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文化》2025年第3期目录与主要栏目内容简介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07 07:02 3

摘要:罗振亚、张忻伊的《比兴思维的流变与21世纪诗歌》聚焦比兴思维的古今之变,揭示比兴方法在21新世纪诗歌现场的表现和价值,眼光宏阔,运笔沉稳。

《文学与文化》2025年第3期

[诗学与词学] 主持人:罗振亚

本期三篇文章跨越了中国诗歌自古代、现代到当代几个不同的历史时段。

罗振亚、张忻伊的《比兴思维的流变与21世纪诗歌》聚焦比兴思维的古今之变,揭示比兴方法在21新世纪诗歌现场的表现和价值,眼光宏阔,运笔沉稳。

邓招华的《论的历史生成及诗思路径》指认冯至1940年代的诗乃受里尔克、歌德诗学启发的形而上思索的产物,其精神性转化更与西南联大学院化场域空间互为关联,发掘细密,材料丰赡。

邵波的《“中间代”诗人的诗学形态研究》复现“中间代”诗人从沉潜到被合法命名的艰难过程及其内在动因,并彰显了其个人化的艺术殊相,思维明晰,阐释到位。三篇文章不论是宏观鸟瞰,还是个案解剖,均能以扎实的文本细读和客观的理性分析作为支撑,实事求是,态度鲜明,提供了一种良好的学术信度。

比兴思维的流变与21世纪诗歌 罗振亚、张忻伊

论《十四行集》的历史生成及诗思路径 邓招华

“中间代”诗人的诗学形态研究 邵波

[现代文学与文化]

激进情绪的高涨与落潮

——80年代中后期至新世纪的城市小说研究 马兵、曲亭亭

“异域”的投影与变形

——《翻译的传说》中清末民初女性形象的异质化书写与现代化重构 朴玉明 林攀龙

当代文学地图中的边地童年书写 姚苏平

[古代文学与文化]

论《世说》在宋诗创作与传播中的文学媒介功能 张明、徐子恒

论汤显祖诗歌、戏曲的共相 沈金浩、杨桐

论赋体文学与大运河城市文化 丁涵

[文学与宗教]

傅大士形象的禅宗化浅析 韩焕忠

寓教于情:敦煌邈真赞情感书写及其社会功能 湛如、杨久红

[文化视角]

庾信骈文地名书写及其三重意蕴 刘涛

肆而不流:陈献章的艺术哲学与“自然”之美 杨万里

[文学文献]

郑文焯批校清真词过录本七种考识 杨传庆

[会议综述]

“古典新识:文学与文化青年论坛(2025)”会议综述 张昊苏

来源:古代小说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