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宽一寸,天地自宽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9 06:37 1

摘要:在深山古寺中,小沙弥明心总是经常因为琐事而焦虑,抄经时漏写一字,他会懊恼;撞钟时钟没有响,他会不停自责;临摹画时错画了一笔他会非常苦恼。

人生,心宽一寸,天地自宽;念净一念,澄明自来。

心宽了,念才不会执于一念。

听过一个竹篮汲水悟心宽的故事。

在深山古寺中,小沙弥明心总是经常因为琐事而焦虑,抄经时漏写一字,他会懊恼;撞钟时钟没有响,他会不停自责;临摹画时错画了一笔他会非常苦恼。

主持看见了,便递给明心一只破旧的竹篮,让他去山间取水,并答应只要他能取回来半篮水,就传授他修行秘法。

可是,尽管明心很努力汲水,可往返数次,竹篮里还依旧滴水不剩。

明心的内心更是焦虑着急不安。

此时,住持慢慢走到明心身旁,从他手上拿起竹篮,浸入清泉,再缓缓提起,只见竹篮上的水珠折射出了美丽的光芒。

住持温和地对明心说:“你看竹篮留不住水,却能留住光,心若执着于盛满,便看不见点滴清辉;若是能放宽执念,则天地皆是馈赠。”

后来,次日,住持又带明心到佛堂里擦拭铜钟。

当明心细心擦拭的时候,却突然发现钟纹里嵌着一片树叶。

于是,明心想把银杏叶给抠出来。可是此时住持却对明心说:“留着它吧。”

明心不解。

可是当木鱼声响起,铜钟震动,枯叶竟化作金粉飘下。

住持于是对明心说,执念如尘,越努力抓取越会遮蔽我们的本心,当我们念头清净,自然澄明自生。

明心顿悟,此后,他不再纠结于细枝末节。

他终于明白,心宽则能包容万物,念净并不是空无,而是让思绪如溪水一样流过。

当我们心宽了,自然能看到更辽阔的天地,念净了,自然能看到豁然开朗的光芒。

生活,当我们放宽心态,转变心态,即使遇到相同的境遇,相同的事情,但是只要心态不同,状态自然也会跟着不同。

也因此,心宽念净, 是一场人生的修行。

常言道:“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当我们心放宽,格局变大,把一切看淡,换个视角,心情自然会舒畅,情绪也会舒展。

当心胸沦为针尖,情绪就会成为惊涛。当心胸成为海洋,情绪自然就会成为流水。

把心打开,才不为难自己,把心打开,才能把世界装满爱。

打开心门,就能遇见美好。

把心打开了,一个人才会真正感到快乐幸福,把心打开了,才能用一颗包容豁达的心去感受生活,感受世界。

心若打开,视野自然也会不一样;心若不打开,那么心境自然会忧愁,焦虑。

心是万物的根源,当我们把心打开,才能从更高维度看自己,才能以不同的眼光看生活,看世界。

在宁静的古寺里,住着一位年轻的僧人,法号悟尘。

虽然身处佛门,但是他依旧每天烦恼不断,世间的诱惑与烦恼总是让他无法安心修行。

有一天,寺院里来了一位云游的高僧。

悟尘听说高僧智慧非凡,便想着去请教。

“大师,我一心向佛,却总是被尘世的杂念干扰,无法静心修行,该如何是好?”

高僧听后,并未直接回答,而是把他带到了寺院的后院。

院子里有个小花园,花开得正艳。然而,在花园的一角,却有一小块荒芜的空地,什么都没有,似乎与花园格格不入。

高僧指着那片荒芜的空地说:“你看这花园,别处都生机勃勃,为何此处却一片荒芜?”

“也许是这片土地贫瘠,不适合种花草吧。”

高僧摇了摇头,缓了片刻说道:“并非土地的问题,而是这片土地从未被开采过。心中的杂念就如这块土地,若不主动去清理,耕耘,就会如这一小块土地一样荒芜,直至蔓延。修行要打开心门,把心打开,杂念自然就会消散。

于是,高僧递给了悟尘一把锄头,让他去开垦那片荒地。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后,荒地在若尘的开垦播种精心护理下,也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与这片花园融为一体。

此时,一阵风吹过,悟尘突然明白:原来打开心门并非难事,只要付诸行动就行。当我们不抗拒,接纳它,转化它,心灵便能得到滋养,开出灿烂的花朵。

很多时候,决定我们人生状态的,往往是一个人的念,一个人的心态。

当我们心门紧闭时,再多的道理都是空中楼阁,而只有转念,心门打开,才不会让打开心门成为只是空想的修行。

每一次主动打破心的障碍的刹那,都是修行者对自我的叩问。

人生,打开心门,我们才能让意识突破当下的樊篱,开出美丽的花朵。

文末点亮小红心,鼓励下儒风君!

来源:一品姑苏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