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腹莫忘本,忆苦思甜长 || 多一些对农民的尊重,就是自己最大福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04:00 1

摘要: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劝诫,而是先辈们用千年农耕岁月凝练出的生存智慧,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里。

引言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朗朗上口的诗句,道尽了农民劳作的艰辛,也时刻提醒着我们:饱腹不能忘本。

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劝诫,而是先辈们用千年农耕岁月凝练出的生存智慧,深深烙印在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里。

在广袤的田野间,烈日高悬,炽热的阳光毫无遮拦地倾洒而下,烤得大地滚烫。

农民们头戴草帽,弯着腰,手中的锄头一起一落,与坚硬的土地较着劲。每一次挥动锄头,都伴随着汗水从额头滚落,砸在干裂的土地上,瞬间消失不见。

那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是他们辛勤劳作的勋章,也是对土地最深情的馈赠。

从播种时小心翼翼地将种子埋进土里,到生长期间无数次的浇水、施肥、除草,再到收获时满心欢喜地收割庄稼,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农民们的心血与汗水。

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能体会。

饱腹之时,我们的生活看似与农田里的劳作相去甚远。

现代化的餐厅窗明几净,精致的菜肴被端上餐桌,便捷的外卖服务让美食触手可得。

可在享受这一切的时候,我们是否想过,这一盘盘色香味俱佳的饭菜背后,是农民们怎样的付出?

那些在温室大棚里为了让我们四季都能品尝到新鲜蔬菜而忙碌的身影,那些在偏远山区为了守护几亩薄田而默默坚守的农民,他们用自己的勤劳和坚韧,撑起了我们的一日三餐。

若忘本,便是对他们心血的漠视。

饱腹不忘本,更是一种对传统农耕文化的敬畏与传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农耕文化孕育了中华民族深厚的底蕴。它教会我们尊重自然、顺应天时,懂得付出才有收获的道理。

从古老的井田制到如今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始终是我们的根基。那些传统的农耕技艺,如选种、育秧、灌溉等,都是先辈们智慧的结晶。

我们不应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时代的浪潮中被遗忘,而是要将其传承下去,让后人也能了解到我们民族的根脉所在。

结语

在物资充裕的今天,浪费粮食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大快朵颐后剩下满桌残羹,自助餐里随意丢弃的食物,这些行为不仅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对农民辛勤劳作的不尊重。

当我们饱腹时,更应时刻铭记盘中餐的来之不易,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不忘本,才能让“粒粒皆辛苦”的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芒。

来源:闽生聊生活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