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董其武赴京接受毛主席召见,感叹:毛主席真是一位伟大人物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02 02:42 1

摘要: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下令国民党军前往绥东受降。当时,董其武感觉很诧异,抗战八年,国民党军在绥东没有部署一兵一卒,一直是共军的大青山游击支队在做敌后斗争。按道理讲,共军有权接收绥东。而如今,蒋介石试图窃取胜利果实。董其武心想,双方必然

前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蒋介石下令国民党军前往绥东受降。当时,董其武感觉很诧异,抗战八年,国民党军在绥东没有部署一兵一卒,一直是共军的大青山游击支队在做敌后斗争。按道理讲,共军有权接收绥东。而如今,蒋介石试图窃取胜利果实。董其武心想,双方必然会有一仗。

两军对垒,各为其主。很快,董其武接到命令,即率领国民党军第三十五军、第六十七军、东北挺进军等9.7万余人,从绥西向绥东进发。他率部首先夺占归绥(今呼和浩特),接着又连续侵占了武川、陶林、清水河、凉城等近10个城镇。此时,他给中共中央和毛主席发了一份“内战责任”的电报,电报的核心意思是:绥远地区是八路军开的第一枪。董其武想以此来混淆民众视听,将舆论攻击的矛头指向共产党。

图|董其武旧照

毛主席见状,怎能仍由脏水往身上乱泼?10月26日,由新华社发表评论称:国民党企图推脱战争责任,是欺骗不了全国人民的。紧接着,毛主席下令,由聂荣臻、贺龙、杨成武等人指挥14个旅5.3万余人,展开自卫还击作战!

话说,董其武这个人,绝对是个打仗的好手。从参加长城抗战到日本投降,他率部对日军进行过大小战役300余次,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尤其是绥远抗战,更是被毛主席誉为“四万万人闻之,神为之王,气为之壮。”

回归正题。当国民党军进至阳高、天镇地区,并准备东取张家口时,遇到了解放军的阻击。董其武对上级领导傅作义提出建议:

“如果我们的部队进展过快,占领的城镇过多,兵力过于分散,后果也许适得其反。”

傅作义是董其武的伯乐,1928年两人第一次见面。由于董其武能征善战,军纪严明,所以深得傅作义器重。很快,他就成了傅作义坚实的臂膀。后来,傅作义在引导董其武走向起义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然这是后话了。

图|董其武将军和他的书法

董其武继续建议道:

“我看还是先保住大城市,稳定阵脚,从长计议为妥。不要被八路军各个击破。”

傅作义觉得有理,他命令东进部队立即返回绥西地区,以便集中兵力守住归绥和包头。要不是董其武提议,傅作义的东进部队,极有可能会被解放军各个瓦解吃掉。

1945年10月31日,聂荣臻、贺龙两支主力部队抵达归绥,对归绥形成了包围之势。董其武脑袋灵光,在面对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他硬是守住了。后续,我军因天气寒冷、后勤补给困难等诸多原因,于12月4日、14日先后撤出对包头、归绥的包围,转入休整。

除了绥远战役外,1946年,董其武还指挥国民党军与解放军进行了大同集宁战役、张家口战役、察南绥东战役等,使解放军未能完全达到原定的作战意图。

对此,傅作义对董其武大加赞赏,蒋介石给他颁了青天白日勋章和华胄勋章。一时间,董其武在国民党内部的地位“炙手可热”。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董其武在5年后发出“毛主席是伟人”这种感慨呢?这一切都要从1947年开始讲起。

绥远方式

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了。石家庄战役的战略目的很明确,那就是截断平汉路,封死傅作义从陆上南逃的可能性。那个时候,国民党海军还没有从天津塘沽把傅作义的几十万大军运走的能力,并且蒋介石也不会选择带走非嫡系部队。

图|杨成武旧照

1948年,杨成武率军反攻张家口,傅作义命令35军增援。当35军驰援到张家口时,东北野战军立马攻入北平。傅作义见状只好把35军预备拖到北平防守,这样一来,张家口解放,自此,傅作义逃到绥远地区的路也被截断了。值得一提的是,35军装备着美国机械化武器的强队,自大自满,目中无人。结果从张家口支援北平的路上,在新保安这个地方,被解放军一举歼灭。

此时,傅作义仍然没有放弃抵抗的打算,傅作义认为天津城如堡垒一般坚固,加上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承诺帮助其撤退,所以,傅作义在与我党谈判中明显诚意不足。1949年1月15日,我军向天津发动总攻,当晚解放天津。到这里,傅作义才大梦初醒。

图|北平和平解放

1949年1月21日晚上,董其武从广播里听到中共与傅作义签订了《关于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的有关条文。让他感觉疑惑的是,绥远是傅作义起家的地方,为何这个条文对绥远只字未提呢?难道说傅作义不管他了?随即,董其武给傅作义打了电话,要求派飞机接他去北平。

