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教育大变天!北京中小学紧急“加课”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01 00:48 1

摘要:3月7号,北京市教委发布了一个文件,要求全市中小学从今年9月份开始,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

3月7号,北京市教委发布了一个文件,要求全市中小学从今年9月份开始,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每学年不少于8课时。

我相信,其他地区也会逐步推广。

政策里明确规定:

小学阶段:以体验式课程为主,重在启蒙学生人工智能思维;

初中阶段:以认知类课程为主,重在引导学生利用人工智能赋能自身学习和生活;

高中阶段:以综合性和实践性课程为主,重在强化学生的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

网站截图

政策一出,后台炸出了一堆留言:

现在孩子英语都还没搞懂呢,又来个AI?

完了,完了,我家娃连少儿编程课都还没报!

天天看屏幕学习,还得塞一门AI,眼睛还要不要了......

其实,除了北京市教委的这个重磅文件,最近的一篇报告,也引起了我的注意。

清华、北大等多所“双一流”高校相继宣布今年将扩大本科生招生规模,扩招人数从150人到500人不等。这些高校的扩招生源大多将投入到人工智能及相关学科专业中去。

从小学课堂到大学专业,从科研机构到寻常百姓家,全社会都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AI时代已经全面到来!

不懂AI,将会成为新一代的“文盲”!

我们家长该怎样应对AI所带来的变革,让孩子在未来脱颖而出?

别慌别慌,今天就来跟大家唠唠:普通家庭如何不花钱、不焦虑的应对攻略。

一、合理使用人工智能AI

新的学期,我发现已经开始有不少小学生使用AI进行作业辅导,前几天跟闺蜜聊天。

她兴奋的告诉我:“现在有了AI,孩子碰到不会的问题,可以很快得到一些解题的思路和过程,我再也不用费尽脑汁到处找答案了!”

前几天也看到一位小学老师在网上吐糟:“现在的孩子,竟然50%以上都在用AI作弊,让他们写个小作文,千篇一律的AI体!”

作为家长,我最担心的莫过于孩子过度依赖AI,渐渐丧失对事物独立思考的能力!

如果不用思考就能得到问题的解决,那么,孩子对学习的热情和内驱力将会大大减弱!

比AI更重要的是孩子眼中的光。

针对这一点,央视新闻早就给出了解决方案。

我们家长应该在孩子使用AI后,引导孩子思考解题的思路。

比如:在辅导孩子的时候,有一些问题,当家长和孩子都拿不准,那么这时候,就可以使用AI辅助。

使用完后,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聊一聊,孩子的思考是什么,知识盲点在哪里,打开孩子脑洞的同时,及时查漏补缺。

AI能提供答案,但无法替代人类判断和推理思考答案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多问孩子为什么,而非是什么。

例如:跟孩子一起讨论,AI推荐的方案和思路是否符合实际情况,通过辩论和分析,培养孩子的逻辑推理能力。

AI应该是孩子学习的助手,而不是大脑杀手!

二、每天户外两个小时

我们经常听专家讲:要进行两个小时的户外时间,但是90%以上的家长都在做无效户外!

把孩子拉到户外玩沙子,一玩就是一两个小时!或者专门挑一些没人的地方坐下玩玩具。

甚至一些小童的家长,直接用布罩将婴儿车遮挡住,自己就聊天玩手机!

结果到医院检查视力显示:远视储备不足。你就纳闷:明明我每天都带孩子户外,怎么可能?一定是结果出错了!

崔玉涛曾说过:“有效的两个小时户外,一定是从室内走到室外,但不仅仅是简单的到了户外!我们的目的是让孩子的眼睛,接受日光反射光的刺激,避免远视储备的过快消耗!”

