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705年,田承嗣出生在平州卢龙,这是个典型的边镇军人世家,爷爷田璟当过郑州司马,父亲田守义做到了安东副都护,田家三代人都在刀刃上讨生活。
文:水木史记
编辑:水木史记
——《前言》——
一个常败将军,却成了藩镇割据第一人,田承嗣从未打过一场像样的胜仗。
但他用40年时间,在唐朝心脏地带建起了一个真正的独立王国。
这听起来像个笑话,却是血淋淋的历史真相。
——《壹》——
705年,田承嗣出生在平州卢龙,这是个典型的边镇军人世家,爷爷田璟当过郑州司马,父亲田守义做到了安东副都护,田家三代人都在刀刃上讨生活。
田承嗣从小就不一样,别的孩子玩泥巴,他玩的是剑。
十几岁就跟着父亲在边境厮杀,契丹人、奚族人的脑袋,成了他升迁路上的垫脚石,到了开元末年,田承嗣已经是安禄山手下的前锋兵马使。
这个位置不高不低,正好,高了容易被人盯上,低了没有话语权。
安禄山很快发现了一件事:这个田承嗣治军有一套,有一次下雪天,安禄山突然检查各军营,其他军营里都是嘈杂声,士兵们围着火堆取暖。
田承嗣的营里却安静得像座坟,安禄山以为没人。
走进去一看,士兵们整整齐齐躺在床上,一个都不少,"这小子有两下子。"安禄山当场就把颍川交给了田承嗣,颍川是个肥差,离洛阳近,油水足。
755年11月,安禄山在范阳举起了叛旗。
田承嗣二话不说就跟着反了,没有什么大义,就是跟对人能升官发财,叛军南下如破竹,田承嗣和张忠志当前锋,一路杀到了洛阳城下。
封常清匆忙召集的几万唐军,在田承嗣面前就像纸糊的。
洛阳城破,安禄山登基,田承嗣的投资看起来很成功,但好景不长,757年,田承嗣奉命攻打南阳,这一仗暴露了他的真实水平。
唐将鲁炅困守南阳一年,城里粮食断绝,一只老鼠能卖400文钱。
士兵饿得走路都打晃,田承嗣面对这样的对手,居然还是攻不下来,最后还是鲁炅主动放弃南阳,田承嗣追了两天,被对方一个反击打得丢盔卸甲。
这就是田承嗣军事生涯的巅峰战绩,一个常败将军的标签,从此跟了他一辈子。
757年10月,郭子仪收复洛阳,田承嗣马上就慌了,他派人给郭子仪送降书,结果人家根本不搭理他,一生气,又叛回去投靠了安庆绪。
759年,史思明杀了安庆绪,自立为帝。
田承嗣又换了个新主子,到了763年,安史之乱走到了尾声,史朝义带着残兵败将逃到莫州,田承嗣嗅到了最后一次投降的机会。
——《贰》——
田承嗣的投降时机卡得太准了,仆固怀恩这个平叛功臣也在打算盘,他怕朝廷鸟尽弓藏,需要培养自己的力量,于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安史叛将们都成了唐朝的节度使。
李怀仙守幽州,李宝臣守成德,薛嵩守昭义,田承嗣分到了最大的一块蛋糕:魏博五州,魏州、博州、德州、沧州、瀛州。
这五个州加起来,兵强马壮,财富如山。
田承嗣一夜之间从叛将变成了大唐功臣,这种转换,连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764年正月,田承嗣给朝廷上了一个奏折。
他说魏博节度使这个名字不够威风,建议改名叫"天雄军"。
唐代宗居然同意了,从此魏州就有了"天雄"这个别名,这看起来是个小事,实际上意义重大,田承嗣在试探朝廷的底线。
你连我起什么名字都不管,还能管什么?
765年7月,更大的事情发生了,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三人秘密会面,他们结成了"河朔三镇"联盟,三个人约定:各自在本镇自署文武将吏,互为表里,不供贡赋。
田承嗣最厉害的发明,是牙兵制度。
他从军中挑选了一万名魁梧骁健的士兵,给他们最好的待遇,最高的地位,这些人被称为"牙兵",专门负责保护节度使,牙兵有什么特权?
