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毫无存在感的王朝,存在300年少有人问,皇帝名字却人人皆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9 07:31 1

摘要:咱们常说秦汉唐宋元明清是正统王朝,可翻开史书就能知道,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里,中原大地其实是分裂成一块一块的。五胡十六国那段时间,十几个小政权交替出现,最长的也撑不过五十年。只有大理,在北宋建立之前就已经立国,安安稳稳地延续到元朝初年,还真把周边好几个大国给熬没了

历史上有这么个王朝,皇帝放着稳稳当当的龙椅不去坐,整日里盘算着跑到庙里当回和尚。

更让人觉得怪的是,这个国家平平稳稳存在了三百年,比唐宋之间那些短命王朝都要长久,可现在说起它,好多人还觉得是金庸在小说里瞎编出来的。

这便是大理国,一个躲在西南群山当中的神秘国度。

咱们常说秦汉唐宋元明清是正统王朝,可翻开史书就能知道,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里,中原大地其实是分裂成一块一块的。五胡十六国那段时间,十几个小政权交替出现,最长的也撑不过五十年。只有大理,在北宋建立之前就已经立国,安安稳稳地延续到元朝初年,还真把周边好几个大国给熬没了。

提起大理的开国皇帝段思平,那也是个传奇人物。他原本是南诏国的贵族,南诏国后期朝政混乱,赋税沉重,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段思平看到这种情况,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就召集了一批对现状不满的人,起兵推翻了当时的暴政,在如今的云南一带建立起了一个新的政权。

有意思的是,这个国家从一开始就透着股佛系气质。别的皇帝都想着开疆拓土,大理的君主却早早划定了自己的小天地,北边不和宋朝争四川,南边不惹交趾(今越南),唯一的任务就是守住西边的澜沧江,也就能踏踏实实在自己的地方过日子。

宋朝和辽国、金国打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大理正忙着搞自家的经济。

他们把茶马古道摇身一变,包装成了走国际贸易的新道路。蜀锦、瓷器从这里运往印度,香料、宝石又从这里卖到中原。那时候的大理都城阳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街上能看到波斯商人络绎不绝的驼队,市集里摆着南洋来的各类稀罕物,比同期的很多中原城市不知还要热闹多少。

段思平还吸取了南诏国灭亡的教训,减轻赋税,鼓励农桑,让百姓能过上安稳日子,这也为大理国后来的长久存在打下了基础。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还得是大理的皇位继承。不像中原王朝为了争皇位搞得六亲不认,血雨腥风,这里的皇帝很多自己就会主动让位。

有位叫段正明的君主,当了十几年皇帝,某天突然觉得没意思,直接把皇位传给侄子,自己跑去崇圣寺当和尚了。这种“禅让”在大理不算新鲜事,前后有六位皇帝都这么干过。有人说是因为佛教盛行,也有人猜测是权臣逼宫的借口,真相到底如何,现在还争论不休。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提那几位被金庸写进小说的皇帝。段正淳确实是大理国的君主,只不过历史上的他没那么风流,也没那么多的绯闻,倒是很会处理内政,跟宋朝关系搞得不错。

段正淳的儿子段正严(也就是小说里的段誉)更厉害,在位三十九年,跟宋朝之间的贸易搞得风生水起,还派人整修了南方丝绸之路,让大理的丝绸和马帮名声远播。

到他孙子段智兴当皇帝那时,这佛系劲儿就有点离谱了,他没剃度出家,可天天在宫里抱着经书念,大手一挥盖了几十座庙,国库都快让他折腾空了,大理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

大理这国家,说起来也挺没存在感的。宋朝嘴上认它是个独立国家,心里头总把它当没开化的小地方。元朝人写史书,给辽、金、宋都单独列了正史,就把大理塞到《元史》里当附属品。可谁能想到,就是这么个被正统史书瞧不上眼的,灭国的时候倒给了南宋致命一下。

1253年,忽必烈带着大军从甘肃出发,顺着青藏高原边儿绕到大理后头。这仗打得那叫一个快,大理的兵还没缓过神来,都城就让人攻破了。

蒙古人为啥非得先打大理?因为他们瞅准了南宋的软肋,北边有长江挡着不好打,先拿下大理,就能从南边包抄过去。果不其然,大理灭了没几年,蒙古兵就从云南出兵,和北方的大军两头夹击,南宋这下是真没辙了。

大理国这三百年,看着不声不响的,其实自有它的厉害之处。皇帝说让位就让位,治国讲究个与世无争,就连它最后没了,都在悄悄改变着历史的走向。毕竟历史不光是那些大王朝在唱主角,凡是在世上存在过的政权,都会在时间里留下自己的印子。

来源:趣史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