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沃特斯这家伙又放炮了,9月4日晚上,这位福克斯新闻的当家主播在节目里来了一句: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可能会遭到“北溪式”的轰炸。话音刚落,全球能源圈子就炸了锅。
沃特斯这家伙又放炮了,9月4日晚上,这位福克斯新闻的当家主播在节目里来了一句:中俄“西伯利亚力量-2”天然气管道可能会遭到“北溪式”的轰炸。话音刚落,全球能源圈子就炸了锅。
这可不是什么玩笑话,就在几天前,中俄蒙三国才刚刚签完“西伯利亚力量-2”管道的法律文件,美国媒体就开始放话威胁。要知道,500亿立方米的年输气量,这可是个大买卖,美国人眼红得很。
沃特斯嘴里的“北溪式轰炸”,任何关心国际局势的人都知道是什么意思。2022年9月26日那个夜晚,波罗的海海底传来巨响,连接俄德两国的“北溪”管道被炸得稀烂。当时欧洲正值能源危机,这一炸让整个欧洲的冬天都变得更加寒冷。
事发之后,各种调查报告满天飞,但有一点谁都看得清楚——美国人赚翻了。数据摆在那里:美国液化天然气对欧出口收入从2021年的83亿美元蹦到了2022年的350亿美元。一艘运输船装满天然气花6000万美元,卖给欧洲人却要2.75亿美元,这买卖做得,真是闷声发大财。
美国记者赫什当时就爆料说,这事儿就是美国干的,海军潜水员借着北约演习的掩护下水埋炸弹。华盛顿否认了这件事事情,但谁是最大受益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
现在轮到中俄的管道被盯上了,道理其实挺简单:俄国人给中国人的天然气价格,比当年卖给欧洲人的还便宜。每千立方米300到350美元,这个价格让美国的液化天然气商人直叹气。他们才把欧洲人的气价炒到400、500美元一千立方米,这边中俄一合作,全球气价不就得往下掉?
普京这边的反应也够快,刚从北京访问回来,就直奔海参崴去了。9月5日在东方经济论坛上,普京直接摊牌:俄罗斯要增加对华供气,这事儿20年前就开始规划了,不是因为谁威胁才这么干的。
这话听着轻松,其实分量很重。普京这是在告诉全世界:中俄能源合作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更不会因为美国人的威胁就改弦更张。
有意思的是,蒙古总理也赶到了海参崴。这位贡布扎布·赞丹沙塔尔总理和普京聊得挺投机,毕竟这条管道要从蒙古过境,每年10亿美元的过境费对蒙古来说可不是小钱,相当于他们GDP的5%。中方也派了代表参会,三方凑在一起,这事儿基本就定了。
普京还特别提到要和中国搞24小时通关,这可是实实在在的便民措施。看起来,俄国人是真的把宝押在了东方市场上。
说起来,“西伯利亚力量-2”这条管道的安全措施比当年的“北溪”要强多了。中国段用的是北斗监控加光纤传感,实时监测,出了问题马上就知道。蒙古人也不傻,每年10亿美元的过境费,他们肯定会看得紧紧的。
更关键的是,中俄可都是核大国,谁敢在两个核大国的重要基础设施上动手脚?这和炸欧洲人的管道完全不是一个性质。欧洲人被炸了还得装聋作哑,中俄要是被炸了,后果可就严重了。
从时间节点看,美国人这次的威胁来得有点急躁。可能是看到中俄合作越来越深,心里着急了。特朗普当年还想着把中俄拆开,让中国多买美国的天然气,现在看来这个梦是彻底醒了。
沃特斯的那句威胁话,听起来更像是色厉内荏。美国人现在也就只能嘴上说说,真要动手,他们还得掂量掂量后果。
这场能源博弈已经进入了新阶段,“北溪”被炸确实让美国人尝到了甜头,但那套路用在中俄身上,恐怕就不那么好使了。普京这次海参崴之行,实际上就是在给美国人划红线:中俄的能源合作谁也别想搅黄。
从海参崴传回来的消息看,三方合作的框架已经敲定。未来十年,这条管道将成为亚洲能源合作的大动脉。美国人威胁归威胁,但改变不了大趋势。
沃特斯那句威胁话说出口容易,但真要让它成为现实,代价可不是美国人能承受得起的。这一回,中俄有备而来,美国要用老套路怕是要失灵了。
来源:媒体人解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