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从记事时就开始去天禄阁读书,与刘弗陵不能再熟悉,却从没见过他变戏法。
本篇内容为虚构故事,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1
我从来都不知道刘弗陵是条龙。
也不知道脱落的乳牙种在地里,会长出紫藤花。
我从记事时就开始去天禄阁读书,与刘弗陵不能再熟悉,却从没见过他变戏法。
上官未与我说起这些时,眉飞色舞,我却如闻天书。
那天出了椒房殿,我就跑去问刘弗陵,为何这些秘密他从来都没对我说过。
他却莞尔一笑,“未儿只是个孩子,朕只是逗她开心而已,你这般冰雪聪明,怎地还会当真?”
我知道他是夸我,但听来却字字扎心。
她只是个孩子,那我呢?我与她明明同岁,难道在他眼中,我生来就是什么都懂的?
这时宫人送来一盘银丝卷,刘弗陵拿起一块先递给我。
我满心的委屈就在那一刻一扫而光,不是因为点心香甜,而是因为他亲手给我。
谁知刘弗陵下一刻就叫人把那点心都给上官未送去。
我愣在那里,强忍着泪水对自己说:真好,他把第一块糕点给了我。
我和上官未,本是同年同月同日生,性情却大相径庭。
我细腻温柔,聪颖早慧,三岁就开始念书;她粗枝大叶,生性顽劣,斗大的字不识一筐。
但她是我长姐的女儿,我是她的小姨,我们之间一直很亲密。
六岁之前,她每次来家里做客,我都会把刘弗陵送我的好玩的、好吃的让给她。
可自打六岁那年她入宫做了皇后,一切就都反了过来。
刘弗陵赏她的绫罗绸缎堆成了山,她宫里的点心果子更是琳琅满目,许多都是我没见过的美味。
和我聊天,也总是离不开刘弗陵。每次她都是热火朝天地说着大哥哥对她这样好、那样好,而我只能听着。
2
那天我回到家,就把满屋子的琴棋书画扔了一地,倒在床上嚎啕大哭。
母亲怒斥我失态,一点大家闺秀的样子都没有。
我头一次与她顶嘴,大声质问她:“为何上官未可在宫里尽情撒野,而我只能被禁锢在天禄阁,读那些枯燥无味的书卷?
“为何她可以不顾宫规礼仪,可以肆无忌惮地叫刘弗陵大哥哥,而我却要恭恭敬敬地称他为皇上?
“为何她可以随心所欲大吃大喝,而我却只能浅尝辄止,就算馋得流口水也只能假装毫无兴趣?”
“糊涂!你堂堂大司马家的千金小姐,怎能自降身价与她相比?她不学无术只能哗众取宠,而你知书达理胸罗锦绣,迟早是要担当大任的。”母亲苦口婆心开解我。
我狠狠抹了一把眼泪,“刘弗陵早已册封上官未,一切已成定局,母亲别再为我白费心机。”
“你们这才几岁,哪能分得出胜负?成大事者必深谋远虑,你不要被这小小变数挫了锐气。”母亲气定神闲,成竹在胸。
“我才不与她争什么胜负,只想像她那般自由自在地玩耍,不要学什么琴棋书画,也不想当什么大家闺秀。”
“放肆,你本就是大家闺秀,怎能自轻自贱?你不愿读书,明日我就给你请一位舞师,你尽管听我安排,娘亲自会替你打点一切。”
事到如今,我真不知她还能为我打点什么。
我与刘弗陵,本是青梅竹马。
我自打懂事时起,就知道我长大以后是要嫁他的。
刘弗陵对我也是百般疼爱,教我识字背诗,有什么好吃的好玩儿的都留给我。
母亲常催我读书,他却总放我出去玩儿,说无忧无虑的年纪只有一次,过去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我那时真是太小,他越心疼我,我越要努力给他看,让他明白我不是一个只知道玩耍的小孩。
“君儿这么乖巧,长大一定是个懂事的好姑娘。”刘弗陵常轻轻拍着我头顶这样夸我。
那时一切都好好的,只等我长大。
3
谁知六岁那年,上官未竟悄然入宫,不声不响成了刘弗陵的婕妤。
我惊闻消息,跑去质问刘弗陵,他说这只是不得已的权宜之计,以后会想办法送她出宫。
我又去问上官未,她也说根本不愿嫁给皇帝,是祖父强行送她入宫,若是有机会,她一定离开这里。
这些话,我都信了。
结果没过几天,刘弗陵一纸诏书将上官未册封为皇后,断了我所有念想。
听说,是我父亲的主意。
我把自己关在房中,想哭却哭不出来。我不知道怎么会突然发生这样的事,也不知该去怪谁,上官未、刘弗陵,还是父亲?
母亲与父亲大吵大闹,说他到底是偏疼外孙女,才不顾我的幸福,将外孙女扶上皇后之位。
“都是老夫的至亲骨肉,哪个不疼?君儿未嫁,尽可以另觅佳偶;未儿一入宫门,不做皇后,还有何出路?”
