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按照通常的想象,混时尚圈需要什么?需要灵感,需要直觉,需要品位,假如老天爷不赏饭,说什么都白搭。你看,乔治·阿玛尼很早就提出一个设计核心,叫“男装柔化,女装刚化”。
01
乔治·阿玛尼:“天才”与“逆袭”
假如去看乔治·阿玛尼的经历,很多人可能会联想到两个词,一个是“天才”,另一个是“逆袭”。
首先,为什么说“天才”?
按照通常的想象,混时尚圈需要什么?需要灵感,需要直觉,需要品位,假如老天爷不赏饭,说什么都白搭。你看,乔治·阿玛尼很早就提出一个设计核心,叫“男装柔化,女装刚化”。
什么意思?就是把男装做得舒适,西装去掉垫肩之类的支撑物,男性不用整天被衣服绷着,这叫男装柔化。然后再把女装做得挺拔、干练。
过去的奢侈品是想让女性更像贵妇,而阿玛尼想的是,要让女性看起来更像走路带风的女强人。说白了,就是“让男性卸下盔甲,让女性穿上战袍”。
这要不是有天赋,有灵感,能想到吗?而且阿玛尼成立那年,是1975年,当时香奈儿已经做了65年,迪奥已经做了30年,几个巨头都已经瓜分了当时的大量市场,阿玛尼能在这时杀出一条新路,这不是天才是什么?
再有,为什么说他是“逆袭”?
这主要跟他的出身有关系。阿玛尼的父亲是运输公司的员工,母亲是家庭主妇。阿玛尼自己比较争气,考上了医学院。
但问题是,据说他居然天生晕血,后来不得不退学。当然,晕血这个事的真假不太好说,只是在坊间流传。但是他从医学院退学这是真的。
退学之后,阿玛尼在百货商店找了个活。干什么呢?橱窗设计师。听起来很时髦是不是?但这个工作实际上就是给橱窗里的假人模特换衣服。还有后来创办阿玛尼品牌时,他手里的启动资金,据说东拼西凑才1万美元,这点钱在时尚界都不够长租个体面的工作室。
但结果呢,这个医学院的退学生,百货商店的打工人,后来居然创立了奢侈品巨头。在阿玛尼去世的时候,他的身价折合成人民币,高达800亿。一个明星要是能挽着他的胳膊拍一张合影,够炫耀大半年。这不是“逆袭”是什么?
你再看阿玛尼的晚年,虽然年纪大了,脾气一点没变。要知道,最近这些年,奢侈品领域的并购潮非常激烈。目前全世界的很多奢侈品,都掌握在那几个巨头名下,包括开云、LVMH等等。像LV、迪奥、轩尼诗、宝格丽、蒂芙尼、古驰、圣罗兰、巴黎世家,都已经被这些巨头收购。
据说也有人想过收购阿玛尼集团,但阿玛尼本人坚决不同意。老爷子还放话,说阿玛尼必须得我说了算,被收购就意味着失去了灵魂。他还说,“我最大的弱点就是我必须控制一切”。注意,是一切,从设计到财务,从人事到市场,阿玛尼都要直接把控。
据说直到90岁,阿玛尼还坚持每天工作。就在去年,他还给自己制定计划,说要再工作两三年才考虑退休,只可惜没等到那天。而且因为阿玛尼没有子女,他的公司在由别人接手后,还能不能继续扛住并购压力,眼下还都是未知数。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回到乔治·阿玛尼本人,读完这些故事,一般人会是什么感觉?你是不是觉得阿玛尼像极了我们想象中那种,特立独行,天纵奇才,一路逆袭的天才?这几乎完美符合了人们对一个故事的想象,恨不得就是现成的电影剧本。
但是,假如这就是事情的全部,这个故事其实也就不太有讲的必要了。这就好比你问一个人为什么厉害?我说因为他既聪明,又努力。这不是用结果解释结果,等于没说吗?
