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清明节,遵循“吃二样,做一事,忌一事”,祈福家人添好运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01 03:58 1

摘要:时间过得真快,送走了春寒乍暖的3月,迎来了春暖花开的4月,4月4日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第5个节气清明节,清明节各地都有当地传统习俗,也传承着许多食俗。4月4日清明节,遵循“吃二样,做一事,忌一事”习俗,为家人祈福添好运!

时间过得真快,送走了春寒乍暖的3月,迎来了春暖花开的4月,4月4日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第5个节气清明节,清明节各地都有当地传统习俗,也传承着许多食俗。4月4日清明节,遵循“吃二样,做一事,忌一事”习俗,为家人祈福添好运!

一、吃二样

1、吃艾粄

民间有传统俗话说:“清明前后吃艾粄,一年四季不生病”,艾粄是南方人清明节最喜欢,也是家家必备的传统食物。艾粄有咸馅和甜馅两种馅料,咸馅最传统的就是萝卜馅,甜馅是花生芝麻糖馅,将新鲜的嫩艾叶打碎成泥状,混合糯米粉揉成团,包入馅料上锅蒸熟,老一辈人是先把小部分的糯米粉和艾草泥混合煮熟,叫做煮糊头,然后再加干粉揉成团,目的是为了粉团延展性更好,包馅的时候不容易开裂,蒸熟的成品口感更软糯柔韧好吃。

食材:糯米粉2.5斤,新鲜艾叶1斤,萝卜2斤,腊肠2两,五花肉2两,豆腐皮、虾皮、花生芝麻红糖馅

做法:1、艾草加水打成艾草泥,倒入不粘锅。2、加适量玉米油,倒入1斤糯米粉,浓浓的糊糊搅拌均匀,开中小火不停搅拌,加热至八九分熟关火。3、继续加入剩余的干糯米粉,一边搅拌,一边加,慢慢揉成软硬适度的粉团。4、萝卜擦丝,放入开水焯七八分熟,捞起挤干多余的水分。5、五花肉爆出油,放虾皮、腊肠爆香,放切成丝的豆腐皮翻炒,放萝卜丝翻炒,放盐、蚝油、胡椒粉调味。6、将粉团分成50克一个的剂子,压薄,包馅,捏紧实,捏上花边不会露馅。7、大火烧开水,上锅后调中火,蒸8~12分钟出锅。8、蒸好后颜色会发生变化,颜色越暗,代表艾叶越多,外皮艾香浓郁,软韧柔润,内馅无敌美味。

二、煮鸡蛋

清明节,民间有这样的传统习俗,人们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清明节吃鸡蛋的传统习俗,源自于先秦时代有禁火习俗,人们要进行多日的禁火寒食,而煮熟的鸡蛋是度过禁火寒食时期的最好储备食品。清明节煮鸡蛋是用了荠菜花,荠菜花煮鸡蛋的做法非常简单,荠菜的谐音是“聚财”,因此,荠菜花煮鸡蛋有聚财的寓意,据传说吃了荠菜煮鸡蛋可交发财运,又可以防治头痛头昏,久而久之,便形成清明食俗中特有的食疗方法。今天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这款好吃的美味。

食材:鸡蛋、荠菜花、红枣、盐

做法:1、荠菜花采摘回来以后,清洗干净。2、把砂锅中放入清水和荠菜花,放入鸡蛋,加入少许盐,放入红枣,大火烧开,改成小火慢慢煮大约10分钟,然后关火。3、把鸡蛋用勺子敲碎蛋壳,浸泡在荠菜的汤汁中,浸泡半天就可以吃了。4、味道清香好吃,而且好处还很多。5、清明节早餐,每个人吃荠菜花煮鸡蛋,不但好吃,还可以明目,真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二、做一事:插柳

清明节插柳的传统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朝时,人们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到了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传统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

三、忌一事:忌在坟边拍照

清明节传统习俗扫墓祭祖,在扫墓祭祖的时候,切忌在坟墓边拍照或拍视频,这是一种很大的忌讳!因为坟墓四周其实是一个阴冷的环境,老人常告诉年轻人,平常玩手机都没事,但是不能在坟墓旁边拍照和拍视频,因为在坟墓四周玩耍手机,其实是一种很不好的作风,清明扫墓祭祖就应该心存敬畏,而不是嬉戏打闹,这么做只会被家族里的老人说不是。

看风花雪月,品人间美味!感谢阅读峰儿厨房的美食分享,喜欢我的文章,请给予点赞、分享、收藏、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动力!

来源:一丝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