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白露过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肺为“娇脏”,最怕干燥,这一节气也是“慢性咳喘、老寒腿、脾虚胃寒”最容易冒头的时候。可不少人还在喝冷饮、吃凉拌,嘴上喊着养生,身子却在挨冻受虚。
一到白露,天就凉了,骨头缝儿里头都透着“收”的劲儿。但你知道吗?这时候要是光添衣不进补,等冷风一吹,毛病就找上门了。
白露过后,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大,肺为“娇脏”,最怕干燥,这一节气也是“慢性咳喘、老寒腿、脾虚胃寒”最容易冒头的时候。可不少人还在喝冷饮、吃凉拌,嘴上喊着养生,身子却在挨冻受虚。
老话说得好:“白露身不露,早晚要加衣。”但真正懂行的,还得靠嘴里的“热汤”来调理。“白露喝汤,强身又防病”,这是老一辈留下来的硬道理,可如今懂得喝汤门道的,真不多了。
说白了白露养生,关键不在“吃得多”,而在“吃得巧”。尤其这4款汤,不光顺应节气,还能对症进补,喝得对了,秋燥不找你,气血也能慢慢养回来。
咱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讲讲白露为什么得喝汤?怎么喝才有讲究?那几款汤又为啥能入老祖宗的“养生宝典”?不是迷信,是有理有据的。
秋天的干,伤的是肺。肺一虚,咽干、咳嗽、皮肤发痒全来了。中医讲“燥易伤肺”,白露一过,空气湿度一降,口干鼻燥、喉咙发紧,特别是老年人、孩子,这时候肺部抵抗力最差,稍不注意,就容易被感冒、支气管炎缠上。
你可能觉得喝水就行了,图个方便。可热水再多,也顶不上“润肺汤”里的一味百合、一块雪梨的滋养力。汤水不同于水,讲的是药食同源,喝进去的是温润、是调和,是把秋天的燥气从体内慢慢“化了”。
而且现在很多人脾胃本就虚,一到换季就犯困、消化差、手脚冰凉,都是“气血不足”的苗头。汤品好就好在“温而不燥,补而不腻”,慢火炖出的,是一口安稳,是一身清润。
人过三十,喝汤不是讲情怀,是讲身体。你可能听过银耳雪梨汤润肺,但没听过“黄芪鸡脚汤能补中益气护脾胃”,也没在意“莲藕排骨汤其实是秋天最温和的清补”。这些老方子,不是乱搭的,是一代代传下来的经验。
第一碗,百合雪梨猪骨汤。百合润肺,雪梨清燥,猪骨补钙养阴。别小看这组合,一碗下去,嗓子舒服了,皮肤也不那么干巴巴的。特别适合教师、公务员这类说话多、熬夜多的人,常喝这汤,肺不虚,气色也能红润不少。
第二碗,黄芪党参鸡脚汤。这碗汤最适合秋天容易乏力、胃口差的人。鸡脚富含胶原蛋白,黄芪党参则是老中医常用的“补气双雄”。汤色金黄,味道浓郁,喝完之后整个人都提神了,连老年人膝盖冷的毛病都能缓一缓。
第三碗,南瓜糯米红枣汤。别看这是“甜汤”,它可不是拿来当点心的。南瓜健脾、糯米暖胃、红枣补血,尤其对女性特别友好。白露一过,宫寒、手脚冰凉的情况多发,这汤喝上一周,气血就有起色,整个人都“活络”了不少。
第四碗,莲藕排骨汤。藕是秋天的宝,通气清热不伤胃,还能补脾养血。加上排骨的滋补,一清一补,正好抵御早晚的凉意。尤其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喝这汤比吃药还稳妥。
说到底白露喝汤,不是迷信,是跟着天时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而汤品正好顺着这个节奏来调理气血。中医讲究“阴阳平衡”,秋天正是“阳消阴长”的转折点,汤水的温润,正好帮我们顺利过渡。
而且从现代营养学角度看,汤里的胶原蛋白、矿物质、植物多糖,不仅有助于增强免疫力,还能改善肠道功能,帮助吸收。比起吃药、吃补品,喝汤更温和、风险更小,老少皆宜。
当然也要提醒一句,不是所有汤都适合白露喝。比如辣味重、油腻厚的羊肉汤、牛杂汤,虽然暖身,但太燥火,喝多了反伤肺。还有些“美容养颜汤”里乱放中药的,也不合适,一不小心反倒把脾胃搞坏了。
喝汤讲究“三看”:看体质、看时节、看用料。脾胃虚寒就选温补型,怕上火的选清润型,体虚乏力的就补气血。别听谁说啥好就跟风,要喝适合自己身体的那碗汤。
现在不少人把养生当潮流,朋友圈天天晒“药膳汤方”,可真正懂的人知道,喝汤不在“贵”,在“对”。一碗看似朴素的莲藕排骨汤,胜过一桌山珍海味。因为它顺应了时令,贴合了身体,还带着家的味道。
说穿了,白露喝汤,是一场跟身体的对话,也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不是非要大补特补,而是把身体的节奏跟四季对上拍。秋天该收,该藏,也该养,让身体慢下来,藏住阳气,迎接寒冬。
很多人感慨年纪大了,怎么以前一觉睡到天亮,现在半夜就醒了?不是你老了,是你没跟上节气的脚步。白露开始,气温走低,阳气渐收,人也该从“夏忙”中静下来,汤就是那个“缓冲带”。
秋天是个讲究“收”的季节,收心、收神、收气。而汤,不声不响地,把这些“收”都做到了。喝对了汤,秋天不累,冬天不虚,年也能过得稳稳当当。
汤不是万能的,但它是一种“慢”下来的方式。就像老家人说的:“天一凉,汤一热,身子才有底气。”这不是迷信,是经验,是时间给出的答案。
喝汤这事,看似简单,实则门道深。白露到,别光顾着添衣裳,也给身体添点“底气”。一碗热汤,不只是安慰了胃口,更是安顿了这个秋天的身心。
你家白露喝啥汤?有没有什么老方子传了几代人?欢迎在评论区说说,让我们这个汤锅越炖越香。
参考文献:
[1]李文婷,王慧敏. 白露节气与养生饮食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医药导报,2023,29(10):85-88.
[2]王立群,朱晓莉. 中医传统节气与现代临床养生的结合探索[J]. 中华养生保健,2024,42(03):54-57.
声明:以上内容仅用于健康知识科普,非诊疗建议。部分描述基于广泛经验总结,旨在传播正向健康理念。如有身体不适,请及时前往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来源:岐黄张大夫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