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成瘾者:朋友圈背后的真实人生有多狼狈?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01 10:11 1

摘要:刷朋友圈时,总觉得别人的生活自带滤镜,自己的日常灰头土脸明明收入尚可,却因同学聚会别人的一个爱马仕、LV包焦虑在“躺平”与“内卷”的夹缝中摇摆,像一台电量不足的永动机

你是否也陷入这样的困境?️

刷朋友圈时,总觉得别人的生活自带滤镜,自己的日常灰头土脸明明收入尚可,却因同学聚会别人的一个爱马仕、LV包焦虑在“躺平”与“内卷”的夹缝中摇摆,像一台电量不足的永动机

赵昱鲲在《消极时代的积极人生》中直击现代人痛点:

我们正活在一个“比较级”泛滥的消极时代,而破解困局的关键,在于能否回答这个终极问题——

如何在信息洪流中,构建不被他人标准定义的人生坐标系?

科技时代重构了人类的幸福参照系:

空间折叠幻觉:社交媒体让“别人家的孩子”变成全球精英的集合体时间压缩幻觉:短视频把他人十年的奋斗浓缩成3秒高光时刻价值扭曲幻觉:点赞数取代内心感受,成为幸福度量衡

调研显示,95后平均每天接触到的“完美人生模板”数量是70后的300倍,但幸福感指数却下降了40%。

可改变维度(能力/习惯)×不可变维度(出身/运气)=有效努力区间

操作指南

建立“人生控制面板”,将注意力聚焦在绿色可调控区域(如每日阅读和运动的习惯),而非红色不可控区(如原生家庭、父母财富水平、家族传承等)

觉知:用非惯用手刷牙,激活大脑新回路电梯冥想:利用等待时间做三次腹式呼吸

快乐就像甜食一样,也存在陷阱。

比如,像“多吃甜食”这一行为,就不是我们通过理性判断得出的决定,而是进化强行刻在我们心里的。

“理解要执行,不理解也要执行”。

大多数人只会本能地多吃甜食,结果很容易患上高血糖、肥胖症等“富贵病”。

诺贝尔奖获得者尼古拉斯·廷伯根把这类现象称为“超常刺激”,就是指那些能激发生物本能,但并非进化本意的刺激。

“孵大蛋”这个命令是写在鸟类的本能中的,因此,即使假蛋大到跟雌鸟差不多大,显然不可能是它生出来的,但它还是会固执地弃自己的亲生蛋于不顾,本能地来先孵这只大“坏”蛋。

人类也有很多进化来的固定行为模式,我们追寻快乐的天性很容易误入歧途,坠入到快乐陷阱中。

再比如,那种“集邮”男人不过是基因的盲目奴隶,被基因卖到快乐陷阱之中而不自知,还在沾沾自喜地替基因数钱。

当本能机制的机关被扳动时,我们难以分辨扳动机关的是进化为我们设计的“好”刺激,还是现代商家模拟出来的超常刺激,就一头扎了进去,先满足“天性的召唤”再说。

陷阱的特点是:

这些快乐带来的快乐难以持久,很快你就心痒痒地想再来一次;除了当时的愉悦外,不会带来其他好处;事后回顾时,常觉得后悔或者毫无意义。

今天,你躲开了几次快乐陷阱?知道是陷阱了,下次就要留心了。

逆袭任务清单

1️⃣ 取消关注让你焦虑的社交媒体账号,留意生活中的快乐陷阱

2️⃣ 记录今日“心流时刻”及其持续时长

3️⃣ 对镜子说出三个不依赖他人评价的优点

完成任一项的朋友,欢迎在评论区晒出你的积极人生进度!点赞TOP3送《消极时代的积极人生》电子书️

幸福宣言:

从今天起

我的价值不需要他人认证码

我的成长不依赖比较进度条

“Day1|取消关注5个焦虑账号,多出1小时睡个午觉!”

来源:芝书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