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四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7 22:25 1

摘要:中国画首忌“熟俗”——即画面甜腻浮艳,如村女涂脂般缺乏高雅内涵。初学者常误将艳丽当美感,实则是文化修养不足的体现。根治之法在于“养心”:多读诗词古籍,品鉴经典画作(如八大山人的简逸、黄宾虹的浑厚),在胸中沉淀文人意趣。若仅埋头苦练技法而不思画理,易堕入“匠气”

写作不易~给予动力

中国画首忌“熟俗”——即画面甜腻浮艳,如村女涂脂般缺乏高雅内涵。初学者常误将艳丽当美感,实则是文化修养不足的体现。根治之法在于“养心”:多读诗词古籍,品鉴经典画作(如八大山人的简逸、黄宾虹的浑厚),在胸中沉淀文人意趣。若仅埋头苦练技法而不思画理,易堕入“匠气”陷阱:线条工整却呆板,形似而神亡,如同机械复制。

初学者破局关键:从“小景”入手练习。例如画兰竹时,先体会郑板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文人情怀,再以书法笔意写枝干。每笔需带思考:“为何此处用焦墨提神?为何彼处留飞白?” 久之,落笔自然远离甜俗,渐生雅气。#忌熟俗 #文人修养


______

“火气”指用笔张扬尖锐、墨色火爆刺目,如剑拔弩张般缺乏含蓄。初学者因急于表现,常将浓墨泼洒作“气势”,反显浮躁浅薄。与之相关的“草气”更需警惕——误将潦草当潇洒,横涂竖抹却无笔法支撑,导致画面杂乱如荒草。

实操避坑指南



控速训练:画长线时呼吸均匀,如书法写“一”字,追求“屋漏痕”的沉涩感;

墨法实验:淡墨打底,趁湿破浓墨(破墨法),观察水痕自然晕染,避免死黑;

小稿复盘:每日完成10cm×10cm微型创作,强迫自己“在方寸间求精微”。#忌火气 #破墨法


______

初学者面对白纸常犯两极端:要么畏首畏尾“描轮廓”,笔无起伏如绣花;要么狂涂乱抹“伪写意”,实则被笔牵着走。前者因不明画理,后者因未悟“意在笔先”——如徐渭泼墨前必醉后长啸,胸中块垒化入笔端,方有雷霆万钧之势。

突破心法



重“写”轻“描”:用篆书笔法画梅枝,隶书波磔写水纹,让线条带书法骨力;

废纸策略:每日首张纸专用于“大胆试错”,可倒墨、甩笔、手指抹彩,破除完美主义心魔。记住:白石老人“废画三千”方得几只活虾!#忌描摹 #书法用笔


______

中国画忌“速成心态”。初学者常见误区:



贪大求全:直接临摹巨幅山水,反因技法不足导致构图崩坏;

忽视根基:不练书法直攻泼墨,画面软塌无骨;

机械重复:画梅百朵却未解“女字穿插”的节奏律动,徒增熟腻。

科学进阶路径



三分法:陆俨少主张“三分作画、三分写字、四分读书”,每日临帖30分钟比闷头画3小时更重要;

单元素攻坚:首月专练竹节(顿挫)、次月攻坚荷瓣(淡墨渗透)、三月整合成小品;

格物日记:观察风中柳枝的摆动轨迹,记录为速写线条,将生活感悟转化为笔墨语言。#笔墨修行 #陆俨少

中国画四忌的本质,是技法与心性的双重修炼。忌熟俗要读书破万卷,忌火气需水墨试干宣,忌胆怯当放笔扫心障,忌速成则守拙待光阴。真正的写意精神,终在“黑与白的辩证中抵达自由”。

来源:愙斋书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