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4所高中入围清北优质生源地,被称为辽宁四小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18:41 1

摘要:在沈阳的东北育才学校门口,每天早上六点半就排起了长队。这些家长不是来接孩子的,而是等着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的名额。自从东北育才被贴上“清北摇篮”的标签,学校周边的补习机构从原本的十几家猛增到五十多家,连卖煎饼的大妈都改行开了“育才特供冲刺班”。这种疯狂现象不只出

在沈阳的东北育才学校门口,每天早上六点半就排起了长队。这些家长不是来接孩子的,而是等着给孩子报课外辅导班的名额。自从东北育才被贴上“清北摇篮”的标签,学校周边的补习机构从原本的十几家猛增到五十多家,连卖煎饼的大妈都改行开了“育才特供冲刺班”。这种疯狂现象不只出现在沈阳,大连二十四中的数理化竞赛班更是夸张——有个家长为了让孩子能进竞赛班,硬是在学校对面买了套老破小,每天趴在窗台上盯着教室看。

大连育明高中今年搞了个创新实验班,结果报名当天凌晨三点就有家长带着帐篷在校门口扎营。有个家长边啃包子边跟记者说:“我儿子要是进了这个班,就等于半只脚踏进清华实验室了!”而本溪高中更绝,去年高考结束后直接在校门口挂出大红横幅:“恭喜我校张同学被北大录取,这是他家的第三套房!”原来这孩子的父母前两年为了让他读本溪高中,专门在本溪买了学区房,结果孩子考上北大后房价翻了一倍,家长转手卖房净赚六十万。

这些学校的成功秘诀其实很简单。东北育才从小学就开始搞“科技苗子计划”,五年级学生就会用3D打印机制作机器人零件。有个家长吐槽:“我家孩子现在张口闭口都是量子物理,连看动画片都要分析流体力学。”大连二十四中则是把奥赛玩出了新高度,他们有个物理老师发明的“电梯速算法”,让学生在坐电梯的30秒里就能解出三道竞赛题。最狠的是本溪高中,他们独创的“五分钟测验法”,每天早自习前让学生做一套微缩版高考试卷,据说有个学生高三一年用掉的答题卡能铺满整个篮球场。

但在这片教育热土背后,藏着些让人笑不出来的事。有个沈阳家长为了让孩子进东北育才,连续三年每天给孩子报六个补习班,结果孩子中考前夜带着存钱罐离家出走,留了张字条写着“我要去终南山当道士”。大连二十四中有个奥赛金牌得主,保送清华后却得了重度焦虑症,因为他发现自己除了做题什么都不会。最离谱的是本溪某房产中介,去年专门推出“清北套餐”——买学区房送高考押题卷,还承诺“考不上清北全额退房款”,结果今年高考后办公室让人砸了三次。

要说我对这事儿的看法,首先得承认这些学校确实牛。咱们中国家长哪个不盼着孩子出息?看着人家学校年年出清北生,换我我也得想办法把孩子往里送。但问题就出在“太把这事儿当回事”了。现在有些家长魔怔到以为进了这四所学校就等于买了清北保险,其实去年大连育明有个创新班学生,因为压力太大把头发薅秃了三大块,最后只能戴假发去参加自主招生面试。

再说说教育资源这事儿。现在全省的好老师都往这四所学校扎堆,有个县级中学的校长跟我说,他们学校三年被挖走八个骨干教师,现在数学课都是体育老师教的——因为体育老师是全校唯一会用多媒体教学的。这事儿整的,农村孩子想考个好大学简直比登天还难。上次我去本溪农村调研,有个初三学生跟我说他的理想是“去本溪高中当保洁员”,因为“听说他们保洁阿姨的儿子都考上了211”。

还有那个学区房的问题。现在沈阳育才周边的房价涨得比猪肉价还猛,有个七十平的老房子挂牌价敢要三百万,中介跟客户说:“这屋里出过三个清华生,墙上都是文曲星摸过的!”更夸张的是大连二十四中附近新开的楼盘,开发商直接把户型图改名叫“清华户型”和“北大户型”,买房子还送五年高考真题大礼包。

不过话说回来,咱们也不能全怪家长疯狂。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好单位招聘动不动就要“985毕业”,普通孩子想出头确实难。我有个亲戚家的孩子,在普通高中考了全校第一,结果去参加自主招生,人家教授看了眼学校名字就直接把简历放最底下。这事儿搁谁身上能不上火?但话又说回来,要是所有家长都挤破头往这四所学校钻,最后受罪的还是孩子。听说东北育才有个班,学生人均戴600度眼镜,有个孩子做眼保健操时还在背英语单词。

说到底,教育改革这事儿得慢慢来。政府现在在搞教师轮岗制,让好老师去普通学校支教,这招就挺靠谱。上次我去沈阳浑南新区参观,看到育才的老师在给农村孩子上远程直播课,底下学生激动得直拍桌子。还有个事儿值得点赞,大连最近搞了个“名校帮扶计划”,二十四中的老师每周去郊区学校上公开课,结果郊区学校的月考平均分涨了十五分。

作为过来人,我想跟家长们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与其砸锅卖铁把孩子塞进名校,不如多花时间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去年认识个本溪高中的孩子,高考前夜还在淡定地玩《王者荣耀》,最后考了全省前十。问他秘诀,他就说了六个字:“该吃吃,该睡睡。”这话听着简单,但比报十个补习班都管用。教育这事儿,说到底还是得回归本心——让孩子先学会做人,再学会做题,这才是真正的“优质生源”。

来源:关悦杂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