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规划馆⁴,明清城墙周长13.74公里,1374年始修,巧合?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3-31 14:06 1

摘要:每当谈西安历史的时候,陕西人都喜欢宣传周秦汉唐。事实上,这只是历史长河的一段,相当于上游而已。但这一段儿足够精彩,因此宣传得比较多,当属陕西人的“文化自信”。

每当谈西安历史的时候,陕西人都喜欢宣传周秦汉唐。事实上,这只是历史长河的一段,相当于上游而已。但这一段儿足够精彩,因此宣传得比较多,当属陕西人的“文化自信”。

唐朝自安史之乱以后,由盛转衰,后来不得已迁建至洛阳。自唐以后,国J政Z中心转移,长安作为西北重镇,大规模建设不及之前,但依然可圈可点,城墙便是一例。本文重点介绍西安城墙,此为西安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01【西安城墙】

要弄清西安城墙,还得看历史,不过这回得看西安城墙的建设史。

宋元

宋代称为京兆府,元代称为奉元路。虽有建设,但一笔带过。

明洪武二年,将元代名称“奉元路”改为“西安府”,取义“安定西北”,故名“西安”,名称沿用至今,我们重点看明代。

明代

明代西安是朱元璋次子朱樉的封地,明初在唐城墙的基础上,向东向北扩展加长,并在东北隅新建秦王 府,后围绕秦王 府扩建,并建鼓楼、迁建钟楼,形成现在以钟楼为中心四条大街连接四门的基本格局。

明洪武年间,在明太祖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政策指导下,洪武七年(1374年)开始修筑城墙,以原唐皇城西墙与南墙为基础,分别向北、向东延伸约四分之一,并增高加厚,至洪武十一年(1378年)完工。最初的西安城墙用黄土分层穷打而成,最底层用土、石灰和糯米汁混合夯打,异常坚硬。

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陕西巡抚张祉主持修复,在城墙外壁和顶面砌青砖,使土城变成砖城。

明思宗崇祯九年(1636年),陕西巡抚孙传庭为加强西安城防,特在西安城墙外修筑了东、南、西、北四关郭城守护城墙。郭城紧接明西安城的四门(即长乐门、安定门、永宁门、安远门),向外夯土筑墙,再挖淘壕围之,形成具有战略防守意义的关隘。

清代

历代督抚对西安城墙进行了十二次修补,以增强西安城防御功能。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陕西巡抚毕沅主持全面整修西安城墙,疏浚护城河,并对城墙宽窄进行了统一,使墙根外延、墙顶内收,外璧增砌三至五层包砖,顶面铺二层砖,内壁每隔40-60米砌筑青砖溜水槽一道。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大修工程落下帷幕,至此城墙墙体基本定型,与护城河、内环路形成呼应配合的城防体系。

民国

在已有城门基础上又开辟四门,后来称为"四小门",分别为中山门、玉祥门、解放门和勿幕门。

近期

我记得我在西安上学时,有一次大规模的护城河清淤工程,当时由人民子弟兵来做。

原先西安火车站南广场城墙被拆掉一段,后来又给连上了,西安城墙得以连通,可以环城墙走或跑一圈啦。

♥02【城建典范】

虽然唐长安城毁损,但城建已经成为典范,在接下来的历代朝代中,建设都延续基本框架。

而且对国际也有影响,特别是日本古都,仿照唐代的城建风格。

♥03【我与城墙】

我于1994年9月首次到西安,上大学期间,仅在城墙南段看过一次灯会,然后十多年就一直没有上去过。

近些年来,我经常上去,因为我爱上了跑步,土城墙上参加活动。 西安城墙上举办的正式活动有“西安城墙马拉松”,我没有参加过此项比赛,举办的非正式活动那就太多啦。

因为跑步,我对西安城墙的周长数字记得很清楚,那就是13.74公里。我只记得现西安的城墙是明代修建的城墙,明洪武年间。但这回我注意到,西安城墙始建于明洪武七年,也就是1374年!

13.74KM,1374年!一个是长度,一个是纪年,本来两不相干,但放在一起的时候,就会有惊喜的发现,他们为什么一样?这是巧合,还是有意而为之?

我更相信是有意为之,我们在跑步的时候,喜欢跑一些奇奇怪怪的数字,假如说今天10月10号,我就跑个10.10公里。

这有零有整的数字,一般刻意而为之,常有一定的含义,古人那么讲究,稍长一点或者稍短一点儿,都没有问题,为何偏偏是13.74?

再说,国人根子里喜欢凑整。比如说,凑到10,凑到15,老百姓大家存钱时,这一点就特别明显。

当然,我仅是推测,未经考证。如果大家有不同见解,请在评论区留言!

꧁未完待续꧂

来源:叮当喜欢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