经网络”。第一级镇级网格由书记、镇长担任网格长,负责统筹协调区域性重大事项;第二级7个村(社区)网格,由联村党政和村书记负责每周研判;第三级241个组级网格,由镇村干部统筹走访;最末级的605个微网格,则由5-15户构成,邻长作为“移动探头”履行收集民情、调解纠纷等职责。
“我是邻长,也是邻居。”罗登微笑着说,“谁家有什么困难,我走几步路就能知道。”每周二、周四,全镇网格员都会走村入户。今年上半年,已协调解决141项民情问题。
夏夜微凉,龙泉社区肖家组的晒谷场上,二十多名村民围坐一圈,一场“夜话民情”恳谈会正在进行。社区党总支书记拿着“民情日记本”,仔细聆听大家的发言。
“污水处理厂建设会影响我们生活吗?”“组里的账目能不能更透明些?”“我家老宅被征了,新宅基地选哪里?”没有主席台,不念发言稿,三个小时的坦诚交流,让干群之间的距离悄然拉近。如今,这种夜话会已成为路口镇的常态,通过镇村高效联动、阳光议事决策等举措,有效推动了一批民生难题的化解。
路口镇镇村网格员围绕村民关于二轮延包诉求问题开展屋场会,耐心解答村民疑问。
“嗲嗲,低保年审我们上门来办了!”在明月村浸塘组,网格代办员耐心地为老人讲解政策,全程协助填写表格、核对信息。
上杉市村的陈娭毑遇到难题:“村上通知医保缴费,我不会用智能手机,正发愁呢!”网格代办员下沉走访时了解到这一情况,现场为她详细讲解政策,并协助完成缴纳。“你们来了,我就放心了。”陈娭毑拉着代办员的手,连声道谢。
网格代办员帮助老人进行养老认证。
从养老认证到通水纾困,到卖扫帚增收,“上门为您办”已成为一项标准化服务。
路口镇还建立了ABC三步骤问题处置机制,形成问题收集、首办包办、梳理调度、跟踪问效、动态销号、联络反馈的闭环管理,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回馈”。
这套机制如精密运转的钟表,将每个民生诉求都纳入有效管理。荆华村特困户张定国的故事就是这一机制的生动体现。镇村网格代办员不仅帮助他入住敬老院,还为他争取到免费手术治疗机会,如今老人身体逐渐康复,对网格代办员的暖心服务感激不已。
从12345热线接单,到网格员响应,再到问题解决——路口镇用网格“铁脚板”连起了千家诉求,用真情疏通了万家心结。这一流程深度融入了“未诉先办”的主动治理理念。依托“路路通”网格数据分析与巡查机制,路口镇能够预先研判群众潜在的“未诉、可能诉、重复诉”问题,力争在诉求产生前就启动办理,与12345热线形成了“主动治理与接诉即办”双向赋能的高效闭环。路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良性互动机制不仅减轻了热线的响应压力,更将服务效率与群众满意度提升至新高度。未来,路口镇将继续推动12345热线与“路路通”工程深度融合,致力于让每一个诉求都能获得及时响应,更让许多潜在诉求在萌芽之初便得到妥善解决。
如今在路口镇,热线和网格犹如基层治理的“双翼”,带动各种资源下沉到最基层,将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让治理的“活水”源源不断地滋润着千家万户的心田。
来源:长沙县融媒体中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