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很多人一听“肾病”,下意识就想起“脚肿、水肿”。但作为一名在肾内科坐诊十年的医生,我得提醒你一句——等到脚肿了,肾可能已经坏了三分之一。
很多人一听“肾病”,下意识就想起“脚肿、水肿”。但作为一名在肾内科坐诊十年的医生,我得提醒你一句——等到脚肿了,肾可能已经坏了三分之一。
肾脏是个沉默寡言的器官,它不像肝脏那样会“喊疼”,也不像心脏那样一出事就“砰砰跳”。肾病早期,真正敲门的不是脚肿,而是一些你以为“跟肾没关系”的信号。别等肾脏喊不出声音了,人才开始慌张。
临床上,我见过太多“错过”的人。他们不是缺体检,是不懂信号。今天我们就把这事掰开揉碎,说清楚——肾病早期,其实身上早就写满了6个异常。
第一个异常,是早上起床时眼皮肿
你可能以为是“没睡好”或者“昨晚吃咸了”。但如果连续几天早上眼皮总是肿、按下去有点凹陷、过一会才消退,这时候要警觉。
肾脏负责排水、调盐,如果它出问题,液体会在组织间隙“打转转”。眼睑是全身最薄的皮肤组织之一,最容易“先肿起来”。
尤其年轻人,如果生活没大问题,却总是早起眼肿、脸肿,建议查一下尿常规和肌酐。别把肾给“委屈了”,它不会主动告诉你。
第二个异常,是尿液变了样——不是颜色,是泡
很多人以为尿发黄才是问题,其实颜色变化多数和水分有关,真正值得注意的,是尿里的泡泡。如果你小便时总发现尿液泡沫很多、久久不散、像洗洁精水一样挂壁,那可能是蛋白尿的表现。通俗点说,肾脏的过滤网破了,蛋白漏出去了。
研究显示,蛋白尿是慢性肾病最早期、最关键的指标之一。它比肾功能数值变差更早出现。如果你尿里每天都打泡泡,不痛不痒,但持续超过一周,别拖,去查尿蛋白。
第三个异常,是晚上频繁起夜
很多中年人觉得“起夜”就是年纪大了,尤其男人,总以为是前列腺问题。但要搞清楚,如果你晚上起夜超过两次,白天喝水又不多,且持续一段时间,这个时候,肾脏也得查查。
正常人晚上肾脏分泌抗利尿激素,控制排尿。如果肾小管功能异常,抗利尿激素的作用减弱,就容易夜尿多。特别是糖尿病、长期高血压的人,这是肾功能悄悄滑坡的“前奏”。
尤其要提醒的是,如果夜尿量比白天还多,那非常危险,说明肾脏调节机制出了大麻烦。不能再等。
第四个异常,是血压忽高忽低,找不到原因
很多患者第一次被查出高血压时,医生第一句话就是:“你要不要顺便查个肾功能?”这不是例行公事,而是因为肾脏和血压调节关系密切。
肾脏能分泌一种叫肾素的物质,调控血压。如果肾功能出了问题,哪怕你吃得清淡、运动规律,血压还是像坐电梯一样忽上忽下,甚至半夜高、白天低,怎么调都调不稳。
研究发现,约有30%的高血压患者,背后其实藏着慢性肾病。而不少慢性肾炎患者,最早的表现就是“难治性高血压”。如果你吃了两种降压药,血压还是飘忽不定,别光纠结药效,去查查肾吧。
第五个异常,是贫血却不是缺铁
家里人总说你脸色差,你也觉得累、乏、没精神。去查血红蛋白,发现偏低。医生说你贫血,你补铁、吃红枣、喝猪肝汤,可一个月过去了,血色素还是提不上去。
这时候,你得知道,肾脏也负责“造血”。
它分泌一种叫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激素,刺激骨髓造血。如果肾功能异常,这个激素分泌减少,即便铁够、营养好,也“造不出血”。这是肾性贫血,不是你吃得不够,是肾帮不上忙了。
研究数据显示,慢性肾病患者中,超过40%存在不同程度的肾性贫血。而且往往在肾病中期就开始出现。如果你补铁无效、查铁正常、却总是贫血,别再喝汤了,赶紧查肾功能。
第六个异常,是腰酸但不痛,像背着块砖头
这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信号。很多人说“我哪里腰疼了”,但仔细一问,是那种胀胀的、钝钝的,不像肌肉拉伤,也不是骨头痛,而是“里面沉得慌”。
特别是坐久了、站久了、走远了,腰部发闷、有压迫感。这种“内伤型”的酸胀,有时就是肾包膜张力增加,或者是肾脏感染、炎症反应引起的。
它不剧烈,也不尖锐,但就是“像背了一袋湿沙子”,怎么动都沉。尤其是合并尿频、尿急、尿痛的,要警惕肾盂肾炎或者隐匿性肾炎。如果你总觉得腰不舒服,但又说不好哪里痛,不妨做个B超和尿检,不费事,但可能救命。
这些早期信号,不是“吓唬人”,是真实的临床经验
很多人问我:肾病到底怎么就这么“阴险”?我只能说——肾脏是个“默默干活不抱怨”的老实人,一旦它喊出声,那就是“真扛不住了”。
慢性肾病发展速度并不快,但它最怕“看不见、听不懂、不当回事”。全国数据统计,目前我国慢性肾病患病率接近10.8%,也就是说,每10个人里就有一个肾脏在悄悄生病。
超过70%的患者在发现时,已经进入中晚期,很多时候,连肾穿都来不及做,直接就要面对透析选择。你不疼、不痒、不水肿,不代表你没事。你不查、不懂、不信任,也不代表疾病会放过你。
该怎么做,才能早点看懂“肾的信号”?
不是天天去查肾功能,而是每年一次尿常规+肌酐检查,尤其是有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长期吃药的人,不能拖。
日常里,多注意身体的小变化,尤其是尿液、浮肿、疲倦、夜尿、血压、腰部感觉这几个维度。别指望肾自己“修好”,它没那么神奇。
就像老王,一个55岁的司机,三年前查出高血压,我提醒他查肾,他说“我脚不肿,能吃能睡,啥事没有”。等到今年春天,脚肿了、贫血了、查出肌酐400,肾功能不到40%。他说:“早知道听你的话就好了。”
我说:“你不是没信我,是没信你自己的身体。”
肾病,不是脚肿才算病,而是早就写在你身体的细节里。你信它、读懂它,它就能保你一生无恙。
声明: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李建华.慢性肾脏病早期信号识别与干预[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1,41(7):555-559.
[2]王晓峰.蛋白尿在肾病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华肾脏病杂志,2020,36(9):673-677.
[3]中国肾脏病流行病学研究协作组.我国慢性肾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中华医学杂志,2022,102(2):85-91.
来源:老张健康说一点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