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9月8日)下午,河北经贸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内,悠扬的西藏歌曲循环播放,萦绕在整个空间。来自全校各学院的学生,伴随着动人的旋律步入演讲大厅,共同期待穿行世界屋脊的一场讲座。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
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
今天(9月8日)下午,河北经贸大学国际学术报告厅内,悠扬的西藏歌曲循环播放,萦绕在整个空间。来自全校各学院的学生,伴随着动人的旋律步入演讲大厅,共同期待穿行世界屋脊的一场讲座。
讲题为“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追踪燕赵儿女 激发爱国热情-讲述河北进藏人员在生命禁区的英勇事迹”。这是河北经贸大学国家安全教育第二课堂第一场讲座。
受邀主讲嘉宾王喜民,系中国新闻界最高奖“长江韬奋奖”(长江系列)获得者、河北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他曾沿青藏高原万里行,发出44篇连续报道,深入追踪河北援藏干部的足迹,并出版了《西藏穿行》。
讲座伊始,王喜民便紧扣主题,引述了“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时代命题。他说,国家高度重视西藏发展,先后从全国选派了数以万计的机关干部、教师、医生等支援西藏建设。其中,河北省已累计派出10批共495名干部、11批284名专业技术人员奔赴阿里地区。这些燕赵儿女满怀赤诚,在氧气含量不足平原一半、冬季气温低至-40℃的高原上,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缺氧不缺精神”的坚韧品格。
王喜民从西藏昌都、林芝、阿里地区及青藏铁路展开,深情讲述河北儿女在“生命禁区”中拼搏奉献的感人事迹——
河北援藏干部墨脱县县长霍增华曾踏着一米深的积雪徒步五天前往林芝地区开会,途中险些坠入雅鲁藏布江……
河北第三批援藏干部孙志强奋战狮泉河防洪大堤面对高寒缺氧为百姓筑起安全屏障……
河北第四批的援藏干部杨海庆杨海庆在阿里去抢救病人时不幸跌倒,满脸鲜血,坚持赶到救治现场……
青藏铁路建设者河北项目经理董献付铺轨铺到唐古拉山因极度高反而倒下……
“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讲到动情处,王喜民语调低沉,感慨万千:这批燕赵儿女为了民族团结、西藏建设和国土巩固,在极端环境中付出了巨大牺牲。河北人为祖国边疆所奉献的一切,令人肃然起敬!
之后,王喜民向河北经贸大学捐赠《西藏穿行》一书,供全校师生阅读,去感受西藏这片热土,共筑强国之梦,并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打好基础,将来做国家的栋梁。
河北经贸大学图书馆馆长杨国莉在总结发言中表示:“本场讲座让师生仿佛身临其境,沉浸其中,收获极为丰厚。讲座内容深深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援藏干部呕心沥血支援西藏建设,守护祖国边疆的热土,正是本次讲座的核心主题。河北经贸大学作为河北省首批国家安全教育实验学校,也将本次讲座视为一堂生动的国家安全教育课,通过润物无声的援藏故事,引导学生将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讲座在学生中引起热烈反响——
法学院学生王子涵谈到:“从援藏干部身上,我看到了燕赵大地‘慷慨悲歌、重诺守信’的精神传承,更感受到了中国人融于血脉的爱国情怀。他们的故事让我明白:真正的爱国,是挺身而出的担当,更是矢志不渝的坚守。”
会计学院学生白明轩表示:“聆听河北援藏干部的事迹,我内心深受触动。他们毅然走进生命禁区,以热血和坚韧书写了壮丽的篇章。在高寒缺氧、环境艰苦的条件下,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西藏的发展奉献力量,搭建起冀藏之间坚实的桥梁,是真正值得尊敬的英雄。”
统计与数学学院学生刘楠说:“河北援藏干部告别亲人、跨越险境,以顽强意志扎根于生命禁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坚守,闪耀着深厚的爱国情怀与使命担当。他们不仅是河北的骄傲,更是中华民族团结协作、艰苦奋斗精神的生动体现。”
来源:王喜民666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