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起大唐名将,李靖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是被后世尊为“军神”的存在,一手奠定了初唐的疆域版图,可鲜少有人知道,这位传奇将领的人生高光时刻,竟是从49岁才真正开始。
提起大唐名将,李靖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是被后世尊为“军神”的存在,一手奠定了初唐的疆域版图,可鲜少有人知道,这位传奇将领的人生高光时刻,竟是从49岁才真正开始。
李靖的出身本就自带“将门光环”,他的舅舅是隋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韩擒虎。韩擒虎曾率军直捣建康,生擒陈后主,是隋灭陈之战的关键人物。受舅舅影响,李靖自幼便对兵法战术有着极高的悟性,少年时就常与韩擒虎探讨军事,每次都能提出独到见解,连韩擒虎都忍不住感叹:“能与我论兵道者,唯有此子!”
成年后,李靖顺理成章踏入仕途,成为隋朝的一名将领。他先后在长安、马邑等地任职,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可彼时的隋朝已步入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李渊父子也在太原暗中积蓄力量,图谋天下。
李靖敏锐地察觉到李渊的野心,他本想悄悄前往江都,向隋炀帝告发这一秘密。可没想到,行至长安时,关中已乱,道路阻断,他被困在了原地。不久后,李渊率军攻破长安,李靖成了阶下囚。按照当时的律法,李靖身为隋朝旧臣,又曾试图揭发李渊,必死无疑。
临刑前,李靖却毫无惧色,反而高声喊道:“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这番话让李渊刮目相看,再加上李世民早已听闻李靖的才能,极力为他求情,李渊最终决定赦免李靖,将他交给李世民任用。
此时的李靖已经47岁,在人均寿命不长的古代,早已过了建功立业的黄金年纪。而且,他是隋朝旧将的身份,在李唐阵营中难免受到猜忌,起初并未得到重用,只是担任一些不起眼的官职。直到两年后,也就是李靖49岁时,机会才终于降临。
当时,南方的萧铣割据荆州等地,建立“梁”政权,拥兵数十万,成为李唐统一全国的巨大障碍。李渊多次派兵征讨,都以失败告终。就在众人束手无策时,李靖主动请缨,献上平定萧铣的十条计策。李渊见他胸有成竹,便任命他为行军总管,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出征。
这一战,李靖充分展现了他“兵贵神速”的军事思想。当时正值长江汛期,江水暴涨,萧铣认为唐军必然不敢渡江,放松了警惕。李靖却力排众议,坚持趁涨水之际顺流而下,出其不意攻打萧铣的防线。唐军战船沿着长江疾驰,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抵达萧铣的都城江陵城下。
萧铣万万没想到唐军来得如此之快,城内兵力空虚,根本无力抵抗。李靖又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将江陵团团围住,同时派人烧毁萧铣的粮草船只,断了他的后路。萧铣见大势已去,只能开城投降。此战过后,南方大片领土归入大唐版图,李靖也凭借这一战功,彻底在李唐阵营中站稳了脚跟。
,平定萧铣后,李靖又奉命率军安抚岭南。他从江陵出发,一路招抚各州郡,所到之处,叛军纷纷归附。短短数月,他就收复了岭南九十六州,近七百万人口,为大唐疆域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如果说南平萧铣让李靖声名鹊起,那么北灭东突厥,则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唐军神”。东突厥是唐朝初年最大的边患,颉利可汗多次率军南下,威胁长安安全。公元629年,李世民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领十万大军北伐东突厥。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李靖亲率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昼夜兼程,突袭颉利可汗的牙帐所在地定襄。颉利可汗以为唐军主力还在后方,根本没料到李靖会孤军深入,仓促应战之下,溃不成军,只能带着残部仓皇逃窜。
李靖乘胜追击,又在阴山一带大败东突厥军队,俘虏了颉利可汗的妻子、儿子以及大量部众。此战过后,强盛一时的东突厥汗国灭亡,唐朝的北方边境彻底安定。消息传回长安,李世民欣喜若狂,感叹道:“昔汉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三千轻骑,喋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之!”
东突厥灭亡后,吐谷浑又成为唐朝的西部边患。公元635年,64岁的李靖再次挂帅出征,率军西征吐谷浑。吐谷浑可汗伏允为了阻止唐军前进,下令烧毁沿途的野草,让唐军的战马无草可食。面对困境,李靖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穿越沙漠,直插吐谷浑腹地;另一路由侯君集等人率领,从南路追击。
l唐军在李靖的指挥下,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在曼头山、赤水原等地大败吐谷浑军队。伏允可汗走投无路,最终自缢身亡,吐谷浑太子率众投降。至此,唐朝的西部疆域延伸至青海湖以西,丝绸之路也重新畅通。
从49岁正式登上历史舞台,到64岁平定吐谷浑,李靖用十五年的时间,南平萧铣、北灭东突厥、西破吐谷浑,为大唐开疆拓土数千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军事奇迹。他不仅军事才能卓越,而且为人低调谦逊,每次立下战功后,都主动请求解除兵权,归隐田园。
李世民曾评价李靖:“器识恢宏,风度冲邈,早申期遇,夙投忠款,宣力运始,效绩边隅,南定荆扬,北清沙塞,皇威远畅,功业有成。”这样的评价,对于李靖而言,可谓实至名归。
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李靖的故事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年龄从来都不是限制成功的枷锁,只要有才能、有勇气、有毅力,即便大器晚成,也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而他那些辉煌的战绩,更是永远镌刻在大唐的历史丰碑上,成为后世军事家学习的典范。隋朝旧将,竟成大唐第一军神,这三大战绩至今无人超越
提起大唐名将,李靖的名字如雷贯耳。他是被后世尊为“军神”的存在,一手奠定了初唐的疆域版图,可鲜少有人知道,这位传奇将领的人生高光时刻,竟是从49岁才真正开始。
李靖的出身本就自带“将门光环”,他的舅舅是隋朝赫赫有名的开国功臣韩擒虎。韩擒虎曾率军直捣建康,生擒陈后主,是隋灭陈之战的关键人物。受舅舅影响,李靖自幼便对兵法战术有着极高的悟性,少年时就常与韩擒虎探讨军事,每次都能提出独到见解,连韩擒虎都忍不住感叹:“能与我论兵道者,唯有此子!”
