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学们,如果鸟儿直接在高高的电力杆塔上筑巢,会不会有危险,想不想知道我们是用什么妙招应对的呢?”3月28日,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镇群则村学校的课堂上,志愿者伊西措毛抛出这个充满童趣的问题时,立即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这是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首次组织“生
“同学们,如果鸟儿直接在高高的电力杆塔上筑巢,会不会有危险,想不想知道我们是用什么妙招应对的呢?”3月28日,在玉树藏族自治州称多县珍秦镇群则村学校的课堂上,志愿者伊西措毛抛出这个充满童趣的问题时,立即引发了孩子们的热烈讨论。这是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首次组织“生命鸟巢”项目以互动课堂形式走进校园,为孩子们举办爱鸟小课堂生态宣讲活动。
玉树三江源自然保护区,这片被誉为“中华水塔”的地方迎来了万物复苏的季节,也等到了鸟儿们的归来。4月1日是“国际爱鸟日”,活动现场,志愿者用生动有趣的动画和通俗易懂的语言,以“科普+实践”的教学模式,向孩子们介绍大鵟、金雕等多种鸟类,讲解它们独特的生活习性,讲解“生命鸟巢”的来源。
“原来电线杆还能变成鸟儿的家!”二年级学生更求日巴举着自己用橡皮泥制作的“生命鸟巢”模型兴奋地说。在手工实践环节,志愿者手把手指导孩子们搭建微型人工鸟巢,通过卡纸拼贴描绘孩子们印象中的“鸟类社区”,开启了一场人与鸟儿、电力与生态和谐共处的探索之旅,引导孩子们在心中播撒下爱鸟护电的种子。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河流富集、物种丰富,是世界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分布重要区域。这里生活着藏雪鸡、斑头雁等近300种珍稀鸟类和金雕、猎隼、大鵟等20多种猛禽,被誉为“候鸟的天堂”。
为保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2016年起,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从“驱鸟”到“引鸟”,在三江源地区尝试与鸟类共享电力杆塔资源,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的安全区域搭建“生命鸟巢”,提供科学监测管理“服务”,让每个鸟巢都有自己的“门牌号”。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在三江源地区组建猛禽公益保护组织,依托高科技观鸟设备,建立鸟类活动、筑巢、繁殖、迁徙规律档案。在玉树州隆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嘉塘草原增加了高清视频装置的布点,通过人工鸟巢+视频监控的方式,实现对鸟类种类数量、栖息方式的全方位、全天候监测。记录鸟类在“生命鸟巢”中筑巢、繁殖、喂食幼鸟和迁徙等各个场景,促进电网安全与绿色生态融合发展。
在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和社会各界爱鸟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累计安装人工鸟巢5053个、招鹰架16个,成功引鸟筑巢2600余窝,孵化幼鸟近4000只。
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将聚焦“生命鸟巢”项目生态保护工程再升级,启动护线爱鸟行动计划。通过15项重点任务和22项创新举措,实现项目载体优化、实施手段精细化和管护机制创新化三重突破,推动输电线路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深度融合,讲述好国家电网致力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生动故事。
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