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是福祸相倚,皆在一念之间,福自心来!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08 02:56 3

摘要:世间从无无瑕的圆满,福与祸恰似昼夜交替,藏在一言一行、一念一想之中。古人留下四句箴言,道尽福祸转化的密钥——心若能慎、能足、能谦、能放,便是在无常中筑就了安稳的福田。

世间从无无瑕的圆满,福与祸恰似昼夜交替,藏在一言一行、一念一想之中。古人留下四句箴言,道尽福祸转化的密钥——心若能慎、能足、能谦、能放,便是在无常中筑就了安稳的福田。

图片来自云中书笺

“口无遮拦,祸从口出,慎言为福”,言语是福祸的第一道闸门。《周易》早有警示:“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话多者常因一时畅快,将心事、评判随口抛出,殊不知“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句轻慢之言可能结下嫌隙,一句失察之语可能酿成风波。三国时杨修恃才放旷,屡猜曹操心思且四处宣扬,从“一盒酥”到“鸡肋”之喻,终因口无遮拦触怒主公,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反观曾国藩,早年也因言直招怨,后悟“戒多言”之道,写信告诫子弟“说话迟钝、举止端重,则德进矣”,终以慎言避祸,成就“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佳话。言语如箭,射出难收,少一分轻率,多一分斟酌,便是为自己挡去无形的灾祸,这便是慎言的福气。

图片来自云中书笺

“贪欲过盛,欲壑难填,知足为福”,欲望是福祸的分水岭。《老子》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人若被贪欲裹挟,便如饮鸩止渴——赚得千金想万贯,官至五品盼三公,看似在追逐幸福,实则陷入永无止境的焦虑。西晋石崇富可敌国,却仍不满足,为争豪富与王恺斗富,用蜡烛当柴烧、以锦缎铺长街,终因财富外露招来了杀身之祸;而苏轼被贬黄州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他开垦东坡、躬耕劳作,一碗糙米饭、一碟野菜羹也能品出滋味,写下“人间有味是清欢”的豁达。贪欲如沟壑,填得越多陷得越深;知足如良田,播下平淡便收获安稳。懂得“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便是把福气握在了手中。

图片来自云中书笺

“骄矜自傲,骄傲招祸,谦逊为福”,姿态是福祸的风向标。《尚书》有云“满招损,谦受益”,骄傲者总把自己架在高处,看不见脚下的坑洼,也容不得他人的提醒,终会因自负摔得粉身碎骨。项羽“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却刚愎自用,鸿门宴上不听范增劝谏,放虎归山;称王后又轻视韩信、陈平,逼得贤才投奔刘邦,最终垓下兵败,留下“霸王别姬”的悲剧。而曾国藩平定太平天国后,功高震主却不骄不躁,主动裁撤湘军、自请降职,在家书中强调“家败离不得个奢字,人败离不得个逸字,讨人嫌离不得个骄字”,终得善终。谦逊不是示弱,而是把自己放在低处,既能避开他人的嫉恨,也能看清前路的方向,这般清醒,便是谦逊赠予的福分。

图片来自云中书笺

“执念太深,执则生苦,放下为福”,执念是福祸的紧箍咒。佛家常说“一切痛苦,皆因放不下”,人总执着于“得不到的”和“已失去的”,把自己困在执念的牢笼里,却忘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陆游与唐琬两情相悦,却因母亲反对被迫分离,他执念半生,写下“错错错”“莫莫莫”的悲叹,终究在遗憾中蹉跎了岁月;而苏轼一生三起三落,从京城高官贬为天涯逐客,却能放下对仕途的执念,在杭州修苏堤、在惠州种荔枝,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坦然。执念如绳,越缠越紧;放下如松,越放越轻。懂得“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把遗憾当寻常,把过往当序章,便是与自己和解,这和解里藏着最踏实的福气。

人生本就福祸相倚,没有永远的坦途,也没有永恒的困境。口无遮拦的祸、贪欲过盛的苦、骄矜自傲的险、执念太深的痛,皆由心起;而慎言的稳、知足的安、谦逊的顺、放下的乐,也皆从心来。不必强求圆满,只需守好自己的心——说话时留一分余地,欲望前存一分清醒,得意时藏一分锋芒,遗憾时松一分执着。心若通透,福便自来,这便是人生最本真的圆满。

来源:零零柒国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