22日,董其武抵达傅作义的住所。傅作义简明了当地说:“现在时局的转变,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历史的发展,人民的需求……我们要跟上历史的潮流,走和平的道路。”

实际上,董其武也明白,国民党已经是大势已去,日薄西山了。于是,他当即表示:“我要跟随您走和平之路。”

傅作义赞许地说:“绥远问题,等我到西柏坡见了毛主席,再做安排。”

图|傅作义

而毛主席这边对绥远局势是高度关注。1949年2月22日,傅作义到西北坡同毛主席等人进行谈话,提出如何解决绥远问题。毛主席提出了“绥远方式”。关于“绥远方式”,毛主席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里做了详细阐述。

毛主席说:

“绥远方式,是有意地保存一部分国民党军队,让他原封不动,或者大体不动,就是说向一部分军队暂时让步,以利于争取这部分军队在政治上站在我们方面,或者保持中立,以便我们集中力量首先解决国民党残余力量中的主要部分,在一个相当的时间后,再去按照人民解放军制度将这部分军队改编为人民解放军。”

那么,为何北平解放,傅作义的25万大军直接被“改编”?而董其武的绥远军队只有不到10万兵力,还要采用这种“和风细雨”的慢节奏呢?这里就很好得体现出毛主席高瞻远瞩的智慧了。

图|傅作义穿军装旧照

北平解放前,北平城内,傅作义虽然有他重建的35军、104军、剿总直属部队等绥远系。但是兵力占大多数的还是李文、石觉等人的各兵团,这些人都是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可见,如果当时保留下25万国民军,那么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会“哗变”。

反观绥远的情况则完全不同。虽然张家口和新保安两战,傅作义的兵力损失7万人,但绥远军依旧有近10万大军。这个军队的成分单一,由董其武统领,战士们能吃苦,能打仗,素有“七个半八路军”的称呼。如果能将他们完全地保留下来,那么肯定比穿插到其他解放军部队的效果要好得多。

蒋介石的黄金可以收下

1949年2月,蒋介石向董其武下达了一条命令。让他率部西撤到河套地区,与二马(马步芳、马鸿逵)互为犄角,方能阻敌西进。董其武接到消息后,立马给蒋介石回电,列出了两条不能西撤的理由。

第一条:绥远目前很稳定,尚无共军大举进攻之迹象;

第二条:驻守绥远地区的中下级军官,多为本地人,轻易西撤,可能多有逃跑。

最后董其武给蒋介石出了一个模棱两可的方案,他说,首先吩咐下去,做好西撤的准备,花时间疏通部下思想,然后等待必要撤离时,方可顺利成行。

蒋介石见董其武不听命令,他索性就停掉了绥远的军政费。这样一来,压力自然来到了董其武这里。绥远地区本来就经济不发达,加上驻军的10万名战士,一时间,董其武不知该如何是好?这种情况下,董其武向蒋介石多次发电报,以及派人交涉,得到的答复都是:“让董主席来。”

图|蒋介石

董其武心里明镜儿似的,他知道如果他去了,那么他就是第二个张学良了。所以,他没有再搭理蒋介石了。接下来,董其武启动了之前傅作义创办的奋斗基金会的经费,给军官每个月发5元,士兵每个月发2元,以此解燃眉之急。

就这样,董其武苦苦坚持了两个多月,最后实在是没办法了。他让参谋长樊折桂代表自己前往南京述职。樊折桂表示很疑惑,他问道:“和平道路改变了吗?”

董其武回答道:“述职是幌子,主要是抓住南京的意图,趁机要一点东西……目前咱们的处境十分困难,维持生活已成问题,走向和平还需要时间。另外,这件事已经通过傅作义先生向毛主席传递了。”

此次,樊折桂的南京之行,收获满满,蒋介石大手笔,直接拨给了绥远军1900两黄金,12万银元。另外,跟随飞机一块儿来的,还有几箱子美式手枪和大量的宣传反动小册子。

之后,董其武把情况告诉了傅作义,很快,毛主席知晓了此事,主席很平静地说道:“蒋介石的黄金可以收下,但是这点钱怎么能解决董其武的经济困难呢?”

