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平均一天能卖出30个比萨,一家藏在社区邻里中心的小店,实现了宝妈王莉“在家门口创业”的愿望。新街街道新宜社区不仅为其减免租金,还提供了免费的餐饮设备和推广支持,让她能够“闯有底气”“创有信心”。
平均一天能卖出30个比萨,一家藏在社区邻里中心的小店,实现了宝妈王莉“在家门口创业”的愿望。新街街道新宜社区不仅为其减免租金,还提供了免费的餐饮设备和推广支持,让她能够“闯有底气”“创有信心”。
“低门槛、高覆盖”的政策大礼包,把萧山满满的诚意托盘而出——这座城市,正在精准对接青年需求,为青年深挖向下扎根的土壤,也高擎向上生长的空间,全力撑开“筑梦无忧”的创业新天地,让每一位奋斗者在这里大放异彩、建功立业。
人才政策“链”起双向奔赴
前不久,我区组织优质企业奔赴上海、北京、重庆等地,走进同济大学等10所高校引才,诚邀各地青年才俊成为萧山的“奋斗合伙人”。
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每一张年轻的面孔都写满了期待与憧憬。“青年安居补贴”“萧然青才卡”等多项举措,实实在在地落到了青年的心坎上,上千名高校学子纷纷签约。这正是我区开展人才招引活动的生动一隅。
在萧山,人才认定不拘一格。我区突破F类人才认定范围,从九类行业扩展至直播电商、赛会演艺等新兴领域,让更多行业的青年都有机会享受人才红利。同时,将一定数量的认定名额授权给企业,力争每年帮助5000名以上青年享受到A—F类高层次人才政策。
企业放开“手脚”,激活人才“引擎”。这样的“黄金机遇”,让越来越多梦想的种子找到了落地生根的土壤。来自黑龙江的谭默晗就职于“高精尖”企业科百特,他从基层员工做起,目前已经成为新项目的负责人。“很荣幸,我参与的项目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在这里,7000名员工的平均年龄为34.5周岁。这群“膜”力青年,成了企业做大做强的澎湃动力。
为了打造更多“青年友好型企业”,我区勾勒了新的蓝图——每年将提供不少于2000个见习岗位、5000个就业岗位,以及最长6个月的实习生活津贴,对应届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毕业生在萧工作满三年的,分别给予全市最高的15万元、6万元、3万元补助,努力让每位在萧青年都能毕业即就业、来萧好就业。
刚毕业就入职传化集团的奚坚超,很喜欢“年轻态”的萧山。出生于1997年的他是“90后研发小组”的主力成员,享受了杭州市的人才引进补贴和萧山区的租房补贴。在他看来,“静”能专心搞研发,“动”能参加各类青年人才活动,诚意背后的松弛感,让“青年向往之城”越来越具象化了。
可不是,就业有岗位、创业有扶持,租房不将就、购房有底气,医疗保障好、教育配置高,来到萧山,青年们可以卸下包袱,在创造自我价值的路上全速奔跑。
以城为“翼”托举创业梦想
近日,北干街道一家汽修店的老板崔继华因为一则点赞杭州的短视频“出圈”了。来自山西的他不仅通过免费培训考取了汽修高级技师证书,还被评为萧山区F类高层次人才。“我从老家带了年轻人来萧山打拼,他们正在学习汽修技能。”他告诉老乡们,只要踏实肯干,一定能在这座城市立足扎根。
在萧山,追逐梦想有扎实的保障。截至目前,我区各类政策已兑付5.5万人次、资金达2亿元。“阳光雨露”照耀、滋润着每一位在萧山奋斗的青年。
“搭棚育苗”,青春花开。90后幼师跨界成为“种粮状元”,快递小哥获得百万元购房补贴,技师学院学生毕业即拿下20万元年薪……无论从事什么职业,每一位怀揣梦想的青年都能在这里找到属于自己的舞台,书写人生的精彩。
为进一步加大对青年创新创业的扶持力度,萧山还将用好百亿级创新创业基金,提供全方位、全天候创业指导帮扶,对青年农创客项目、领军型青年创新创业团队、优秀青年创业创新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让每个创业团队都能放开手脚追逐梦想。
来自五湖四海的有志青年,正加速奔向这座充满着活力与希望的青春之城。数据显示,萧山青年群体已达到93.7万人,占总人口的34.7%;青年创业密度在全省名列前茅,青年人才总量保持了超过15%的年增长率。
实践已经证明,萧山没有辜负青年给予的信任。在全域支持青年成长的浓厚氛围中,时间也将证明,选择萧山,青年必定收获更加丰厚的硕果!
记者/蒋超
资料/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於立英
责编/王争青
终审/祝春
小布温馨提醒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
没有经常点“在看”的小伙伴们
可能无法及时收到我们的推送哦
来源:萧山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