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距离93阅兵已经过去了不短时间,但这场阅兵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却还在持续性发酵。在阅兵结束之后,有大量的日本军事专家对中国展示出的新装备进行深度解析,言语当中透露出的绝望情绪不言而喻。
编辑^W.n
距离93阅兵已经过去了不短时间,但这场阅兵所带来的政治影响,却还在持续性发酵。在阅兵结束之后,有大量的日本军事专家对中国展示出的新装备进行深度解析,言语当中透露出的绝望情绪不言而喻。
节目播出期间,当有主持人问道,日本能不能拦截中国的这些高超导弹之时,日本专家们也只能是苦着脸说“可能性不为0”,在实战环境下究竟能不能拦,想必他们心里都很有数。而令所有人都会没料到的一点是,这场阅兵给日本带来的“政治大地震”还在后头。
2025 年 9 月 7 日,日本首相石破茂通过 NHK 镜头宣布辞职,一句 “避免党内分裂” 的理由,为其不足一年的首相生涯画上句号。
这场辞职来得猝不及防,却早有伏笔 —— 从参议院选举惨败到党内逼宫,从经济民生失序到外交摇摆,石破茂的退场,更像是日本政治结构性矛盾的一次集中爆发。
首相的辞职,官方说法是为了平息执政党内部的纷争。但其实党内的权力斗争确实已经到了白热化的地步。就在一个特殊的国家纪念日,一位党内资深元老公开喊话,要求首相下台,这几乎是撕破了脸。
紧接着,青年议员组织与地方支部也联合起来施加压力。党内支持率断崖式下跌,面对盘根错杂的派系势力,首相个人的坚持显得苍白无力。
党内有一种声音越来越响亮:如果他不主动辞职,整个党可能陷入更严重的分裂。最终,他选择了一个相对“体面”的方式退场,为党内换取暂时的平稳。
然而,真正的根源在于那场历史性的选举惨败。在7月20日的参议院选举中,执政联盟丢掉了两院的多数议席。这是该党自成立以来,头一次面临国会两院都处于劣势的局面。
一个“跛脚”的国会,意味着任何政策推行都将举步维艰,政府的执政根基已经被彻底动摇。这场不足一年的首相任期,再次印证了那个“短命首相”的魔咒。
这背后是执政党内部传统势力与新兴力量之间无法调和的利益冲突,是长期派系倾轧对政策连贯性的致命破坏。即便换上新面孔,谁又能保证在这样一个分裂的国会里有所作为呢?
国内政治的溃败,与经济民生的困顿紧密相连。在全球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日本民众的日子越来越难过。核心消费者物价指数连续多月超出目标,但实际工资水平却在持续下降,这意味着大家手里的钱越来越不值钱。
基础农产品价格,特别是大米,出现了显著上涨。民众对基本生活开销的抱怨声此起彼伏。农业合作社甚至引发了一场被称为“令和米骚乱”的事件,这在社会情绪上投下了沉重的阴影。
为了平息民怨,政府推出了现金补贴政策。然而,这一举措并未收获预期的效果,反而招致了“撒钱买票”的尖锐批评。人们普遍认为这只是短期收买人心的策略,根本无法解决问题。
更糟糕的是,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对这笔钱的利用方式截然不同,补贴非但没能缓解贫富差距,反而可能加剧了社会分化。在国际贸易上,政府的决策同样引发了巨大争议。
在与一个主要西方盟友签订的贸易协议中,日本接受了涉及关税和市场开放的严苛条款,并承诺向对方投入巨额资金。这在国内立刻引爆舆论,被普遍认为是“出卖了国家经济主权”,让本已艰难的国内经济雪上加霜。
首相上任之初,曾试图改善与邻近一个亚洲大国的经贸关系,甚至推动解除对特定农产品的进口限制。这本是一个务实的开端。然而,这一切在他访问了西方盟友后戛然而止。
日本的外交立场迅速转变,不仅在贸易上做出巨大让步,更在涉及地区敏感问题上发表了挑衅性言论,导致与那个亚洲大国的关系再度紧张。这种前后矛盾的做法,严重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这种“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最终让日本陷入了双输的尴尬境地。它既没能从盟友那里换来什么实质性的支持,反而失去了重要的海外市场。
在中美竞争的夹缝中,日本试图“左右逢源”的战略空间被急剧压缩,被迫选边站队,国家的战略自主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甚至有解读认为,外部强国对“不听话”的日本首相施加了隐性压力,不配合其全球议程的领导人,将在政治上面临失败。再加上竞选期间被拍到打瞌睡的负面形象,以及向议员发放购物券的丑闻曝光,内阁支持率早已跌至新低,辞职只是时间问题。
首相的离去,立即触发了执政党内新一轮的领导人选举。几位主要候选人的政策光谱差异巨大,预示着日本未来的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
被视为极右翼代表的高市早苗,主张修改和平宪法,将自卫队提升为“国防军”,并多次参拜有争议的纪念设施。如果她上台,中日关系多年来维持的“缓和”基调可能彻底终结,地区冲突风险将急剧升高。
另一边,被看作改革派的“网红政治家”小泉进次郎,则试图从内部打破僵局。他曾尝试绕过强大的农业合作社体系,直接介入市场以降低物价。但这种改革触动了根深蒂固的既得利益集团,面临着巨大的阻力。
而被认为是亲美派的河野太郎,则主张进一步强化与美国的同盟关系。他虽然能稳固与盟友的关系,但其对华强硬的立场,也可能将地区局势推向更危险的边缘。
更值得警惕的是,一股民粹主义势力正在崛起。一个名为“参政党”的新兴政党,在参议院选举中议席数大幅增加。他们高喊着“日本人优先”和“废除和平宪法”等激进口号,在年轻人中获得了惊人的支持率。这股力量的壮大,无疑将为日本的未来增添更多变数。
结语无论谁最终胜出,都将面对一个棘手的烂摊子:一个席位不足的“跛脚国会”,持续的通货膨胀,停滞不前的工资,日益复杂的中美关系,以及社会内部不断加剧的撕裂。
近期日本首相的仓促下台,并非个人政治生涯的终结,而是日本长期以来结构性困局的一次集中爆发。内部派系斗争、民生压力、地缘战略失衡,这些深层次的问题,远非更换一个领导人就能解决。
要打破“短命首相”的魔咒,日本需要的或许是一场更彻底的变革,而不仅仅是权力表层的轮替。否则,这场动荡仅仅是一个开始,更大的风暴可能还在后面。
“不愿党内分裂”,日本首相石破茂决定辞职——界面新闻2025-09-07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2590407628013559&wfr=spider&for=pc
日本首相石破茂决定辞职,参议院选举后持续面临党内辞职压力——上观新闻2025-09-07https://export.shobserver.com/baijiahao/html/978274.html
来源:青天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