接下来,董其武遵照蒋介石的安排,将他最信任的,且装备最好的独立第七师派遣到了河套地区。独立第七师师长张世珍只听从董其武的命令。董其武嘱咐道:

“目前,我们的敌人已不在东边,而是在西边了。你的第七师,坚守在河套,没有我的命令,擅自逃跑到西边的部队当场解决。同时,也要防备西边二马部队向我们进攻。”

就这样,董其武表面听从蒋介石的安排,实际上是为了巩固西边的工事。

图|董其武在起义通电上签字

1949年9月19日,“绥远和平起义通电签字仪式”在包头举行,董其武等37人依次签了名。正式宣告脱离国民党反动派。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与此同时,绥远军举行了庆祝开国大典以及绥远和平起义大会,董其武颇为激动地赋诗一首:

为迎春风排万难,义旗终插青山巅。

弃暗投明党指路,起死回生思胜天。

从今失志勤改造,他日立功赎前愆。

任务不计多艰苦,喜见万民解倒悬。

1950年4月27日,董其武接收到毛主席亲自召见的消息。当天晚上,董其武换了一身新的中山装,乘坐傅作义的汽车,一起前往中南海毛主席的住所。

图|傅作义开怀大笑

双方第一次见面,当毛主席与董其武亲切地握手时,董其武不禁心潮澎湃,两眼饱含泪水,激动地说道:“毛主席您好!”毛主席爽朗地笑着说:“同志们工作辛苦了。”随后毛主席让董其武坐在离自己不远的座位上,嘘寒问暖,十分关怀绥远军民。

毛主席说:

“共产党与人共事心口如一,表里一致,桌面上是什么,背地里也是什么。不和蒋介石一样,蒋介石和人共事是讲权术的,搞宗派的,他是私。共产党没有私,共产党要团结一切可团结的人,开诚布公,集思广益,为的是把国家搞好……”

毛主席继续说:

“你们要好好努力把国家的事情办好。你这个主席 ,傅先生这个主席 ,我这个主席 ,就是掌握政策,检查工作嘛。” 又说:“我曾对去绥远工作的干部讲,绥远有黄河,可不要把人家往黄河里推。要改造、教育他们嘛!思想变化是缓慢的 ,急不得。绥远起义部队解放军化 ,地区解放区化 ,需要两年多的时间吧!”

毛主席很是健谈,这次谈话共进行了3个半小时。回到住所后,董其武的心情仍然很激动,详细地向随行的秘书们讲述毛主席的一句句谆谆教导,还让他们记下笔记。当晚,董其武辗转反侧,难以入眠。第二天一大早,董其武还自言自语连连说道:“毛主席真是一位伟大的人物!”

他回想往事,从19岁投笔从戎浴血沙场到如今,心心念念地不就是毛主席所讲的开诚布公,集思广益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吗?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了。12月1日,绥远起义部队改造结束,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董其武任司令员。1951年1月20日,解放军第二十三兵团改称志愿军第二十三兵团,9月9日,董其武率部跨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境内。

经过三个月作战,董其武的部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毛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的贺电中称:

“二十三兵团入朝鲜执行修建任务,终于超计划完成了任务,甚好。”

董其武一定要当上将

1955年7月18日,北京军区司令员杨成武主持召开授上将、中将军衔征求意见会议,董其武觉得授自己上将军衔太高了,要求向毛主席反映自己的意见。随后,董其武写了一封信,让杨成武转交给毛主席。

信中的大致意思是:起义前,我只是一个中将军衔,起义后能保持原职原衔就已经很好了。

图|董其武(中)

毛主席看到信后,直接批示道:

“你参加抗战12年,我们只参加了8年,你的绥远起义贡献,我们无法相比,你还参加抗美援朝……这么说吧,杨成武可以不当上将,但是董其武一定要当上将!”

9月27日,国务院在北京隆重举行授衔、授勋仪式,董其武从毛主席手中接过一级解放军勋章,从周恩来手中接过上将军衔时,他连声说道:“感谢毛主席、周总理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感谢你们的恩情。”

写在最后

董其武自绥远起义后,心中就有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1950年7月,董其武在京开会间第一次提出入党愿望。1956年,董其武第二次提出入党申请。但由于种种原因被搁置了。1980年初,81岁的董其武第三次提出入党申请。这次,中央专门派人来他家,对他说:“过去你虽然没有履行入党手续,但早已经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了。”

1982年,董其武感觉身体欠佳,他决定在生前一定要成为共产党员,于是他第四次提出了入党申请。12月13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向董其武宣布:“邓小平主席亲自批准你加入中国共产党!”

图|董其武站起身敬酒

心愿了却后,董其武感慨道:“我终于有了光荣的归宿了。”为了表达激动的心情,董其武特意作诗一首《入党感怀》:

欣逢盛世开太平,愿为苍生献此生。

行见华夏乐小康,更期世界跻大同。

图|董其武的书法

1989年3月3日,董其武因病去世,享年90岁。中共中央、中共军委对董其武的一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董其武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忠诚战士、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不论头衔有多少,董其武的后半生都在追随党、拥护毛主席,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这样的将领,能不值得人们永远怀念吗?

来源:眾說烽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