父亲的咆哮传进房中,令我瞬间泪崩。
我读了那么多书,怎能连这点道理都不懂?大家都有苦衷,我是上官未的小姨,又是她的好朋友,怎能只顾自己的感受,不顾她的处境?
我把自己蒙在被子里,无声地哭了一场,第二天醒来,洗干净头脸,假装一切如故。
只是一切到底不一样了。
上官未从来都不是叫人省心的女孩,入宫以后也不知收敛,三天两头惹祸,刘弗陵忙于替她善后,再也顾不上我。
今日在椒房殿,上官未拿出那枚小玉钩的时候,我终于死心了。
上官未说这是她刚入宫时刘弗陵给她变的戏法,但其实这玉钩是刘弗陵母亲留给他的念想。
这些年,我也只是看过一眼,而她只是因为丢了猫,哭几声,就得到了这玉钩。
原来刘弗陵喜欢的并不是懂事的女孩,而是她这样脱缰的野马。
4
打那以后,我再也不肯入宫,不看他俩相亲相爱,不听他们的欢声笑语。
但不知为何,仍是无法开心。
一生叱咤风云的父亲,在我面前总是一脸愧疚,“君儿放心,为父将来一定给你觅一桩金玉良缘。”
我哪有那份福气!
上官未那才是金玉良缘,有祖父苦心谋划,外公大力扶持,又被刘弗陵当成掌上明珠,就连她的一颗乳牙,刘弗陵都能为她种出她最爱的紫藤花。
而我的乳牙埋在土里,只能化作烂泥。
为了忘掉这些,我接受了母亲请来的舞师,每日苦练舞技,一年以后,学有小成,一曲跳罢,惊艳众人。
舞师啧啧惊叹,连说我是世间不可多得的奇女子。我只是苦笑,纵是天仙下凡又能如何?刘弗陵也不会多看我一眼。
说来心酸,我与他已有一年多未见。从前每到生辰,刘弗陵都会给我准备礼物,我和上官未也会互相交换礼物,今年的生辰却是我一个人孤零零度过。
我想一定是刘弗陵给上官未的幸福太多,让她忘了这世上还有一个人与她同年同月同日生。
而刘弗陵有了上官未,早就忘了我的生辰。
忘了也好。
我读了那么多书,知道不应该打扰别人的幸福。
谁知一生太长,树欲静而风不止。
那天母亲突然带来一个惊天消息:上官未的祖父勾结乱臣谋反篡位,铁证如山,已被刘弗陵诛杀了全家。
“那长姐与上官未呢?”我吓坏了。
“托你父亲的福,她母女二人安然无事。”母亲安慰我。
我悬着的心这才落地。
母亲说,上官未痛失亲人,一定不好过,叫我带些她爱吃的点心去看看她。
母亲终究是识大体之人,我却小气,一路上万般纠结,又盼着遇见刘弗陵,又怕遇见刘弗陵。
走到椒房殿门口我才知道必须先见他,才能见上官未。
我没有勇气,只能转身回家。谁知眼看就要出宫的时候,刘弗陵竟追上来,“君儿,为何刚来就要走?”
我一回头,眼泪就掉下来。
“我只是来看看上官未,既然不能见,就算了,这是母亲给她的点心。我走了。”
我把点心盒子往他手中一放就要逃走,却被他一把拽住。
“君儿,不是不让你见她,朕只是怕有人说漏嘴,让她知道上官家族的事情,受到伤害。这件事,朕与你父亲是说好要瞒着她的。”
原来他和我父亲把上官未保护得非常好,需要安慰的,是我这个自作多情的小丑才对。
如此,我更不能去见她了,免得说错了话得罪刘弗陵与父亲。我走出几步,又折返回来,从他手中抢回那盒点心。
宫里锦衣玉食,我亲手做的点心实在粗糙,配不上金枝玉叶的上官未,还是不让他为难了。
刘弗陵越喊我,我跑得越快,直到出了宫门,将那点心扔进护城河,心里才好受一些。
所谓自讨没趣,也就是如此了吧?
回到家中,母亲一再打听我与上官未见面的情景,那些点心她吃没吃。我不愿与她多费口舌,只能胡乱应付过去。
过了两天,母亲又来问我是否亲眼看着上官未吃了点心。我不敢多说,点点头算作回答。
“那可就怪了,宫里为何一点动静也没有?这丫头上次阴差阳错被那番国使者救了一命,这次难道又侥幸逃了过去?”母亲自言自语地嘀咕道。
说者无心,我却如遭晴天霹雳,“那次上官未中毒,并不是因为误食番国的奇花异果?”
“那都是可食用的果子,就算相克又能有多大毒性!”母亲见露出马脚,索性也不再瞒我。
我顿时双腿发软,一下子坐在地上。
来源:品古罗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