所以,不要用塑料袋遮挡,不要包裹,最好让孩子动起来。

这样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视力,又锻炼了身体,一举两得。

如果实在做不到两个小时的户外,下面3个小方法送给你:

1️⃣尽量在书桌斜对角的最远距离放置一些大的绿植,让孩子一抬头就会不自觉地被它吸引,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用眼疲劳。

2️⃣20-20-20法则:每隔20分钟休息20秒,向20英尺(约合6米)以外的草地、绿树或其他物体眺望。

不眯眼不眨眼,全神贯注凝视并辨认其轮廓,使眼睛处于一种活动的过程中,可起到调节灵敏度的作用。

3️⃣常做眼保健操,缓解眼球干燥。比如上下左右转动眼球、眨眼至少20次、按揉太阳穴等眼周穴位。

还可采取热敷的方式改善眼周供血、缓解睫状肌紧张:

将毛巾浸入温热茶水中,用其敷眼10~15分钟;

摩擦双手发热,用手掌盖住眼周,切勿压迫双眼,每天20分钟;

三、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都说小学的成绩具有欺骗性,初中高中才能真正看出一个孩子是否是学霸!

我发现:身边很多孩子,小学时门门满分。到了初中,突然断崖式下跌。

不是孩子变笨了,而是他们习惯了被家长推着学,就像骑惯了三轮辅助轮的孩子,突然要独立骑车必然摔跟头。

邻居家孩子就是个典型例子。

小学时,妈妈每天坐在旁边盯作业,初中住校后,孩子就彻底放飞自我。

期末数学直接来个不及格。

身为老师的闺蜜,一句话点醒了她:"不会自主学习的孩子,就像没有导航的船,风浪一来就迷失方向。"

重点中学的实验数据显示:自主规划学习时间的学生,知识留存率比被动学习高出47%!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记住三个黄金法则:

1️⃣第一招:把"催作业"变成"聊计划"

与其每天吼着"快去写作业",不如睡前和孩子一起用便利贴,规划第二天的学习安排。

海淀牛娃妈妈分享过秘诀:让孩子自己给任务排序,用不同颜色标注优先级,完成后打勾的成就感比家长夸十句都管用!

2️⃣第二招:好奇心清单

为孩子挑选专属的"问题笔记本",将每日思维碰撞产生的疑问,记录下来。

家长陪孩子一起借助AI,将碎片化疑问转化为系统化知识宝藏。

心理学研究显示,持续满足好奇心的孩子,前额叶皮层活跃度比同龄人高27%。每个'为什么'都是孩子认知世界的探照灯,照亮的是终身学习的热情。

3️⃣第三招:费曼学习法

教是最好的学!

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白板,鼓励孩子将学到的重点知识讲出来。

很多人在学完一个知识点,都会出现讲不出来的卡点,这是因为对内容本身的理解不够透彻。

费曼说过:“If you can't explain it simply, you don't understand it well enough.”

也就是“如果你不能简单地解释某件事,说明你还没有足够理解它。”

四、AI+英语:1+1>2弯道超车

好多人说人工智能来了,我们学英语还有啥用!AI瞬间就能实现一秒钟即时翻译。

清华博士专业课都是全英文,因为很多词汇用中文你是解释不出来的!即使你用ai去翻译,也是翻译不出来的,因为这个词是没有被造出来的!

全球顶尖学术论文和专业研究80%以上用英语撰写,GitHub上70%的开源代码注释是英文。

就连ChatGPT最"聪明"的版本,也是用英语训练的。

AI时代,英语不是要不要学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学得更好,更精,更接近母语水平!

从双减以来,家长铺天盖地吐糟:“为什么明明减负了,英语考试却越来越难!”这就是一个信号:英语只会越来越重要!

普通家庭英语一定要提前学,因为英语是唯一一科可以提前抢跑的科目。

如果你也想要给孩子英语启蒙,却不知道该怎样开始,下面这些文章,手把手教你在家搞定孩子的英语启蒙。

我精心整理了接近十万字的超级详细的经验和理论路线,希望帮助更多的家长轻松在家实现孩子的英语启蒙。

来源:飞翔的麻辣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