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行之“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3-31 20:27 1

摘要:数据显示,2024年,农行实现净利润2,827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营业收入7,114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利息净收入5,807亿元,同比增长1.6%。可比同业中唯一一家连续11个季度在央行MPA评估中获评A档。

2024年,农行延续了近年来强劲的业绩走势。

数据显示,2024年,农行实现净利润2,827亿元,同比增长4.8%。实现营业收入7,114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利息净收入5,807亿元,同比增长1.6%。可比同业中唯一一家连续11个季度在央行MPA评估中获评A档。

看可比同业的话,在2024年还能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的银行着实不易。

看懂经济制图

在营收净利逆势双增的背后,下文的四个数据指标,更说明了农行位争先的势头。

2025年前三个月,农行的普惠金融贷款余额同业首超5万亿元;民营企业贷款余额同业首超7万亿元;个人贷款余额同业首超9万亿元;县域贷款的同比多增的规模占比达47%

读者诸君会发现,普惠贷款、民企贷款、个人贷款和县域贷款,都是直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薄弱环节,体现了金融为民的大行担当。

翻看近五年农行年度报告,从2020年开始,每年的高管致辞中,都会提到服务三农的主责主业,都会突出农行“服务乡村振兴领军银行”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银行”两大定位,也都会提到数字化转型和智慧银行的建设。

时间不语,却给出了所有答案。

近年来,农行业绩和发展潜力得到了投资者的认可,2024A股、H股股价较上年末分别增长55%58%,涨幅均居可比同业首位。

践行“农行之责”的使命担当,造就了稳健增长的“农行之势”、穿越周期的“农行之韧”和未来增长“农行之潜”,达成了为客户、股东、员工和社会创造多赢价值的典范。

农行董事会建议,在中期分红的基础上,再向全体股东每10股普通股派发现金股利人民币1.255元。加上中期分红,两次合计每10股派息2.419元,派息总额846.61亿元。

县域金融主责主业

做“难而正确”的事

2024年,农行县域贷款余额9.8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超40%,增量突破万亿元,增速12.3%,高于全行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2024年,农行来自县域贷款新增量已经占全部贷款新增量接近一半,47%

47%这个占比,确凿无误证明了,农行2021年提出的“两个定位”,是实打实做了出来,这种横跨城乡的业务布局,给农行带来了同业最优的存款偏离度(0.42%),以及同业最高日均存款增速。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将潜在的需求变成实际的绩效需要付出更多,凭借自身资源禀赋,以及多年的深耕,农行把这口井打了出来,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同时,也开动了自身城市和县域乡村的双增长引擎。

将潜在的机会变成真正的业绩,既需要情怀,更离不开实干。

几天前,当农行普惠贷款余额同业首超五万亿元时,微信公众号《看懂经济》发布了评论文章,不久文末就出现了这样的留言:

“我一周加两次油,天天去村里,这点普惠贷款我太深有体会”,这个读者IP是内蒙古,估计是一位农行基层的县域客户经理。也有IP地址来自河北的读者留言,“为农业银行基层客户经理们点赞,一户一户跑出来的业绩”。

如果没有看到这些留言,我们可能不会深刻理解农行年报中,在谷澍董事长致辞中出现的这段话:

坚持向县域农村倾斜金融资源,5.5 万名县域客户经理辛勤奔走在乡村一线,在4万多个行政村聘任“金融村主任”,围绕粮食安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等重点领域,凝心聚力做好“难而正确”的事。

而这种资源的倾斜将在2025年继续。主管县域金融的孟范君副行长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农行将进一步推进渠道人员向县域农村下沉。继续将新迁建网点资源向乡镇倾斜。探索流动网点服务模式,增配流动服务车,分类推进惠农通服务网点升级,利用多种渠道促进金融服务下沉乡镇。加大“饶才富式”县域乡村客户经理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农行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

AI赋能全方位数字化运营

如果你认为,农行县域业务做得好,只是靠县域客户经理“一周加满两箱油”的干劲,那就严重小看了农行今日之科技实力。

事实上,今天农行基层营销服务效率的显著提升,也与数字化赋能密不可分。

早在几年前,农行就已经实现客户经理“一个PAD走天下”。

如今,农行更是不断完善客户经理超级工作台,支持信贷、信用卡等多种业务移动办理。网点赋能方面,农行提升业务运行中心集约化处理能力,全年新增上收21项业务,月均可节约基层一线14万小时工作量。

