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说起故宫,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那气势恢宏的红墙黄瓦,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物珍宝,但你有没有想过,在这座占地72万平方米的皇家宫殿里,生活着上万人的紫禁城内,竟然连一个厕所都没有?
文 | 娱签儿
编辑 | 娱签儿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个人媒体”
说起故宫,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那气势恢宏的红墙黄瓦,是那些精美绝伦的文物珍宝,但你有没有想过,在这座占地72万平方米的皇家宫殿里,生活着上万人的紫禁城内,竟然连一个厕所都没有?
这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那么古人究竟是如何解决这个每个人每天都必须面对的大问题呢,今天就带大家揭秘这个鲜为人知的故宫之谜。
我第一次听说故宫没有厕所的时候真的惊呆了,这么大一个地方住着那么多人,怎么可能没有厕所呢,这还真不是设计师的疏忽,而是明成祖朱棣的特意安排。
朱棣这个人讲究得很,他在下令修建故宫的时候就明确规定:“天子脚下不能有污秽之物”,在他看来皇宫是天子居住的地方,代表着至高无上的权威,怎么能容忍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存在呢?
这种想法其实源于中国传统思想,明代对皇帝的要求极其严格,连走路的步伐、说话的语气都有规定,更别说允许在皇宫里建造厕所这种“有辱斯文”的设施了。
朱棣本人还特别讲究环境卫生,据说他特别厌恶异味,曾经因为御花园的花香不够浓郁,就责罚了负责的园丁,这样的人能忍受宫里到处是厕所的味道吗,肯定是不行的。
除了讲究洁净,安全因素也是故宫不建厕所的重要原因,要知道在那个权力斗争激烈的年代,皇帝时刻担心有人谋害自己,厕所这种相对隐蔽的地方,很容易成为刺客藏身的绝佳场所。
历史上确实有不少刺杀案例是在皇帝如厕时发生的,有史料记载,曾经有小太监在盆里藏了剃刀,还有人在送夜壶的过程中涂了毒药。
这些事情看似小概率事件,但对于疑心重重的皇帝来说,宁可不建厕所也不能冒这个风险,据说紫禁城的地下室还暗藏着几处秘密地窖,平时连皇子都不能靠近,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会开启,用来藏人藏物。
这些措施都反映了古代帝王对安全的极度重视,此外,还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环境卫生,故宫占地面积相当于1700多个标准篮球场,紫禁城内常驻人口多达上万人。
如果所有人都在宫内如厕,产生的排泄物数量将是惊人的,在没有现代化污水处理系统的古代,这么多排泄物会严重影响宫殿的空气质量和整体环境。
虽然故宫的排水系统设计得很巧妙,与金水河相通形成了天然的排水渠道,但这主要是为了处理雨水,并不适合处理大量的粪便,如果强行将粪便排入金水河,不仅会污染水源,还可能引发疾病传播。
所以,从皇权尊严、安全考虑到环境卫生,种种因素综合起来,就导致了故宫这座宏伟的皇家宫殿在设计之初就没有规划厕所设施。
不过话说回来,没有厕所的故宫,上万人总不能憋着吧,那么,古人究竟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尤其是身为天子的皇帝,他的如厕问题又是如何处理的,接下来我们就来揭开这个谜底。
首先皇帝用的可不是普通的马桶,而是特制的恭桶,里面会铺上丝绸软垫让皇帝坐着舒适,下方放置特制的便盆,专门用来接收龙体排泄物。
为了给皇帝提供一个舒适的如厕环境,宫中还专门设置了净房,用精美的屏风或帷幔与主室隔开,既保证了隐私又不影响整体美观。
他们还会在恭桶内预先铺好香灰和木炭粉,这些材料能有效吸收液体并消除异味,同时净房内还会常年熏香,使用珍贵的龙涎香净化空气。
皇帝可以享受如此优越的条件,而普通宫女太监的处境却截然不同,他们的如厕条件可就没这么舒服了。
在紫禁城的偏僻角落设有几处共用的官房,这就是宫女太监们的公共厕所了,但别以为这是什么现代化设施,其实就是几个简陋的木桶,上面架着木板,周围用布帘随便一遮就完事了。
冬天北京的温度能降到零下十几度,这些没有任何取暖设施的厕所冰冷刺骨,很多宫女因此患上各种疾病,但为了生计只能默默忍受。
更惨的是这些官房使用起来还有严格的规定,宫女们需要排队等候,而且使用时间受到严格限制,不能耽误工作,如果有粪便不小心泼洒出来必须自己立即擦干净,否则就会受到责罚。
太监们的处境更是特殊,由于生理上的缺陷,他们如厕时需要使用一种特制的尿壶,形状有点类似现代的导尿管,这种器具需要经常清洗消毒,否则极易引发感染。
在医疗条件有限的古代,不少太监因此饱受病痛折磨甚至丧命,还有一些地位较低的妃子,因为羞于在人多的地方如厕,会在夜里让宫女抬着小软凳,偷偷在角落隔帘解决。
说完了皇帝和宫女太监们的如厕问题,大家可能会好奇:这么多人产生的排泄物最后都去哪了,古人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式绝对会让人大开眼界。
每天傍晚时分,会有专职人员赶着特制的马车从紫禁城的后门悄悄出去,把一天收集的排泄物运走,最有意思的是皇室成员的排泄物处理方式。
皇帝皇后等重要人物的排泄物被称为御秽,不能随便处理,这些御秽由专人收集后,会被运往北京西郊的特定地点深埋,而且这些处理点还有专门的官兵把守,普通百姓根本不得靠近。
相比之下普通宫人的粪便处理就实用多了,这些排泄物会被送往西边的菜地作肥料,为皇家的蔬菜供应提供养分,古人早就知道人粪是上好的农家肥,能让庄稼长得更好。
不过这种粪便处理方式虽然看似合理,但也带来了不少健康问题,夏季闷热时,宫中的气味难闻,严重影响空气质量,简陋的卫生条件也导致疾病容易传播,尤其是肠道疾病。
不过好在今天的故宫博物院已经融入了现代化的卫生设施,游客不必再为找厕所而发愁,这种从无厕到现代设施的变迁,正是中国文明发展与传承的缩影。
当我们漫步在故宫的红墙黄瓦间,除了欣赏那些精美的建筑和文物,也不妨思考一下古人的日常生活,那些看似平凡的细节,往往蕴含着最深刻的历史智慧和人文关怀,对此大家怎么看呢?
信息来源:故宫没有1个厕所,上万人该如何方便?看完才知道古人真聪明!——2024-06-24 15:47·海阳融媒
来源:娱签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