成年后,李靖顺理成章踏入仕途,成为隋朝的一名将领。他先后在长安、马邑等地任职,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逐渐在军中崭露头角。可彼时的隋朝已步入末年,天下大乱,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李渊父子也在太原暗中积蓄力量,图谋天下。
李靖敏锐地察觉到李渊的野心,他本想悄悄前往江都,向隋炀帝告发这一秘密。可没想到,行至长安时,关中已乱,道路阻断,他被困在了原地。不久后,李渊率军攻破长安,李靖成了阶下囚。按照当时的律法,李靖身为隋朝旧臣,又曾试图揭发李渊,必死无疑。
临刑前,李靖却毫无惧色,反而高声喊道:“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这番话让李渊刮目相看,再加上李世民早已听闻李靖的才能,极力为他求情,李渊最终决定赦免李靖,将他交给李世民任用。
此时的李靖已经47岁,在人均寿命不长的古代,早已过了建功立业的黄金年纪。而且,他是隋朝旧将的身份,在李唐阵营中难免受到猜忌,起初并未得到重用,只是担任一些不起眼的官职。直到两年后,也就是李靖49岁时,机会才终于降临。
当时,南方的萧铣割据荆州等地,建立“梁”政权,拥兵数十万,成为李唐统一全国的巨大障碍。李渊多次派兵征讨,都以失败告终。就在众人束手无策时,李靖主动请缨,献上平定萧铣的十条计策。李渊见他胸有成竹,便任命他为行军总管,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出征。
这一战,李靖充分展现了他“兵贵神速”的军事思想。当时正值长江汛期,江水暴涨,萧铣认为唐军必然不敢渡江,放松了警惕。李靖却力排众议,坚持趁涨水之际顺流而下,出其不意攻打萧铣的防线。唐军战船沿着长江疾驰,一路势如破竹,很快就抵达萧铣的都城江陵城下。
萧铣万万没想到唐军来得如此之快,城内兵力空虚,根本无力抵抗。李靖又采取“围而不攻”的策略,将江陵团团围住,同时派人烧毁萧铣的粮草船只,断了他的后路。萧铣见大势已去,只能开城投降。此战过后,南方大片领土归入大唐版图,李靖也凭借这一战功,彻底在李唐阵营中站稳了脚跟。
平定萧铣后,李靖又奉命率军安抚岭南。他从江陵出发,一路招抚各州郡,所到之处,叛军纷纷归附。短短数月,他就收复了岭南九十六州,近七百万人口,为大唐疆域的扩张立下汗马功劳。
如果说南平萧铣让李靖声名鹊起,那么北灭东突厥,则让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大唐军神”。东突厥是唐朝初年最大的边患,颉利可汗多次率军南下,威胁长安安全。公元629年,李世民任命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率领十万大军北伐东突厥。
当时正值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李靖亲率三千精锐骑兵,冒着严寒,昼夜兼程,突袭颉利可汗的牙帐所在地定襄。颉利可汗以为唐军主力还在后方,根本没料到李靖会孤军深入,仓促应战之下,溃不成军,只能带着残部仓皇逃窜。
李靖乘胜追击,又在阴山一带大败东突厥军队,俘虏了颉利可汗的妻子、儿子以及大量部众。此战过后,强盛一时的东突厥汗国灭亡,唐朝的北方边境彻底安定。消息传回长安,李世民欣喜若狂,感叹道:“昔汉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靖以三千轻骑,喋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之!”
东突厥灭亡后,吐谷浑又成为唐朝的西部边患。公元635年,64岁的李靖再次挂帅出征,率军西征吐谷浑。吐谷浑可汗伏允为了阻止唐军前进,下令烧毁沿途的野草,让唐军的战马无草可食。面对困境,李靖兵分两路,一路由他亲自率领,穿越沙漠,直插吐谷浑腹地;另一路由侯君集等人率领,从南路追击。
唐军在李靖的指挥下,克服了恶劣的自然环境,一路高歌猛进,先后在曼头山、赤水原等地大败吐谷浑军队。伏允可汗走投无路,最终自缢身亡,吐谷浑太子率众投降。至此,唐朝的西部疆域延伸至青海湖以西,丝绸之路也重新畅通。
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李靖的故事依然被人们津津乐道。他用自己的经历证明,年龄从来都不是限制成功的枷锁,只要有才能、有勇气、有毅力,即便大器晚成,也能书写出属于自己的传奇人生。而他那些辉煌的战绩,更是永远镌刻在大唐的历史丰碑上,成为后世军事家学习的典范。
来源:月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