数字化转型在赋能客户经理和网点、提升线下经营效率的同时,也让农行在线上场景无处不在,开启了无处不在的数字银行新时代。

手机银行建设方面,农行于同业首家实现对鸿蒙系统的深度适配。发布手机银行10.0版,个人手机银行月活客户突破2.5亿户,保持同业领先水平。

截至2024年末,“农银e贷”贷款余额5.73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4.8%。升级推出“微捷贷3.0”“商户e贷”“火炬创新积分贷”等一系列特色线上产品,新增线上融资、智慧园区、养老护理等领域多项金融服务;“惠农e贷”余额近1.5万亿元。升级“惠农e贷”服务,引入粮食、棉花、烟草、畜牧等产行业数据。搭建“农银惠农云”数字乡村平台,截至2024年末,平台入驻机构26.4万户、服务用户超650万、覆盖2,657个县(区),累计带动金融服务总金额约千亿元。

正是这种广泛的商业存在,让农行在零售业务上获得了同业领先的优势。

2024年末,农行个人客户总量超8.8亿户,保持同业领先。全年实现零售业务营业收入3896亿元,对集团贡献度达54.8%;实现零售手续费及佣金收入478亿元,全行占比53.2%。个人存款余额18.7万亿元,年增量近1.6万亿元,余额、增量、日均余额、日均增量、付息率连续三年保持“五项第一”。个人贷款余额8.8万亿元,增量、增幅连续五年保持可比同业领先。

除了造就三农普惠、零售个贷的强大优势之外,智慧银行和AI的赋能是下阶段的重要驱动和增长点,会对业务、流程、产品、服务、风控产生全方位影响。

4个月前,农行发布《“人工智能+”创新实施纲要》,以提质增效为目标,通过“立体化战略框架”聚焦信贷等八大场景,构建“人机协同+六维体系”支撑,严守数据安全底线,分三阶段推进AI深度赋能。现已部署DeepSeek大模型于办公、营销等场景,加速金融数智化升级。

就在几天前,农行董事长谷澍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AI赋能金融需要持续积累,不能仅靠单点爆发,尤其在IT基础设施建设和数据管理水平上需要久久为功。

服务民营经济,助力科技创新

服务乡村振兴之外,服务实体经济也是农行定位与职责。实体经济的薄弱之处,就是今日银行发力之点。

2月民营企业座谈会释放了国家坚定不移支持民营经济的信号。随后的全国两会,民营经济再次成为热点。其中,为民营企业破堵点、解难点,有效提振企业家的信心,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两会之后,各家银行纷纷表示将继续加大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在金融支持民企方面,以在贷规模衡量,农行已拔得头筹。

农行行长王志恒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进入2025年,民营企业贷款,同业中率先突破7万亿元大关。

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末,农行民营企业贷款余额6.53万亿元,普惠金融贷款余额4.66万亿元,贷款年增量均超过1万亿元;普惠型小微企业有贷户数458万户,较上年增加104万户。民营和普惠贷款的余额、增量,有贷客户数、客户增量等指标同业领先。

除了民企,科技型创新企业也是信贷的鼓励投向。

在大国博弈的当下,能否在硬科技、卡脖子领域取得突破,是关系到国家实力走向的关键,在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排在首位。

农行将科技金融作为全行战略性业务,围绕国家科技战略布局,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机制。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事业部或专职团队—专业支行”立体化服务网络,针对科技型企业特点,建立专属信贷服务体系和差异化政策,打造全生命周期产品矩阵,推出新兴产业赋能贷等专属产品,探索“贷款+外部直投”模式。

另外,农行还与18AIC股权投资试点城市签约,储备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打造科技金融生态圈,推动科技、产业、金融深度融合,支持生物医药、商业航天等新兴产业发展。

截至2024年末,农业银行战略性新兴产业贷款余额已近2.6万亿元,比年初增加4,722亿元,增速22.4%,较全行各项贷款增速高12.3个百分点。

总结下来,农行2024年的成绩单,既是一份逆势突围的财务答卷,更是一场关于战略定力的实证。

“普惠贷款首超5万亿”“民企贷款突破7万亿”“县域增量占比47%”等数据跃然纸上时,那些曾被贴上“高风险”“低效益”标签的领域,在农行“服务下沉+科技上云”的双轮驱动下,正转化为低成本负债的护城河与高质量资产的蓄水池。

连续11个季度MPA评估A档的背后,是5.5万县域客户经理丈量出的乡土信任,也是2.5亿月活用户托举起的数字生态,更是对“金融为民”的长年坚守。

站在新起点,农行的战略定位愈发清晰:当所有人为“规模与息差”之间的权衡伤透脑筋时,农行以县域为锚点撬动城乡协同,用AI重构经营边界,用智慧银行开辟新的增长。通过更广泛的触达、更智慧的运营、更前瞻的布局,将国之所需与我之所能结合起来,奋力担当大行金融为民的使命。


来源:看懂App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