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原郡九原县,那可是今天内蒙古包头一带,草原雄风、骑马射箭,听起来就很“吕布”。
你是不是也一直以为吕布是内蒙古人?
毕竟《三国志》白纸黑字写着:“吕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也。”
五原郡九原县,那可是今天内蒙古包头一带,草原雄风、骑马射箭,听起来就很“吕布”。
但奇怪的是——山西定襄县却有个“吕布池”,民间传说吕布在那儿捉过马、射过鹿、饮过泉,甚至还在那儿住过。
emmm?吕布难道是会瞬移吗?
还是说内蒙古的吕布和山西的吕布不是同一个吕布?
(当然不是,吕布没有双胞胎兄弟,也没有克隆人)
别急,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这位“三国第一猛将”的籍贯之谜,顺便聊聊一个冷知识:历史上的郡县,是真的会“搬家”的!
吕布到底是哪里人?
答案首先是:东汉的九原人。
九原在哪儿?在今天的内蒙古包头市九原区(没错,地名至今还在)。
那时候的九原,是边塞要地,匈奴、鲜卑、乌桓经常来串门(其实是抢劫),所以民风彪悍,出猛男一点也不意外。
吕布就是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从小骑马拉弓,一身武艺,后来成了并州刺史丁原的部下(注意这个丁原,后面要考)。
那为啥山西定襄会有吕布的传说?
这就得扯到东汉末年的“郡县大迁徙”了。那时候北方乱成一锅粥,匈奴、鲜卑、乌桓轮流刷副本,汉朝百姓被打得四处逃难。
曹操一看不行啊,人都跑光了,我还怎么种田征兵?
于是大手一挥:搬家!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把五原、定襄、云中、朔方四个郡合并成“新兴郡”,每个郡只留一个县,整体南迁到山西一带。
于是:五原郡 → 九原县,搬到了今天的山西忻州;定襄郡 → 定襄县,搬到了今天的山西定襄。
换句话说,吕布的老家“九原”,其实在215年之后就搬到了山西忻州。
而定襄,则是它的“邻居兼老同事”。
所以你会发现:忻州和定襄这俩地方,历史上经常分分合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极了一对纠缠千年的CP。
吕布池是啥?真的和吕布有关吗?
有的!
而且很有料!
明万历《定襄县志》里就写着:“吕布,九原人,寄居东霍村……吕布池即其遗事也。”
清康熙《定襄县志》更直接:“吕布池在中霍村东,布捉马于此,故名。”
传说中,吕布在定襄青石村射鹿时,惊起一匹大红马(是不是赤兔?你猜)。
那马跑到龙液泉喝水,被吕布一把捉住。马蹄一刨,地上涌出一泉,后人围泉成池,取名“吕布池”。
听起来是不是很玄幻?但老百姓信啊!还写诗纪念他:
“浪说吕将军,捉马于池曲。”“见说昔年汉将勇,提戈捉马到池头。”
甚至连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里都提到过这附近的“三会水”,明代更是把它列为“定襄八景”之一。
布风评被害?他到底是不是“三姓家奴”?
吕布在历史上的名声,可以说是——“业务能力一流,职场风评稀烂”。
《三国演义》里张飞骂他“三姓家奴”,说他先后跟了丁原、董卓、曹操(其实没跟曹操),反复跳槽还杀老板。
但正史中的吕布,其实没那么简单:
杀董卓:董卓是国贼,天下人人想杀之而后快。吕布杀他,其实是“为民除害”,当时长安百姓欢呼歌舞、喝酒吃肉庆祝了好几天。
救刘备:袁术打刘备,吕布一招“辕门射戟”劝退双方,避免了一场大战。
有人愿意跟他混:陈宫、张邈这些谋士名将,都是主动投奔吕布的,说明他的人格魅力并不差。
那为什么他还是被黑了?可能是因为他太强了,强到让人害怕。
曹操原本想留他,刘备一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董太师乎?”直接送他上路。
说白了,吕布是一个缺乏政治头脑的武力值天花板,在乱世中站队失败,最终成了“背锅侠”。
所以,吕布到底是哪儿人?
我们可以这么总结:
精神籍贯:移民后的新兴郡九原县(今山西忻州)
民间传说主场:定襄县(因为离忻州近,历史上常属同一片区)
换句话说,吕布是“内蒙出生,山西长大,定襄有房”的三国顶流男神。
你说历史是不是挺有意思?
郡县会搬家,传说会迁移,连吕布都能从草原猛男变成山西老乡。
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往往是经过N手传播、夹带私货、又掺和了民间想象的“混合版本”。
而真正的吕布可能没那么渣,也没那么神,但他一定很能打。
最后送上一段定襄老乡写给吕布的诗:“温侯勇猛冠当时,反复还为世所嗤。千载故乡遗迹泯,犹存名姓宛清池。”
即使过了千年,还有人记得他在池边捉马的身影——这大概就是“猛男的浪漫”吧。
来源:读过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