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话说今日下午,到八大山人会友,品茗,却巧遇一眼塘南山李家青年才俊在场,他也爱好书法,是找罗老师刻印的。刻了一方“幽兰人氏”,古朴大方,好印!
文/南昌熊明
一曲清歌满樽酒,人生何处不相逢。话说今日下午,到八大山人会友,品茗,却巧遇一眼塘南山李家青年才俊在场,他也爱好书法,是找罗老师刻印的。刻了一方“幽兰人氏”,古朴大方,好印!
甫一见面,他便说出我的名字来。却原来,他竟然是我堂弟的同学,在我堂弟的微信上看过他转载我的文章。真是好记性啊!亲不亲故乡人,他听到熟悉的乡音亦很是欢喜,谈到南昌方言俚语的逐渐淡出日常生活的交流,他很是感慨,因为他的小孩也说普通话的时间居多,方言已几乎退场了。
一方水土一方人。方言俚语,是一个地方上土著居民的通行证,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遇到熟悉的乡音都会如见亲人,隔阂顿消。曾几何时,我初上井冈山,听着音韵铿锵的客家话 ,很是亲切。也操客家语和商贩讨价还价。彼时流行讨价还价对半带拐弯,结果可能是南昌的讨价招数在井冈山不适用,讨价还价过分,年长的,年少的摊贩都气得直摇头,但却不像南昌的商家恶言相向,而是很客气的说不买就算了。后来有一位年长的商家说:“天下客家一家亲。看你是客家人,我就不骂你了。哪有像你这样还价的?”由此可见,方言俚语的重要性!
面对城市化扩容的快速增长,大量新南昌人的涌入和普通话推广的完全无死角的覆盖,南昌方言俚语也正在快速退出日常交流使用了。前几日,八大山人聚财苑里瘦竹轩主人罗老师谈起一个旧名词,估计许多人闻所未闻——“火板嘚”。他说,幼时常听老辈人责骂细崽哩说:“嫩冇有事做,拿火板嘚去透(透,这里指“刷”的意思)桐油。”这句话的意思和另外一句南昌方言相类似——“嫩冇有事作,挑担木炭去洗!”大意都是责怪闲得无聊无所事事甚至不帮忙反添乱的人。
曾经有一天,我从聚财苑瘦竹轩出来,兜头碰到几个老太婆谈妥雀白,其中一人说:“我硬是气得钻礁拱土!”简直把我震惊了。我也四十几年没有听到过“钻礁拱土”这个词了。它形容人极端的生气,生闷气,被亲人气到忍无可忍却不能发作,只能自己去以头跄地,跺足捶胸,恨不能一头钻进泥土最深处的礁石中去。
其实,南昌方言俚语虽然生硬如吵架,但却有许多生动活泼,一语中的的词汇,具有很形象,很精准的概括性。比如说,形容女人唱歌难听,通常被称作“老妈哩哭崽!”指其声音难听,唱歌跑调,如老妇人嚎丧哭崽。形容男人唱歌难听,则通常被斥为“老牛哩打鼾!”意思指其声音瓮声瓮气,粗犷而不跑调了。又比如说某人办事,条件成熟恰逢其时的时候,他不去办,时过境迁却要去办事,结果办事过程多了几分周折,平添几分难度。人们通常会用一句话来概括之——“有风不走船,冇风来嘚纤(嘚纤,这里指拉纤)”
哈哈哈!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今日就此打住。您如果有觉得令你难忘的有趣的南昌方言俚语或其他地方的方言俚语,不妨在评论区晒出来,读者诸君共享各地方言俚语的魅力。
南昌风尚志:理性 冷静 有温度 有锐度
南昌熊明,号泥巴道人、真寂。作家。独立文化观察家。书法研究者。书画有禅味,文章有机锋。一支金笔,风云入怀。各界精英,尽在毫端。用爱心拥抱生活,用书法抚慰人心。从事评论、禅意书法、回忆录、专访等*
寻求真实,解析人生!熊明书法潇散圆融、静穆自然,得八大神髓、有弘一意韵!被誉为“禅意书法”。以文会友,广结善缘。
承接写私人传记、家庭小史。人世风景,前尘影事,都已成渔樵闲话,饭后谈资。
我写人物,摒弃假大空,拒绝千人一面。讲究直见性命,倾听肺腑之言,畅谈生命体验,还原人世间那年那月各色人等的任侠使气血泪情仇……还原一个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的鲜活的生命个体!
有故事的朋友,如果您也想向南昌熊明老师倾诉,不妨私信南昌熊明老师,南昌熊明老师看到,一定会回复、倾听。记住,这世界还有人,关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来源:南昌熊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