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客户端关注阳山|清远阳山:聚焦“三农”重点任务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01 09:06 1

摘要: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逾33万亩,超额完成全年粮食种植任务;持续推进阳山五大农业产业发展,清远鸡(阳山鸡)和阳山西洋菜产值双双突破13亿元;新增43家农业经营主体,为乡村运营注入新的动能;全县13个乡镇结合自身资源特色举办不同的赛事活动,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收

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逾33万亩,超额完成全年粮食种植任务;持续推进阳山五大农业产业发展,清远鸡(阳山鸡)和阳山西洋菜产值双双突破13亿元;新增43家农业经营主体,为乡村运营注入新的动能;全县13个乡镇结合自身资源特色举办不同的赛事活动,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8.52%、51.71%,增幅均居全市第一……回首2024年,广东清远阳山县聚焦重点任务,在夯实产业基础、提升乡村建设和改造乡村治理等重点任务上持续发力,全县“三农”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 筑牢粮食安全防线

“今年开春早,农时不等人,我们加强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春耕农业生产投入品的储备和调运,做好春耕生产知识、支农惠农政策的广泛宣传,确保春耕工作有序开展。”阳山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阳山今年计划春播粮食面积18万亩,其中早稻计划播种面积9.93万亩,目前已育秧可插大田面积约1万亩。

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始终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确保粮食稳产丰产。

作为农业大县,近年来,阳山县坚持把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作为头等大事,坚持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坚持党政同责、齐抓共管,以大面积单产提升为导向,以促进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工作,筑牢粮食安全坚实防线。

据统计,2024年,阳山县全年已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3.7821万亩,产量10.667万吨,油料播种面积9.6449万亩,与2023年对比均有增加,完成了国家、省、市“确保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的要求。

在全力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阳山县还注重抓好其他重要农产品的供给。2024年,阳山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56.12万亩,产量达到85.03万吨;生猪饲养量达到81.87万头,出栏45.89万头;家禽饲养量达到2347.47万只,出栏1818.11万只;肉牛、肉羊以及水产养殖等方面也均呈现出良好的生产形势,供应平稳。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今年,阳山县将继续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方针,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推进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通过优化种植结构、推广高产优质品种等措施,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产水平。并积极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包括智能化种植、精准施肥灌溉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提高粮食生产的科技含量和效率。

做大做强乡村富民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产业兴,乡村兴。产业振兴作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正引领着阳山县走向更加繁荣的未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发展县域富民产业”,为阳山县的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阳山县大崀镇松林村,旱地西洋菜示范基地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工人们正忙碌地采摘、捆装、搬运西洋菜,这些新鲜的蔬菜将被送往基地配套的冷库分拣中心进行打包,然后直接供应给粤港澳大湾区市场。

该基地采用“党组织+公司+经济联合社+农户”的运营模式,投资约1500万元,种植了1100亩旱地西洋菜,不仅打造了创意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还每年带动村集体增收超40万元,为附近200名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人均年增收超过3万元。

近年来,阳山县始终坚守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依托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广东省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定位,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立足资源禀赋,在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底线的同时,全力打造特色农业产业。

据统计,2024年阳山县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05万亩,清远鸡(阳山鸡)、清远丝苗米、阳山西洋菜、阳山淮山、阳山玉米等五大农业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其中,清远鸡(阳山鸡)产值超过13亿元,阳山西洋菜全县种植面积约1.8万亩,产值可达13.5亿元。同时,阳山西洋菜AI推广大使“菜小西”的成功发布,进一步提升了阳山西洋菜的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

在推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阳山县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领作用,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质量提升和家庭农场示范创建,2024年新增43家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农民合作社12家、家庭农场17家、农业企业14家,为乡村运营注入新的动能。

阳山县还积极推进“专业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合股联营抱团发展模式,通过组织联建、要素共享、产业联抓、劳务带动等方式,推动村级发展由“单打独斗”转向“抱团作战”,为强村富民注入了新的活力。

