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3日,牛商会前会长张顺华来到宜兴陶都博览中心,不只是教技术,更把自己的经验和时间当成礼物无偿分享。他是一个做得很好的企业负责人——把化工产品做到行业领先,却还不忘回馈产业链:在做好自己企业之余,耐心把新媒体和AI的实操方法传给陶都的商家们。张顺华强调,改变
9月3日,牛商会前会长张顺华来到宜兴陶都博览中心,不只是教技术,更把自己的经验和时间当成礼物无偿分享。他是一个做得很好的企业负责人——把化工产品做到行业领先,却还不忘回馈产业链:在做好自己企业之余,耐心把新媒体和AI的实操方法传给陶都的商家们。张顺华强调,改变从不在工具,而在顺序与执行;他用一套通俗、可复制的步骤,把羞于上镜、怕镜头的员工,培养成门店的短视频主力军,让人看了既感动又想跟着学。
一、为什么张顺华愿意无偿教授?这是责任,也是情怀
很多人好奇:一个企业家为什么要免费把自己的方法交给同行?张顺华的回答很简单:企业好,行业才有春天。他深知一家店的兴衰与整个展馆、整个供应链息息相关。当更多商户都能用新媒体和AI做起来,整个陶都才会有持续的客户流与口碑。他把这当成一种社会责任,也是一种带动区域经济的长线投资——更重要的是,他是真心愿意把自己试错得来的经验分享给别人,这份大爱令人动容。
二、先拆掉心理障碍:员工不上镜的真实原因
现场交流时,很多店主说员工怕上镜:怕丢脸、怕说错话、怕时间被占用、怕拍不好影响店铺形象。张顺华不批评、不急于推进,而是先理解这些恐惧:
他把这些当成可以拆解的问题,而非阻碍变革的借口。
三、一套顺序化的方法,把抗拒转成积极(四步法)
张顺华带来的方法不是玄学,而是工程化的流程,按顺序做,风险小、见效快:
第一步:角色分工,降低上镜门槛
把店内工作分为“上镜角色”和“幕后角色”。上镜的人不一定是店主,可以是导购、技师、搬运工,只要真实、有故事即可。幕后负责拍摄、准备道具、剪辑。这样既保证日常经营不受影响,也能把不擅镜头的人放到更适合的位置。
第二步:场景化脚本,减少即兴压力
把每条短视频都做成3–5句的标准脚本,而非让人即兴发挥。脚本围绕“一个场景+一个卖点+一个动作呼吁”来写。例如:“这款釉色在自然光下的真实对比→展示两件产品→提示到店试色并扫码预约”。有了剧本,上镜的人就有台词,心理压力大为减轻。
第三步:AI辅助训练,做镜头的陪练师
用AI工具做台词朗读、表情与语速反馈,让员工像练口才一样练习上镜。AI可以把员工的练习录音转成标准稿,标出语速过快或停顿过长的地方,提供改进建议。这样上镜变成了可训练的技能,而不是天赋。
第四步:闭环激励与数据反馈
把内容产出与绩效挂钩,设立小目标和即时奖励。每月考核不是单看数量,而看互动率、到店转化与团队配合。公开展示数据,让每个人看到努力带来的直接效果,从而形成正循环。
四、五个易执行的短视频剧本(门槛极低)
为了让现场商家能立刻行动,张顺华给出了五个马上能用的短剧本:
这些剧本不需要专业演员,真实场景和真诚表达才最打动人。
五、AI如何让上镜更简单、更高效
AI在这里不是噱头,而是具体的“陪练师”和“剪辑师”:
这些工具的存在,把上镜变成“人人可学”的技能。
六、执行力是关键:张顺华把方法当公益,还提供手把手支持
令人动容的是,张顺华不仅免费分享方法,还承诺把团队的部分工具、模板和操作手册开放给愿意尝试的商家。他强调,技术免费并非策略,而是诚意:只要你愿意学、愿意执行,他和团队会在初期提供实操辅导,直到你能独立运转。正因为有这样的承诺,许多店主从怀疑到试做,再到主动要求长期指导,连连表示被打动。
结语:把“大爱”变成可持续的力量
张顺华的做法告诉我们:真正的领导力不是守着成功,而是把成功的方式分享出去。把员工培养成短视频主力,不是为了做“网红”,而是把门店的真实价值传达给更多客户。AI和新媒体只是工具,决定成败的,是顺序、方法和坚持。你要做的不是马上把所有人推上镜,而是按张顺华的步骤:先分工、再脚本、后训练,最后用数据和奖励巩固成果。这样,羞涩的员工也能成为最真诚的代言人,门店也会在流量的浪潮中稳稳站住脚。
来源:小唐科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