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找到新盟友?上汽通用五菱加码智能化,“界”系列能便宜不?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07 07:03 1

摘要:9月6日,一则重磅消息传来——上汽通用五菱和华为在柳州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明确要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三个方向全面升级合作。消息一出,车圈立马沸腾。为什么?因为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战略合作签约,而是传统车企和科技巨头在智能化赛道上的一次深度捆绑。

9月6日,一则重磅消息传来——上汽通用五菱和华为在柳州签署了深化合作协议,明确要在“辅助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制造”三个方向全面升级合作。消息一出,车圈立马沸腾。为什么?因为这不只是一次普通的战略合作签约,而是传统车企和科技巨头在智能化赛道上的一次深度捆绑

这几年,中国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一个新拐点:新能源车已经跑马圈地,智能化和网联化才是接下来比拼的关键。谁能把车变得更聪明、更好开、更懂用户,谁就可能在接下来的5年内站上舞台C位。五菱这次牵手华为,背后藏着的,是它对未来的野心。

有人会问,五菱不是“人民代步车”的代名词吗?从五菱宏光到五菱MINI EV,卖点一直是性价比、便宜、接地气。怎么突然转型要搞什么智能座舱、自动驾驶?

其实这并不突然。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早已不再是“能不能跑、能不能充电”这么简单,而是进入了智能化2.0时代。你看看现在的车市,卖得好的车哪一个不是在强调“智能”?特斯拉靠自动驾驶、华为智界靠鸿蒙座舱、小米SU7主打智能体验,哪怕是比亚迪,也在疯狂强化自家的智能化标签。

五菱要继续当“国民神车”,就不能只靠便宜。便宜能帮你打下市场,但不能保证你未来五年十年的竞争力。它必须补齐短板,尤其是智能化的短板。而在国内科技公司里,谁最合适?当然是华为。

**华为在智能座舱、辅助驾驶、车机系统上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甚至有人说“华为造车不如说造脑子”。**五菱本身擅长造车、懂成本控制,但智能技术确实弱,这次牵手就像“硬件+大脑”的组合。

协议提到的“三智”,分别是:

辅助驾驶:华为有成熟的ADS系统,可以让五菱的车在智能驾驶上少走很多弯路。别忘了,自动驾驶是未来最大的卖点之一。智能座舱:华为的鸿蒙座舱体验已经被市场验证过了,从车机流畅度到生态联动都领先一大截。五菱要是能把这一套搬进自家车,消费者感知最明显。智能制造:这点别忽视。智能制造意味着五菱的生产线也能升级,降低成本、提高质量,这直接决定了五菱能不能继续守住“高性价比”的优势。

一句话总结:这次合作,不是单点赋能,而是全链条的提升。

说实话,这次合作看起来是双赢。五菱得到的是技术,华为得到的是市场。要知道,五菱可是中国市场里“销量王”之一,它的车保有量和下沉市场渗透率都是其他新势力望尘莫及的。华为要推广自己的智能汽车方案,靠小众的高端车远远不够,它需要像五菱这样“接地气”的合作伙伴,帮它快速铺开规模。

那五菱呢?有了华为的技术背书,它不再是“便宜代步车”的代名词,而有可能打出“智能平权”的牌。想象一下,如果五菱未来推出一款不到10万的车,搭载华为的智能座舱和辅助驾驶,消费者会不会疯狂?这就是所谓的破圈机会

合作看似很美,但落地才是关键。五菱的问题在于:

定位会不会摇摆? 过去五菱的核心优势是价格和实用性,现在要走智能化,势必要加成本。那它还是“人民代步车”吗?还是会变成“半高不低”的定位?技术消化能力够不够? 华为能提供技术,但怎么融合到五菱的产品里,是一个考验。如果只是“堆功能”,体验不好,用户也不会买账。市场能不能接受? 五菱的用户群体很大一部分在三四线城市,他们真的需要“L2辅助驾驶”和“智能座舱”吗?会不会出现“功能很酷,但用户用不上”的尴尬?

这几个问题不解决,合作可能就会沦为噱头。

以前是“车企造车,科技公司做车机”,现在是“深度一体化”,从产品定义到生产制造,都可能被科技公司渗透。华为和奇瑞、赛力斯的合作已经是范例,现在五菱再加入,说明这种模式正越来越普遍。

一类是自研智能技术的巨头,比如比亚迪、特斯拉。另一类是拥抱科技公司、通过合作补短板的,比如五菱、奇瑞。

这对整个行业来说是一次重组。大家都在抢占未来两三年的窗口期,谁掉队,谁就可能出局。

五菱和华为的这次牵手,既是一次抱团取暖,也是一次战略豪赌。对五菱来说,它要证明自己不只是“人民代步车”,还能成为智能化浪潮里的新玩家;对华为来说,它需要一个能快速放量的伙伴,把自家的技术真正推向大众。

成败如何?还得看未来两三年里,五菱能不能推出一款既便宜又聪明的“国民智能车”。如果能做到,那这次合作就不仅仅是签个协议,而可能是中国汽车产业格局的一次转折

来源:斌说Bin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