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但从神经科学和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每天看到、摸到、感受到的 “现实”,或许只是大脑为我们 “定制” 的 “错觉”:它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复刻,而是大脑对感官信号的加工产物,甚至与微观世界的真实模样相去甚远。
清晨醒来,我们触摸到柔软的被褥,看到窗外明媚的阳光,听到鸟鸣声穿过空气 —— 这些鲜活的感受,让我们坚信 “现实世界是真实存在的,且就像我们感知到的那样”。
但从神经科学和物理学的角度来看,我们每天看到、摸到、感受到的 “现实”,或许只是大脑为我们 “定制” 的 “错觉”:它不是客观世界的直接复刻,而是大脑对感官信号的加工产物,甚至与微观世界的真实模样相去甚远。
先从我们最依赖的 “视觉” 说起。
你眼前的手机屏幕,看起来是一块平整、发光的矩形,但在微观世界里,它是由无数硅原子、金属原子组成的复杂结构,原子间的空隙远大于粒子本身的体积,本质上是 “稀疏的粒子集合”;你看到的 “红色”,并非屏幕真的 “拥有红色属性”,而是屏幕发出的特定频率的光(约 620-750 纳米)进入眼睛,刺激视网膜上的视锥细胞,细胞将光信号转化为神经电信号,传递到大脑的视觉皮层,大脑再将这种电信号 “解读” 为 “红色”。
如果一个人天生缺乏感知红色的视锥细胞(红绿色盲),他看到的屏幕颜色就会与你完全不同 —— 这说明,“颜色” 不是客观世界的固有属性,而是大脑根据感官信号创造的 “主观体验”,是一种基于生理结构的 “错觉”。
触觉的 “真实性” 同样值得怀疑。当你用手指触摸桌面时,感受到的 “坚硬” 和 “光滑”,本质上是桌面原子的核外电子与你手指原子的核外电子之间产生的电磁排斥力。
原子本身几乎是空的(原子核仅占原子体积的十万分之一),但电子间的排斥力让我们无法穿透物体,大脑则将这种排斥力 “翻译” 为 “坚硬” 的触感。更有趣的是,大脑还会 “欺骗” 我们:当你用两根手指交叉,在中间滚动一颗玻璃珠时,会误以为摸到了两颗珠子 —— 这是因为大脑习惯了 “一根手指对应一个触觉信号”,当交叉的手指同时接收到来自同一颗珠子的信号时,它会自动 “补全” 出 “两颗珠子” 的错觉。这说明,触觉并非直接反映客观事物,而是大脑根据经验对信号的 “重构”。
除了感官加工,大脑还会通过 “预测” 来构建现实。
神经科学家发现,大脑并非被动接收感官信号,而是主动 “预测” 即将到来的信息,并将预测与实际接收的信号对比,修正偏差后形成最终的感知。比如你听到一首熟悉的歌,即使中间有几个音符被噪音掩盖,你也能完整地 “听” 到这首歌 —— 因为大脑根据记忆预测了缺失的音符,并将其 “填充” 到感知中。
这种 “预测性加工” 让我们能快速理解世界,但也会制造错觉:比如 “缪勒 - 莱耶错觉”(两根等长的线段,因两端箭头方向不同,看起来一长一短),就是大脑根据 “近大远小” 的经验预测线段长度,最终产生了错误的判断。我们眼中的 “现实”,其实是大脑 “预测 + 修正” 后的结果,而非客观世界的 “实况直播”。
从物理学角度看,现实的 “错觉属性” 更明显。
我们看到的 “固体”,比如桌子、书本,在量子层面是由不断运动的粒子和波动的能量场构成的,没有任何东西是 “绝对静止” 或 “绝对坚硬” 的;我们感知的 “时间流逝”,在相对论中是相对的 —— 速度越快、引力越强,时间流逝越慢,不存在全宇宙统一的 “绝对时间”;甚至我们认为 “确定存在” 的物体,在量子力学中也处于 “叠加态”,只有在被观测时才会坍缩成确定的状态。
这些微观世界的真相,与我们日常感知的 “现实” 完全不同 —— 我们感受到的 “稳定、确定的世界”,其实是宏观尺度下的 “近似描述”,是大脑为了适应生存而简化后的 “错觉模型”。
或许你会问:如果现实是错觉,那我们的生活还有意义吗?其实,“错觉” 不等于 “虚假”。大脑构建的 “现实模型”,是经过亿万年进化筛选出的 “最优解”—— 它能帮助我们快速识别危险(比如看到蛇就逃跑)、高效获取资源(比如分辨成熟的果实),让我们在复杂的世界中生存下来。
这种 “错觉” 是大脑赋予人类的生存工具,是一种 “有用的真实”。就像我们使用地图导航,地图不是真实的城市,但它能帮我们找到目的地;我们感知的现实不是微观世界的终极真相,但它能帮我们顺利生活、理解世界。
当我们意识到 “现实可能是错觉” 时,不是要否定眼前的生活,而是要理解:人类的认知存在局限,我们看到的世界,是大脑根据自身结构和生存需求 “定制” 的版本。这种认知能让我们更谦逊地看待世界 —— 比如明白 “不同人眼中的现实可能不同”,从而更包容他人的观点;也能让我们对科学保持好奇 —— 毕竟,探索 “错觉背后的真相”,正是人类不断突破认知边界的动力。
下次当你触摸到阳光、听到雨声时,不妨想想:你感受到的 “现实”,是大脑精心编织的 “错觉”,但这份错觉,让我们能真切地体验生活、感受世界。而这,或许就是 “错觉” 最珍贵的意义 —— 它不是对现实的欺骗,而是对生活的馈赠。
来源:宇宙怪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