我们前面讲的,只是故事的一半。这个故事还有另外一半。这另一半故事,不是关于天才的,而是关于时机的。而且对咱们普通人来说,这一半的故事似乎才更有借鉴价值。
02
7年市场历练+7年设计师历练
现在,咱们就讲讲这个故事的另一面。
1934年,阿玛尼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镇,叫皮亚琴察。我们前面说的他的经历都是真的,包括他进入医学院,也包括他后来退学进入百货公司。
但是,进入百货公司之后的事情,可能跟很多人想象的不太一样。
首先,阿玛尼进入的这家百货公司,叫“文艺复兴百货”,是米兰最著名的百货公司之一。换句话说,这不是什么小作坊,而是当时意大利时尚零售的风向标。而阿玛尼在这里,一待就是7年。
这7年可不是混日子。阿玛尼把这份看起来平凡的工作,当成了一所大学。他不光是给假人模特换衣服,更重要的是,他把这当成了观察的机会。什么衣服好卖?什么款式受欢迎?哪些顾客会为什么样的设计买单?这些问题,他每天都在琢磨。
他还主动学习了布料知识、制作工艺,甚至跑到工厂去看生产流程。没几年,他就被提拔成了采购员。这个职位可不简单,采购员,就类似于今天的时尚买手,要负责从世界各地采购商品,需要对市场有敏锐的判断力。
到了1961年,27岁的阿玛尼遇到了贵人,发现他的人叫尼诺·切鲁蒂,当年非常有名,号称“意大利时装之父”。
切鲁蒂看中了阿玛尼在百货公司积累的市场敏感度,邀请他担任设计师。这时的阿玛尼从来没有接受过正规的设计培训,而在切鲁蒂这里正好可以磨炼这些技能。
几年之后,1970年,阿玛尼单飞,成了自由设计师,并且同时为很多个品牌服务。这段经历如同开挂,他不光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设计风格,还看到了整个时装产业的全貌。从设计到生产,从营销到销售,每个环节他都摸得一清二楚。
换句话说,在成立阿玛尼品牌之前,他就已经很厉害了。这个厉害,来自7年百货公司的市场磨炼,外加7年设计师的专业历练。
03
与其说是“逆袭”,不如说是“顺袭”
说完了积累,咱们再来看看阿玛尼那个著名的设计理念,“男装柔化,女装刚化”。这看起来像是灵光一现,但实际上,这背后有相当程度的理性计算。
要想理解这个计算,我们得先知道,当年的意大利正在发生什么。
首先,是社会的中产化。
1950到1970年代,意大利经历了所谓的“经济奇迹”,GDP年均增长5.8%。到了1970年代,米兰开始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这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大量的男性工作场所,从工厂车间转移到了写字楼。这就产生了对西装的需求。同时,意大利本身的民族性格偏向热情奔放。这就导致很多人对西装的偏好,不同于英国人那种商务严谨的风格。他们很看重休闲舒适。阿玛尼的“男装柔化”思路,就是这么来的。他要做的,就是让男性在职场上既体面,又舒适。
其次,也是在这个阶段,女性大量进入职场。
1970年代,意大利的女权主义运动迎来高潮,1970年离婚法诞生,1978年《堕胎法》通过。她们不再只是家庭主妇,她们有自己的事业,有了经济独立的能力。
这些职场女性有个特点,她们有钱了,而且想让自己和过去那种贵妇明显区分开。怎么区分?就是要看起来干练、挺拔、有气场。阿玛尼的“女装刚化”,正好满足了这个需求。他要让女性看起来像走路带风的女强人,而不是娇滴滴的花瓶。
最后,基于这些分析,阿玛尼还有两个关键判断。
第一,既然大家有钱了,我干脆就做最好的。不做平价货,直接做奢侈品。
第二个是,既然要做,就做不一样的。当时香奈儿、迪奥这些巨头已经占据了传统奢侈品市场,阿玛尼必须跟他们区别开。
这整个思考过程,都是可以解码,可以还原的。这在相当程度上是理性观察的结果,不是所谓的灵光乍现。
包括后来,阿玛尼和好莱坞联手做推广,给电影提供服装,以此来扩大影响力。也包括后来他们增加面向年轻人的产品线等等,每一步都不是拍脑袋想的,而是经过严密的考量。这个过程很漫长,我们在这就不展开说了。
说到这,你发现没有,乔治·阿玛尼起家的这段故事,与其说是“逆袭”,不如说是“顺袭”。他的每一步都不是所谓的特立独行,而是始终行走在一个确定的趋势里。
04
在一个确定的趋势里,做一个确定的自己
很多人习惯用“天才”和“逆袭”这样的词汇来解释成功。为什么?
因为这样解释最省事。天才意味着不可复制,逆袭意味着靠运气。这样一来,咱们就可以心安理得地告诉自己,反正我不是天才,反正我运气不好,所以我做不到。
但阿玛尼的故事恰恰相反。他告诉我们的是,长期的成功,很可能来自最朴素的东西,观察、积累、行动。
观察什么?观察变化。阿玛尼看到了意大利社会的转型,看到了消费者需求的演进。这些变化很多人都能看到,关键是你有没有当回事。
积累什么?积累能力。14年的行业浸润,让阿玛尼从一个门外汉,变成了真正的内行。这种积累,没有捷径,只有时间。
怎样行动?找准时机。什么时候该坚持传统,什么时候该颠覆创新,每一个关键节点,阿玛尼都做出了他希望的选择。
你看,观察、积累、行动,没有一样是天赋决定的。它们都可以学,都可以练。注意,我们不是要否定天赋和运气的作用,而是想说,在这些因素之外,也许还有另一个成事的路径,叫做,在一个确定的趋势里,做一个确定的自己。
什么叫确定的趋势?就是那些正在发生,而且会持续发生的变化。
什么叫确定的自己?就是那个通过长期积累,已经准备好的自己。
当这两个确定性相遇的时候,所谓的奇迹,也许就发生了。
来源:商财洞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