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8月27号到29号这三天,咱们中国代表团去了华盛顿。他们见了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还有贸易代表办公室的人。说到底,核心就一件事——“落实元首共识”。跟您说真的,中方这次去不是来吵架的,也不是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外交秀”。
8月27号到29号这三天,咱们中国代表团去了华盛顿。他们见了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还有贸易代表办公室的人。说到底,核心就一件事——“落实元首共识”。跟您说真的,中方这次去不是来吵架的,也不是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外交秀”。
就是想把那些年年说、却一直没办成的合作事儿,再往前推一步。能谈明白的,就好好谈透;有分歧的,也摆到台面上说。只要能合作的地方,都想多争取些。这份实在劲儿,特别让人信服。再看美国那边,他们一边打贸易战,一边又忙着搞大选造势,乱得很。
两边一对比,差别特别明显。而且这次,中方还专门见了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国商会的人,还有不少美国企业的代表,连商界的想法也顾及到了。中方想说的也很直接:咱们得把合作的预期稳住,别被外面那些乱哄哄的声音带偏了。合作的渠道不能断,有问题就慢慢解决,着急也没用。
就在中方这趟行程快结束的时候,美国那边又出了新情况,像演“宫斗剧”一样。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很生气,对着上诉法院批评了一顿。他说法院“党派味儿太重”,还说法院判定关税不合法是“天大的错”,最后甚至把最高法院搬出来撑场面。了解特朗普的人都知道,他说这些话,其实就是想给选民加油打气,也为自己接下来的选举提前喊口号。
他嘴上说“最后肯定能赢”,但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其实就是承认现在没赢。您想啊,企业成本高得让人难受、通胀压得人喘不过气、农产品卖不出去、制造业不敢随便动……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靠喊口号根本解决不了。如果一直硬扛着关税,这些麻烦不仅不会消失,反而会越来越明显,到时候想收场都难。
还有更有意思的。这边特朗普还举着“美国优先”的旗号,那边沙利文就当着全世界的面,给了他一盆冷水,一点情面都没留。在一个播客节目里,沙利文直接说,特朗普加关税的做法,不光毁了美国的信誉,连盟友都开始防备美国了。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印度。
美国一下子把关税提到50%,对印度出口的打击特别大。虽然电子、制药行业暂时没受影响,但纺织、宝石、珠宝这些印度的优势产业,直接被波及,损失很大。外媒还说,最近莫迪都不太愿意接特朗普的电话了。他反而去了亚洲,先到日本,再到中国,最后还去了上合组织天津峰会。很明显,他不想跟美国绑得太紧,想给自己留条路。
沙利文为啥这么生气呢?其实您仔细想就能明白。按他的说法,当年他费了很多口舌,好不容易才把印度从“不结盟运动”的老路上拉过来,让印度加入美国主导的“四方安全对话”机制。前前后后花了四年时间,才让印度在印太战略里起到“遏制中国”的重要作用。
结果特朗普一上台,才几个月,就把印度推远了,之前的努力全白费了。对沙利文来说,这根本不是“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而是“前人辛苦种树,后人直接砍树”。换谁都会生气。他的愤怒,不只是为印度觉得委屈,更多是因为美国精英阶层多年的长远计划,被短视的做法毁了,他心里也很无奈,有苦说不出。
这事还有个很荒唐的地方。美国一边打压印度,一边其实也在毁自己的盟友名声,简直是自己害自己。沙利文说得也不客气:美国的影响力本来就在走下坡路,硬实力越来越靠不住,软实力更不用说了。特朗普总是说话不算数、动不动就翻脸,这让包括印度在内的很多盟友,对美国的信任越来越少,都快没信任了。
现在美国在全球的形象,早就不是以前那个能让人放心依靠的“世界警察”了,反而像个“爱发脾气的老大哥”,说翻脸就翻脸,一点都不靠谱。这种信誉上的损失,不是一两年能补回来的。就算拜登再当一任总统,估计也没用,破了的镜子很难再复原。
不过最让美国没面子的,还不是盟友都疏远它,而是它的对手变得越来越成熟,越来越会把握分寸。就说美印闹矛盾这事儿,印度直接主动跟中国示好,态度很明确。有资料显示,印度的外长、防长接连来中国访问。莫迪甚至在上合峰会的时候公开说,“跟中国保持好关系特别重要”。
而且莫迪这次亚洲行的路线——先去日本,再到中国,最后去上合峰会,其实就是想在多个国际场合找平衡。他既不跟谁硬碰硬,也不失礼貌,分寸拿捏得很好,一点不吃亏。外面有人说印度“偏向中国”,其实更准确的是,印度不想把所有风险放一起,想给自己多些选择。特朗普本来想靠加关税“警告”印度,让印度听话,结果反而让印度更积极地在亚洲找合作。这真是想占便宜没占到,反而亏了本。
来源:洞悉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