父子世袭,姻党盘互,简单说,就是世代当兵,相互联姻。
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军事贵族集团,更关键的是,牙兵们可以废立节度使,你当老大当得不好,他们就把你干掉,换个人上台。
其他藩镇很快学会了这套玩法,从此藩镇内部就是牙兵说了算。
田承嗣在魏博搞的不是割据,而是建国,他自己任命郡县官吏,户籍、税赋全部不上交朝廷,境内强壮的当兵,老弱的种田,几年时间就攒下了十万大军。
这十万人吃什么?魏博七州的税收。
这十万人听谁的?田承嗣一个人的,朝廷想要一兵一卒都不可能,田承嗣用朝廷的土地,养着自己的军队,干着独立的事业。
767年,唐代宗甚至把魏州升格为大都督府,田承嗣摇身一变成了大都督府长史。
——《叁》——
773年9月,田承嗣做了一件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事,他在魏州为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史朝义建了祠堂,把这四个叛贼尊为"四圣"。
这是公然打朝廷的脸,田承嗣还上表要求当宰相。
任何一个正常的皇帝,都应该立刻发兵讨伐这个不知死活的叛贼,但唐代宗的反应让人跌破眼镜:他只是派人劝田承嗣拆掉祠堂,然后就给了他宰相的虚衔。
同平章事,雁门郡王,田承嗣的要求全部满足。
这是什么逻辑?774年3月,更离谱的事情发生了,唐代宗把自己的女儿永乐公主,嫁给了田承嗣的儿子田华,一个叛将的儿子,娶了大唐公主。
史书记载,代宗的想法是"固结其心",但结果是田承嗣益骄慢。
田承嗣收到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朝廷怕他,怕到什么程度?连公主都可以当和亲的筹码,这时候的田承嗣已经完全看透了朝廷的虚弱,他开始准备更大的动作。
775年正月,田承嗣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大的一次赌博。
昭义节度使薛嵩死了,他的弟弟薛崿接任,田承嗣看到了吞并昭义的机会,他先派人策反昭义兵马使裴志清,裴志清驱逐了薛崿,投靠了田承嗣。
然后田承嗣以救援为名,出兵攻占了相州、卫州、洺州、磁州。
一口气吞掉四个州,朝廷震怒,唐代宗下诏贬田承嗣为永州刺史,调集八个节度使的兵马讨伐魏博,成德的李宝臣,淄青的李正己,幽州的朱滔。
河东的薛兼训,昭义的李承昭,淮西的李忠臣,永平的李勉,汴宋的田神玉。
八路大军,几十万人马,目标只有一个:田承嗣,面对八路大军,田承嗣展现了他真正的天赋:政治手腕,他首先搞定了淄青节度使李正己。
把魏博的户口、甲兵、谷帛账册全部送给李正己,表示魏博归你管。
李正己一看,我不打仗就能得到魏博,何必流血?于是按兵不动,然后田承嗣使出了他的绝招:制造假预言,他做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二帝同功势万千,将田作伴入幽燕"。
派人偷偷埋在李宝臣的地盘上。
然后安排"风水先生"去发现这块石碑,李宝臣一看,以为是天命所归,田承嗣的使者适时出现:"我家主公愿意帮李元帅攻打幽州,实现入主幽燕的预言。"
李宝臣被忽悠瘸了,他放弃攻打田承嗣,转而去打幽州的朱滔,八路大军瞬间瓦解。
——《肆》——
776年,田承嗣又赌了一次,汴州节度使李灵曜叛乱,田承嗣派田悦率军支援,这次他赌输了,田悦被淮西节度使李忠臣和河阳节度使马燧联手击败。
李灵曜被杀,田悦狼狈逃回,田承嗣再次上表请罪,朝廷再次赦免了他。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到776年底,田承嗣控制了七个州:魏、博、相、卫、洺、贝、澶,这七个州有多富?史书记载:"六州户口,天下之半。"
田承嗣掌握了全国一半的人口和财富。
他的军队有多强?"长安天子,魏博牙军",意思是长安的皇帝,都要看魏博牙军的脸色,田承嗣在这七个州里,完全按照独立国家的模式运行。
他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财政,自己的法律,自己的官僚体系。
唐朝皇帝的诏书在这里不管用,779年,74岁的田承嗣病重,他做了一个影响中国历史的决定:让侄子田悦继承节度使职位。
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节度使是朝廷任命的,怎么可以世袭?
但田承嗣就是要这么干,他在临终前召集所有将领,宣布田悦为接班人,朝廷想反对也反对不了,田家在魏博经营了16年,根基深厚。
唐代宗只能捏着鼻子认了,田悦成了第一个世袭的节度使。
从此藩镇世袭成了惯例,田承嗣死后,魏博政权又延续了30多年,元和年间,唐宪宗费尽心机,才让田弘正主动归顺朝廷,但没过几年,魏博又叛了。
一直到唐朝灭亡,魏博都没有真正服从过中央。
河朔三镇总共存在了150年,期间57个节度使,只有4个是朝廷任命的,宋人尹源有句话说得很透彻:"弱唐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
是藩镇让唐朝衰弱,也是藩镇让唐朝苟延残喘。
来源:水木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