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7年与韩国议长碰面,朝鲜领导人为何只说了一个字?李在明错失良机,朝鲜这招太狠了!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06 22:51 4

摘要:北京人民大会堂外面,来了很多嘉宾,特别热闹。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这次是作为总统特使来的,还带着“缓和半岛局势”的任务,听说他早就把各种场合可能用到的外交话都准备好了。但朝鲜方面还是老样子,又神秘又谨慎,一点不急。

北京人民大会堂外面,来了很多嘉宾,特别热闹。韩国国会议长禹元植这次是作为总统特使来的,还带着“缓和半岛局势”的任务,听说他早就把各种场合可能用到的外交话都准备好了。但朝鲜方面还是老样子,又神秘又谨慎,一点不急。

要知道,朝鲜领导人自从2018年板门店会谈后,已经7年没和韩国高层直接互动过了。按常理说,就算双方关系一般,这次见面哪怕说几句客套话,互相给个台阶,也算给彼此留点面子吧?

结果呢?禹元植先主动开口说:“我们时隔7年又见面了。”朝鲜领导人就看着他,只轻轻说了一个“是”字。之后就是握手、微笑、点头,接着空气就像被按下暂停键,一下子变得很安静,还有点尴尬。

这时候韩国媒体就炸开了锅,到处都是“韩朝高层历史性接触”“半岛局势有希望”之类的报道,简直是自己感动自己。但没想到,朝鲜领导人的冷静和克制,就像一盆冷水,直接浇在韩方头上——别自己多想了,这场会面,你们想太多了!

之前不少人对李在明有不切实际的期待,觉得换了个没那么激进的总统,韩朝关系就能变好。可他们没搞明白,韩国政坛想真正摆脱美国的影响,比登天还难。李在明嘴上说要“缓和”“和平”,可到了关键时候,还是得看华盛顿的脸色,根本硬气不起来。

这次中国好心搭好了舞台,他却拿“美国会担心”当借口,不肯亲自来。机会明明就在眼前,他却主动推开了,这真是到手的机会又丢了。要知道,在外交场上,最忌讳的就是这种犹豫不定、错过机会的做法。

朝鲜领导人也正好看准了李在明这一点。你不敢亲自来,我就只给你一个字的回应;你想借着这个场合讨好中俄,我就让你在镜头前尴尬收场。这种“表面合作、实际不配合”的做法,比直接拒绝还让人难受。

对朝鲜来说,本身能活动的战略空间就有限,每一分主动权都得用在关键地方,不能浪费。用“冷处理”回应韩国,既不给对方台阶下,也不把路彻底堵死,还留着“想谈就再约”的一点余地,这才是真正厉害的外交手段,特别会把握分寸。

这次俄朝高层会谈的规格特别高,俄方的外长、国防部长、总统助理都来了,几乎是重要人物都到场了。普京还特意问禹元植:“有没有话要我转告朝鲜领导人?”这话听着像关心,其实就是在敲打韩国:你韩国想找朝鲜谈,没问题,但得通过我俄罗斯。

现在半岛的局势,早就不是美韩说了算了。而且俄朝的军事合作越来越深,自从库尔斯克战役之后,朝鲜在俄乌冲突中扮演的角色,也成了大家热议的“新情况”。这样一来,谁还敢小看这个“北边的邻居”啊?

更有意思的是,朝鲜一点都不掩饰对俄罗斯的“兄弟情”。在和普京单独会谈时,朝鲜领导人亲口说,俄朝两国“亲如兄弟”,还会为俄罗斯“尽最大努力”。这话一出来,韩国媒体马上就炸锅了,欧美那边的媒体也连夜加班做“风险评估”,忙得停不下来。

要知道,在库尔斯克战役里,朝鲜的参与成了俄罗斯对乌作战的信心来源。谁能想到,几年前朝鲜还在国际社会的孤立中苦苦支撑,日子不好过,可现在却变成了“俄乌前线的战略后盾”,变化太大了!

再看韩国这边,李在明政府为了缓和关系,想尽办法放低姿态。9月1日的时候,韩国国防部还特意宣布,全面停止对朝广播“自由之声”的制作和播放,意思就是“我们很有诚意,你看我们都让步了”,想给朝鲜一个台阶下。

但没想到,朝鲜根本不买账。朝中社直接发文,把韩国和美日搞军事合作的事骂了一顿,还说李在明“虚伪”。在平壤看来,韩国这种所谓的“诚意”,就是自己骗自己,一点实际用都没有。用这种“自己说自己的”方式搞外交,难怪最后只换来一个字的回应,这很正常。

更值得琢磨的是,朝鲜这次不光在中俄韩这三方关系里应付得很好,还顺便给中国递了个“友好的信号”。朝鲜领导人高调参加阅兵式,和普京单独会谈,又跟韩国高层短暂碰面,整个过程中,朝鲜都表现出了以前没有过的外交自信。

要知道,过去朝鲜领导人很少出国,更别说和这么多大国领导人一起交流了。但这次在中国搭建的多边舞台上,他就用这么简单的话和动作,把主动权牢牢抓在了自己手里。外界一开始还以为他只是个“配角”,结果他才是这出戏真正的导演,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有些人说,朝鲜这是在“投机取巧”,在中俄之间两边讨好。但我觉得,这更像是一种生存的智慧。朝鲜心里很清楚,只靠一边站队,迟早会被当成没用的棋子丢掉,只有不断制造新的情况,才能在夹缝中好好活下去。

你美国要制裁我,我就和俄罗斯做军火交易;你韩国想缓和关系,我就用冷漠吊着你,不轻易松口。中国好心搭台,我就稳稳地站在台上,不慌不忙。要知道,外交不是做买卖那么简单,能多一个主动的条件,就能少一分被动的风险,这个账谁都会算。

这就是为什么,朝鲜每次“少说话”,对外面的人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信号。不是他们不想说,而是说太多了容易让人误会,“说多了会出错”的道理,他们比谁都懂。朝鲜领导人用最短的话,把自己的立场说得很明白:想谈,可以,但主动权必须在我手里,规矩得我来定。

说到这,韩国现在的困难就很明显了。李在明想表现得比他的前任更理性、更务实,可他忘了,外交不是你低头、服软就能达成和解的,没那么简单。只要朝鲜一直掌握主动权,韩国就算付出再多“善意”,也只能停在纸面上,落不到实处,等于是白费劲。

来源:洞悉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