目前,全县已建成省级“菜篮子”工程生产基地4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12个;供港澳备案农产品基地、供穗农产品生产基地5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镇4个、专业村29个。

乘借中央一号文件的东风,今年,阳山县将继续坚持特色产业富民的工作思路,全力抓好“三农”发展各项措施的落实,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发挥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推进阳山“土特产”品牌培育、宣传推介工作,加快农业产业展销服务中心建设进度,建立标准体系,提高农业产业附加值。

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引领新村振兴新风尚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开展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提升乡村旅游特色化、精品化、规范化水平。

在贤令山脚,一片青郁起伏的小竹林掩映下,错落有致的民宿庭院与抢眼的“我们是如此热爱阳山”打卡点相映成趣,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画卷。这里就是阳山民宿界的后起之秀——慢点儿·伴山民宿,一个将自然风光与摩旅文化完美融合的新晋网红打卡地。

慢点儿·伴山民宿的创始人彭伟能,是一位在外打拼多年的摩托车爱好者。他心中始终牵挂着家乡的自然风光,随着一次次摩托车自驾打卡阳山,回乡创业的想法逐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凭借满腔热忱和认真态度,彭伟能细致研究考察了民宿的建筑风格和周边的美丽乡村,巧妙地将自己热爱的摩旅文化融入其中,最终打造出既有阳山山水风光,又富含摩旅元素的独特民宿。

开业不到半年,慢点儿·伴山民宿就凭借其独特的风格迅速走红,跃居某地图软件清远市内搜索排行第一的乡村民宿,成为清远市内综合排名第六的热门选择。这里不仅成为了摩友们的定期打卡点和落脚地,还吸引了大量珠三角游客前来共赏阳山之美,有效推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经济发展。

慢点儿·伴山民宿的成功,是阳山县推进乡村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阳山县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极探索和实践文旅融合特色产业,并大力推动“体育+文化”“运动+旅游”“赛事+美食”等乡村文旅发展新业态,成功走出了一条农文旅体康商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打造休闲农业旅游村方面,阳山县通过“四不补”“三结合”大力整治农村人居生态环境,目前,全县累计成功创建美丽乡村1632个,其中整洁村486个、示范村950个、特色村187个、生态村8个、美丽田园1个,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四小园”超1.7万处,成功建成大崀镇“湖光山色·诗画田园”、岭背镇“天南峡谷·康养吾乡”和阳山(七拱)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示范带三条。

在挖掘瑶乡民族特色方面,阳山县坚持“统一规划、统一风格”原则,聘请专业第三方公司编制具有瑶乡特色的农房风貌提升指引,用绣花功夫打造出乡村新风貌。秤架瑶族乡作为典型代表,投入约2800万元打造具有瑶族特色的美丽圩镇和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完成农房风貌提升420栋,并通过广东第一峰旅游风景区的市场化运营,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体验。2024年,秤架瑶族乡共吸引游客超3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3800万元。

此外,阳山县还充分利用境内的国家4A级、3A级旅游景区以及岭南国家公园等优质生态旅游资源,形成了古邑文化、江景观光、户外休闲、溶洞探险、特色美食五大旅游产品体系,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市场供给,促进多业态融合发展。

目前,全县现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4个、示范点3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个。2024年,全县13个乡镇结合自身资源特色举办不同的赛事活动,先后举办广东省第十届登山活动、广东省青少年霹雳舞锦标赛、2024年全国匹克球邀请赛粤港澳大湾区(阳山)“香雪杯”首届匹克球公开赛等16场体育赛事活动,接待游客人次、实现旅游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8.52%、51.71%,增幅均居全市第一。

今年,阳山县将继续以产业发展激发乡村活力,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展现历史底蕴与特色。通过打造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等项目,完善基础设施,提升乡村旅游的可进入性和便利性。同时,加强农业与文旅的联动发展,推出“农业+文化”“农业+旅游”“农业+教育”“农业+康养”等模式,挖掘乡村深层价值,创新融合农耕文化、民俗与民族文化,延伸农业功能,丰富旅游产业链,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来源:阳山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