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灵台沃野织锦图:科技耕春潮 产业链生金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3-31 14:08 1

摘要:陇东大地的春风掀开地膜银浪,旋耕机的轰鸣惊醒沉睡的沃土。当二十四节气行至清明,灵台县的田间地头正上演着现代版“春耕图”:无人机掠过麦浪播撒叶面肥,智能灌溉系统在蔬菜大棚里编织水网,标准化牛舍里的机械臂精准投放饲草——科技与产业的双轮驱动,让这片传统农耕区焕发出

中新网甘肃新闻3月31日电(魏建军 赵喜灵)陇东大地的春风掀开地膜银浪,旋耕机的轰鸣惊醒沉睡的沃土。当二十四节气行至清明,灵台县的田间地头正上演着现代版“春耕图”:无人机掠过麦浪播撒叶面肥,智能灌溉系统在蔬菜大棚里编织水网,标准化牛舍里的机械臂精准投放饲草——科技与产业的双轮驱动,让这片传统农耕区焕发出勃勃生机。

春耕备耕:数据跑田头,机械织春锦

在甘肃隆丰种业的智能仓储中心,860吨良种、4.7万吨化肥按数字地图精准码放。“农户手机下单,无人机测绘田块,配送车直接开到地头。”负责人孙號杨点击平板电脑,2500吨黑色地膜正通过北斗导航系统驶向37个行政村。西屯镇的千亩玉米示范田里,12台无人驾驶覆膜机正以每分钟15米的速度铺展银膜,地膜在阳光下折射出细碎光斑,与远处麦田里的植保无人机形成科技春耕的双重剪影。

截至目前,全县1550台套农机具组成的“铁牛军团”已完成18万亩顶凌覆膜,相当于给大地披上整齐的银缎。更令人瞩目的是种子革命:“灵台4号”小麦原种在1万亩繁育基地抽穗,5个抗逆新品种正接受陇东风土的考验,这些攥在农民手中的“金种子”,即将成为夏粮丰收的密码。

图为灵台县什字镇冬小麦绿色高质高效生产示范基地千亩核心区。孙筱娜 摄

田间智管:数字把脉田,科技作春妆

什字镇的万亩麦海泛着新绿,农艺师姚小凤手持智能终端俯身麦田,屏幕上实时跳动着土壤墒情、苗情数据。“现在每亩田都有‘数字档案’,镇压耙耱的力度、飞防除草的时间,全由卫星遥感和田间传感器说了算。”她指尖划过平板电脑,9.72万亩麦田的除草作业轨迹在电子地图上清晰呈现。数据显示,全县冬小麦一二类苗占比达92.23%,这组数字的背后,是7.3万亩麦田镇压、21.2万亩化肥深施的精准操作。

中台镇的智慧果园,物联网监测杆如哨兵伫立,240台智能增温设备正为即将绽放的苹果花编织“温暖襁褓”。362座日光温室里,水肥一体化系统按作物生长周期自动配比营养液,多层覆膜技术让反季节蔬菜提前15天上市。当传统农耕遇上数字孪生,田畴间的“春耕图”便有了智慧的注脚。

图为技术人员与菜农在灵台县中台镇杨村设施蔬菜创新融合发展示范园集约化育苗大棚内查看苗情。赵喜灵 摄

链式振兴:一头牛链起全产业,一枚果结出致富果

走进上良镇的昊康牧业基地,钢结构牛舍鳞次栉比,智能饲喂系统正将青贮玉米精准投放到每头平凉红牛的食槽。“冻精改良4100头,饲草基地整理8.2万亩,两病监测覆盖1.8万头肉牛。”基地负责人的报数里,藏着全产业链的密码:上游有牧草种植合作社,中游是自动化屠宰加工线,下游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的“菜篮子”工程。眼下,2.2万头肉牛出栏,1.65亿元产值的背后,是“牛链”上3000余户村民的增收账本。

苹果产业同样在演绎科技蝶变。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的32个新优品种在灵台试验田里挂果,1000亩高端直采基地的滴灌管网正随地形起伏,3000亩老旧果园换上“脱砧木”新根。更令人期待的是冷链物流园的建设——当秋季苹果红遍山塬,这些“陇原红”将通过气调库和航空专线,48小时内抵达珠三角消费者的果盘。

图为灵台县昊康牧业一角。孙筱娜 摄

暮色中的田埂上,返乡创业青年李建军正在调试植保无人机。他的手机里存着全县8.2万亩饲草种植地图,屏幕上闪烁的光点,既是播种的坐标,也是乡村振兴的希望。从智能春耕到全链升级,灵台的实践证明:当科技的春雨润泽沃野,当产业的链条扎根乡土,陇东大地的每一粒种子里,都藏着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完)

来源:甘肃新闻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