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侵华日军将领小松已三雄少将,曾以第八师团参谋长、大连特务机关长、牡丹江特务机关长和日本关东军特种情报部长并兼通信情报部长等职参加了侵华战争,日本战败投降后,被苏军逮捕并被押解至苏联西伯利亚羁押,并最终死在了苏联。
侵华日军将领小松已三雄少将,曾以第八师团参谋长、大连特务机关长、牡丹江特务机关长和日本关东军特种情报部长并兼通信情报部长等职参加了侵华战争,日本战败投降后,被苏军逮捕并被押解至苏联西伯利亚羁押,并最终死在了苏联。
小松巳三雄
小松已三雄(1893—1947)是日本东京人,1893年7月12日出生,1917年5月25日毕业于陆军士官学校第29期骑兵科,与有末精三、稻田正纯、唐川安夫、中井增太郎、李垠、河村参郎、佐藤贤了、中西贞喜、后藤光藏、千叶熊治、中野良次、寺田雅雄、土居明夫、谷荻那华雄、四方谅二等人同学,同年12月25日被晋升骑兵少尉。
1924年12月26日,小松已三雄又考入了陆军大学校第39期,与宫崎周一、土居明夫、森纠、富田直亮、谷荻那华雄、石井正美、中野良次、渡边渡、石田荣熊、矢野政雄、安部孝一、楠山秀吉、公平匡武、国武三千雄、井原润次郎、樋口敬七郎、真田穰一郎、加藤源之助、宫下健一郎、唐川安夫等人同学,并于1927年12月6日毕业。
日军进山讨伐抗联
小松已三雄早期曾在日本关东军服役,在位于旅顺的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担任少佐参谋,“九.一八事变”之后,东北人民的抗日烽火风起云涌,小松巳三雄曾奉命组织了一支3000余人的特殊部队,其中三分之二是日本人,由预备役军官和田劲出任司令官,专门围剿各地的抗日武装,因成员都佩戴红色袖标,因此被称为“红袖军”。
1932年6月,“红袖军”被伪满洲国军政部接收,并被改编为“靖安军”,下辖2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和1个炮兵团,司令部由奉天移驻锦州,由藤井重郎少将出任司令官,最终演化为伪满洲国军。
靖安军
1939年8月1日,小松巳三雄被晋升骑兵大佐,并于同日调任陆军大学校研究部主事,该职务军衔并不确定,从少佐至少将均有,泽田茂、铃木重康、酒井镐次、冈部直三郎、塚田攻、高桥茂寿庆、下村定、饭村穣、村上启作、酒井康等人都曾担任这一职务,小松已三雄在任内经历了饭村穣和藤江惠辅两任校长。
1941年3月1日,小松已三雄被调到了日本关东军,接替福岛久作中佐出任第八师团参谋长,辅佐时任师团长本多政材中将,该师团此时已经被改编为三联队制师团,下辖步兵第5联队、步兵第17联队、步兵第31联队及野炮兵第8联队等,隶属于尾高龟藏的第三军作战序列。
日本关东军
1941年10月15日,日军大本营在黑龙江鸡东又组建了第二十军,并由日本关东军司令部直辖,首任司令官为关龟治中将,参谋长为名仓柔少将,该军司令部设在黑龙江鸡宁(今黑龙江鸡西),本多政材的第八师团被划入日军第二十军作战序列,并在黑龙江鸡西一带担任防御苏联的警备与作战任务。(林海青蛙原创首发,抄袭搬运洗稿可耻)
1941年11月12日,小松已三雄被调到大连,接替鵜飼芳男大佐出任大连特务机关长,大连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也是日本连接“伪满洲国”的重要桥梁,进入中国东北的日军部队,几乎都是从大连登陆的,而日军在中国掠夺的大批物资,也都是从大连港装船后运回日本的。
驻屯在中苏边境上的日军
1942年8月1日,小松已三雄被调到牡丹江,接替深堀游龟大佐出任牡丹江特务机关长,主要从事对苏联的情报工作,由于牡丹江比邻苏联,日本关东军在该地区部署了大量守备部队,成为关东军最重要的军事基地之一,而且军级、师团级和旅团级部队番号众多,甚至第一方面军司令部也设在了牡丹江,承担着防御苏联的警备与作战任务,但小松已三雄的任期仅有两个半月,就于同年10月15日,再度出任大连特务机关长。
1943年6月10日,小松已三雄被调到新京(今长春),又接替深堀游龟少将出任日本关东军特种情报部长并兼通信情报部长,任内于1944年3月1日被晋升陆军少将,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原本设有情报部,在“诺门坎战役”失败之后,又专门成立了特种情报部,以此加强对苏联的情报工作,并始终将苏联作为“假想敌”,时刻准备着与苏联开战。
被苏军俘虏的日军
小松已三雄的任期,一直持续到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关东军缴械投降后,被苏军俘虏的日军官兵,几乎都被押解至苏联西伯利亚战俘集中营羁押,小松已三雄自然也在其中,由于其特殊身份的缘故,受到了苏联情报机关的特别“优待”,最终于1947年3月13日死在苏联。
来源:林海青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