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解酒的传言是真是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8 14:53 2

摘要: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是指一次饮入过量乙醇,乙醇在体内的吸收大于代谢,被吸收的乙醇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血脑屏障入脑而引起的机体机能异常以及中枢神经抑制的状态。酒精中毒可以不同程度的引起多器官的功能异常及脏器损伤,其中以胃和肝的损伤最为常见。据现有科学研究结果,蜂蜜

如何降低酒精对健康的影响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市面上有很多“解酒药”。一直流传蜂蜜能解酒,但又有人说蜂蜜不能解酒。蜂蜜解酒的说法是真是假?

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是指一次饮入过量乙醇,乙醇在体内的吸收大于代谢,被吸收的乙醇进入血液循环,通过血脑屏障入脑而引起的机体机能异常以及中枢神经抑制的状态。酒精中毒可以不同程度的引起多器官的功能异常及脏器损伤,其中以胃和肝的损伤最为常见。据现有科学研究结果,蜂蜜解酒是真的,而且蜂蜜还对酒精导致的胃损伤、肝损伤有保护作用。

一、蜂蜜能促进酒精代谢

华中农业大学柯剑(2017)通过动物实验发现荆条蜜对急性酒精中毒小鼠的解酒作用,解酒物质主要是果糖。解酒原理是果糖提高了肝脏中乙醇脱氢酶(ADH)和乙醛脱氢酶(ALDH)的活性,从而加快乙醇在体内的代谢,进而降低了小鼠血清中的乙醇含量。

华中农业大学鲁群团队(2019)对五种单一蜂蜜(紫云英蜜、洋槐蜜、枣花蜜、五味子蜜、苕子蜜)对醉酒小鼠血液酒精清除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者先给小鼠喝等量的蜂蜜,再喝等量的白酒,发现不同小鼠血液中的酒精含量有明显差异,酒精含量由低到高分别是枣花蜜、洋槐蜜、紫云英蜜、苕子蜜、五味子蜜。枣花蜜的解酒效果最好,酒精清除率达到49.17%,五味子蜜的解酒效果最差,酒精清除率仅为18.01%。

二、蜂蜜对酒精所致的胃损伤的保护作用

广东药学院梁璐璐(2015)研究推测,蜂蜜保护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胃黏膜SOD活性、降低胃黏膜 MDA含量,通过调节和改善自由基代谢、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的途径减轻急性胃黏膜的损伤。2)蜂蜜能降低胃黏膜致损伤因子ET-1、IL-8、TNF-α的含量,通过减轻胃黏膜的局部缺血、减少炎性介质、减轻炎性反应的途径保护胃黏膜。3)蜂蜜能提高胃黏膜防御和修复因子PGE2、SS的含量,通过加强胃黏膜的屏障和修复功能保护胃黏膜。4)蜂蜜可以通过提高肝组织和胃组织中ADH和ALDH活性从而降低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血清乙醇浓度,通过加快酒精代谢保护胃黏膜。

天津中医药大学张孟历(2020)研究发现,椴树蜜有较好的胃粘膜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有关。

西北大学祝敏(2021)以连续4周酒精灌胃诱导的慢性胃损伤小鼠模型为对象,研究沙枣蜜对长期酗酒造成的慢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结果发现,沙枣蜜能够通过保护胃组织结构、干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重塑肠道微生物群落等多种途径,发挥对长期酗酒引发胃损伤的预防性保护作用。

三、蜂蜜对酒精所致的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华中农业大学朱静宇(2021)发现荞麦蜜可以显著降低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血清转氨酶活性,减轻肝脏氧化应激,改善肝组织中脂滴现象,说明荞麦蜜提高了小鼠机体的抗氧化水平,对酒精引起的肝损伤起到保护效果。而且,荞麦蜜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酒精引起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的异常变化,恢复了肠道菌群的丰富度和多样性,说明荞麦蜜可以通过改善酒精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衡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王叔和(郑州)生物制药工程有限公司王靖云等(2024)证实了赤桉蜂蜜对酒精性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相比,赤桉蜂蜜低、高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明显降低,血清中ALT、AST活性降低,肝脏中抗氧化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升高,炎症反应改善,肝脏组织破坏程度减轻。

综上,蜂蜜确实可以解酒,而且还对酒精导致的胃、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对饮酒人士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柯剑."黄陂荆蜜"的解酒保肝活性与作用机制[D].华中农业大学,2017.

[2] https://doi.org/10.1016/j.foodchem.2019.02.058

[3]梁璐璐. 蜂蜜对急性酒精中毒大鼠胃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D]. 广东药学院,2015.

[4]张孟历.椴树蜜质量标准及生物活性研究[D].天津中医药大学,2020.

[5]祝敏.西北五种特色单花种蜂蜜花源特征性成分及其对酒精性胃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D].西北大学,2021.

[6]朱静宇.蜂蜜的抗氧化成分分析及其醒酒护肝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21.

[7]王靖云,林韦康,陶春霖.赤桉蜂蜜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J].生物化工, 2024, 10(2):111-115.

来源:深大心理张老师爱美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