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甘庄街道积极探索“夏粮冬花”的轮作模式,实现了作物茬口的无缝对接,有效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带动了区域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
元江县甘庄街道百合花种植基地工人打包鲜花。
近年来,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甘庄街道积极探索“夏粮冬花”的轮作模式,实现了作物茬口的无缝对接,有效提升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复种指数,带动了区域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
“夏粮冬花”指夏季种粮、冬季种花,该模式在经济效益、资源优化配置、生态效益等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不仅能够避免单一粮食作物持续种植引起的连作障碍问题,降低农业生产对土壤环境的污染,还能让农民在夏季、冬季双渠道增收。“在花卉采收后复种水稻、玉米等作物,‘夏粮冬花’充分利用了冬闲田,不仅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又能多收获一茬冬春种植效益,实现增产增收和保障粮食安全的双赢。”甘庄社区党总支副书记刀荣介绍。
甘庄坝区年平均气温20℃,冬季无霜,水源丰富,种植冬季花卉的条件优越,当地的百合种植面积达200余亩,每亩可种植8000株到10000株,平均亩产值能达9万元。一般从头年的9月开始栽种,到次年1月进行第一次采收,3月采收结束后又将花卉用地还给农民种植粮食。冬季花卉种植期间,花卉基地的播种、施肥、除草、收割等工作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村民可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重瓣百合花朵大、花期长、香味浓、花瓣层数多,备受消费者青睐,特别是冬春时节,节庆活动较多,市场需求量更大。”甘庄街道百合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兴文介绍,“重瓣百合管理方式与普通百合相似,但是收益是普通百合的两倍。节庆期间,多头重瓣百合的批发价能卖到每株12元,我们每两天向昆明斗南花卉市场运送4000株重瓣百合。”
近年来,元江县凭借优越的气候条件、丰富的土地资源、便利的交通,不断探索双季作物种植,创新“夏粮冬花”“稻菜轮种”“间作套种”等农业种植模式,在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实现农田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
云报全媒体记者李苏榕 通讯员方璐刘政佳
来源:搞笑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