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这祭祀,讲究的是心意,可不是非得烧纸焚香……”近日,在大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单派评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刚以一段精彩的《评书新说》拉开了“新风拂祭扫,雅韵话文明”的帷幕。他以传统评书形式将“孝道”“感恩”与“中元节”祭祀习俗巧妙融合,让观众在愉悦的笑声
“要说这祭祀,讲究的是心意,可不是非得烧纸焚香……”近日,在大东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单派评书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孙刚以一段精彩的《评书新说》拉开了“新风拂祭扫,雅韵话文明”的帷幕。他以传统评书形式将“孝道”“感恩”与“中元节”祭祀习俗巧妙融合,让观众在愉悦的笑声中领悟文明祭祀的内涵。
中元节是祭奠祖先、表达追思、缅怀和感恩之情的重要传统节日。其间,沈阳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组织各地区、各部门聚焦文明祭祀常态化宣传,通过网络倡议、社区宣讲、典型示范等多元形式,推动绿色缅怀走进千家万户,让文明祭祀理念深入人心。
主题宣讲 入心入脑
悠悠数千年,传统成沉苛。为了破除传统祭祀陋习,树立文明祭祀新风,各地区组织文明宣讲团成员,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摒弃陋习 文明祭祀”主题宣讲,通过政策宣讲、文艺演出、现场交流等系列举措,引导市民树立绿色、安全、文明的祭祀理念。悬挂在社区文化广场、村内主干道等重要点位的文明祭祀宣传横幅,张贴在社区(村)宣传栏内的彩色海报,成为中元节期间一道独特的风景,让市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文明祭祀教育。同时,组织社区(村屯)干部、志愿者,深入社区、村屯,沿街发放《文明祭祀倡议书》;一些老党员主动加入宣传队伍,通过“熟人带动熟人”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
一系列方向精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打破了以往市民对文明祭祀的“被动知晓”“消极参与”局面,以“价值共鸣”推动“主动认同”,让文明祭祀理念入心入脑,融入行动。
活动引导 有声有色
推动文明祭祀理念落地,不只限于“传达到”,更注重于“做到位”。为此,各地区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街道(乡镇)文化站为阵地,举办“缅怀先辈 文明追思”现场会、宣传文明祭祀文艺演唱会,开展“画笔寄思念”“网络寄哀思”等各具特色的文明祭祀活动,邀请文明实践志愿者分享孝道故事,以诗文代替鞭炮、以鲜花替代纸钱,倡导“厚养薄葬”,让中元祭祀少了烟火缭绕的喧嚣味,多了温暖庄重的仪式感,实现了从“形式创新”到“内涵延续”的文化传承。
在全国文明村镇铁西区新民屯镇张三家子村,一场以“一束鲜花寄哀思 集体共祭倡新风”为主题的祭祀活动,让文明祭扫新风在秋日农村悄然兴起。志愿者结合身边案例,深入浅出引导村民采用鲜花祭扫、集体共祭、家庭追思等方式,既传承了孝道文化,保留了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又摒弃了烧纸祭祀的陈规陋习,让人们感受到文明祭祀的好处,从“要我改”变成“我要改”。
疏堵结合 亦张亦弛
防洪须叠坝,防灾先疏渠。献一束鲜花,以淡雅芬芳寄托无声敬意;写一段寄语,字里行间传递深情诉说与绵长怀念;植一棵小树,带着对生命的敬畏种下希望,让思念在绿意中长久传承……全市更多家庭承诺采用绿色祭祀方式,以更安全、更环保的祭祀行为延续对逝者的敬意和告慰。
与此同时,各地区还组织街道、社区,携手当地公安、消防、行政执法等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在重点区域设置“禁烧警示牌”,社区干部、网格员、志愿者组成巡查队(组),在祭祀高峰时段沿街巡逻,及时劝导占道烧纸等不文明祭祀行为。
9月6日中元节当天,沈阳天山墓园“寄思于生·沐光而行”中元节主题公益安葬活动温情启幕。活动以礼仪承载思念,以绿色践行初心,推动从传统“入土为安”到现代“归绿为美”的理念转变,彰显了相关行业深耕生态殡葬、推动殡葬行业绿色转型的责任与担当。
来源:东北新闻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