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方银 | 美乌会谈的利益逻辑与影响 |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3-31 20:53 1

摘要:本期快评的题目是:【俄乌战争的“终结”与美俄勾连及其对欧盟、中国、和世界格局的冲击】,37位参加快评的学者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大陆、日本、俄罗斯、英国、新加坡、台湾和澳门地区。

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本期快评的题目是:【俄乌战争的“终结”与美俄勾连及其对欧盟、中国、和世界格局的冲击】,37位参加快评的学者分别来自美国、中国大陆、日本、俄罗斯、英国、新加坡、台湾和澳门地区。

这一轮世界格局的大洗牌使我想起了刚刚卸任不久的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所用的一个比喻:在国际关系的大戏中,你不是做出席宴席的嘉宾,就是做桌上的鱼肉。看到这一轮美、俄、乌、欧之间有如过山车式的大转圜,人们对各国的角色看得还不够清楚吗?正所谓:“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2025年3月8日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及所在单位:

李勇慧 中国社会科学院

潘 维 澳门大学

冯玉军 北京大学

李宗伦 俄罗斯莫斯科中俄文化交流中心

赵建民 台湾中国文化大学

门 镜 华东师范大学

吴白乙 中国社会科学院

张钧凯 台湾政治大学

林民旺 复旦大学

朱志群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

林宏宇 华侨大学

邓中坚 台湾政治大学、台湾金门大学

朱俊玮 国观智库美国研究中心

王建伟 澳门大学

沈丁立 复旦大学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祁冬涛 新加坡国立大学

金君达 中国社会科学院

刘 迪 日本杏林大学

公为明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

刘佩怡 台湾金门大学

周方银 中山大学

刘 星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黄海涛 南开大学

熊达云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王梓元 外交学院

蒲婧新 南京财经大学

鞠海龙 暨南大学

张勇进 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李海默 复旦大学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张东宁 东北师范大学

武心波 上海五缘文化研究所

庚 欣 深圳广电集团

张 竞 中华战略学会

黄 靖 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山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美乌会谈的利益逻辑与影响

37学者评【俄乌战争的“终结”与美俄勾连及其对欧盟、中国、和世界格局的冲击】第22篇

2月28日,泽连斯基对白宫进行了一次无果而终的访问,特朗普与泽连斯基在众目睽睽下发生激烈争吵,双方不欢而散,一时在媒体上引起极大关注。很多人关注的重点不在于谈判失败的结果,而在于谈判失败的方式,以及特朗普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咄咄逼人、不留情面的强硬态度。双方争吵的发生有一定偶然性,但其背后有更持久和非偶然性的因素在起作用。

两国领导人在媒体前公开争吵体现了当前一些国家领导人行为方式的变化。从传统外交的角度,领导人举行媒体见面会时,经常在一些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双方往往会保持克制,不把分歧直接暴露在公众面前,这既是一种“成熟的”外交风度,也能给自己留下更大的政策空间,避免激烈的民意绑架政府立场,或者因为付出过大的观众成本,而使自己在政策选择中失去退路。

图片来自网络

此前,特朗普的某些做法在建制派看来已经是离经叛道、甚至有些匪夷所思,他应该不惮于由此引发的社会反响和国际反应。见面会对泽连斯基应该是一种新的外交体验,虽然在媒体前显示强硬在一定程度上符合他的利益,但协议由此未能签署,尤其是两国关系可能出现大幅下滑,应该不是泽连斯基希望的结果。见面会的戏剧性过程也会影响其他国家领导人未来与特朗普当面打交道的方式。

除了外交风格之外,更深层的因素应该还是双方之间的利益关系。在不对称联盟关系中,普遍存在着“连累-抛弃”的平衡问题,在其中一方已经卷入直接冲突的情况下,问题往往变得更加严重。虽然乌克兰并不是美国的盟国,但在西方国家试图在国际上展现一致立场、且在乌克兰战场上已经付出巨大沉没成本的情况下,对他们的关系依然可以大体运用“连累-抛弃”的分析框架

对乌克兰来说,两国总统准备签署的协议只是一个不得已的手段,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持续获得来自美国的大规模军事支持与援助。其最担心的局面是,在前线战事正酣的情况下被美国突然抛弃,这从长期使其在战场上难以持续,从短期也会极大地打击前线官兵的士气。从这个角度,泽连斯基在与美国总统见面时表现桀骜不驯姿态应该不是特别好的做法,虽然这样的做法在拜登政府时期从表面上似乎行得通,但它容易引起美国方面的反感也是显而易见的事实

泽连斯基在华盛顿碰壁后前往伦敦,得到欧洲领导人的普遍支持。按照一般的逻辑,如果欧洲国家普遍展现出支持乌克兰的坚定态度,会有助于强化美国支持乌克兰的态度,但这个逻辑对特朗普并不适用,反而可能起到相反的效果。特朗普可能认为,泽连斯基的做法是携欧自重,用欧洲国家的态度来要挟美国,跟美国要价,特朗普还可能认为这是对其个人权威的一种挑战。按照特朗普的思维,既然欧洲国家愿意团结起来支持乌克兰,以后乌克兰就靠欧洲支持打下去好了,这同样可以大幅减轻美国的负担。但欧洲各国领导人非常清楚,没有美国的大力支持,仅仅依靠欧洲,乌克兰在战场上可能很快就会难以为继

图片来自网络

相比之下,美国在一定程度上面临被连累的问题。泽连斯基反复强调美国向乌克兰提供安全保障,强调乌克兰要加入北约,换句话说,就是要把美国彻底地拉下水,只要俄乌冲突继续,美国就不能离乌克兰而去。实现这一目的对乌克兰是重大的战略利益,为此牺牲一定的经济利益是可以接受的。但这并非特朗普眼中的美国利益。对美国来说,陷入长期的战争泥潭而难以自拔,这样的经验在战后并不鲜见,朝鲜战争、越南战争、阿富汗战争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这方面的例子。南朝鲜的李承晚政府、南越的吴庭艳政府,以及美国在阿富汗扶植的政权,都希望获得来自美国的慷慨以及无限期的支持,但由此给美国造成的代价是巨大的,而且随着时间延长,这一代价会持续增大。

当前,美国在乌克兰进行的虽然只是代理人战争,但由此付出的成本依然很高,尤其是在美国财政赤字高企、联邦政府债务规模巨大、美国经济形势并非十分乐观的情况下,如何在俄乌冲突过程中降低美国的付出,使战争在经济上更可持续,对于非常重视经济成果的特朗普来说,是绝不能被忽视的问题。通过这次公开争吵,向乌克兰和欧洲显示美国的支持不是无限期和无条件的,有助于改变这些国家的预期,让乌克兰思考战争应该以一种什么样的方式继续,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对美国来说未尝不具有某种战略价值。未来,特朗普也不会轻易放弃从乌克兰获取某种回报的努力。这意味着,对欧洲和乌克兰来说,仅仅从一种所谓“政治正确”的角度来认识这场战争是远远不够的。

特朗普在俄乌冲突方面政策立场的变化,对美国与盟国关系的运行方式会产生深远影响。当前及未来一个时期美国与乌克兰关系的变化,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观察窗口,各国可以据此对美国支持盟国的基本逻辑、支持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从长期来说支持能够达到的限度等形成更准确务实的判断。未来可能卷入冲突的盟国不能简单地认为,有了美国的支持自己就一定不会输,也不能理所当然地认为,当战争代价很大时自己不会被美国抛弃,而需要在涉及重大战略利益的问题上有更为现实主义的理解和利益计算。

来源:赵全胜谈国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