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黑白主调的餐区里,柠檬黄遮阳伞与绿植相映,人们围坐闲谈,恍惚间似有露营地的惬意——这是SHADOW上岛简餐的日常场景。从平沙岛的露营基地到城市核心区的“会客厅”,这个茶咖品牌,用时间和经验的沉淀把“自在生活”的理念从户外搬进了城市。
在黑白主调的餐区里,柠檬黄遮阳伞与绿植相映,人们围坐闲谈,恍惚间似有露营地的惬意——这是SHADOW上岛简餐的日常场景。从平沙岛的露营基地到城市核心区的“会客厅”,这个茶咖品牌,用时间和经验的沉淀把“自在生活”的理念从户外搬进了城市。
从营地起步:把“卸下伪装”的松弛感融入基因里
“‘the other side of life’不仅是口号,更是我们想传递的生活态度。”SHADOW上岛简餐主理人段晓路道出品牌初心。起源于平沙岛露营基地的上岛,取粤语“上岛”谐音命名“Shadow”,从最初的家庭亲子露营、水上活动,到城市门店的“集装箱+大帐篷”茶饮模式,始终围绕“让人们在休闲中卸下伪装”的核心理念。
最初的客人多是周末驱车而来的家庭,白天划皮划艇、傍晚围炉煮茶,深夜在帐篷外看星星。主理人发现,大家喜欢的不只是“露营”这个形式,更是“不用端着”的松弛感。 于是,“卸下伪装,让空间服务于松弛感”成了品牌的核心。
年轻人在上岛。/佛山传媒创意港园区供图
走进城市:把露营氛围装进“集装箱”
品牌发展中期,段晓路决定把这种松弛感带入城市。城市门店选在青年街区,用集装箱搭建餐区,门口支起大帐篷,摆上露营椅,“想让路过的人不用开车两小时,拐个弯就能‘上岛’。”从户外到城市,变的是场景,不变的是内核。这家店意外成了年轻人的打卡地。有人下班后带着电脑来办公,有人约朋友围坐帐篷下聊天,在这里待着,有种“偷偷在城市里露营”的感觉。这种认可让团队更确定:城市里的人,比想象中更需要一片“能放松的角落”。
第三站:把“自在舒服”留“港”延续
当筹备第三家店时,段晓路想找一个“既能保留露营感,又能贴近更多人的地方”。最终选择落址佛山传媒创意港,源于空间与理念的契合——“园区的集装箱风格、开阔的公共区域,和我们想做的‘城市露营’太搭了。”段晓路坦言,选址时最打动他的不仅是设计风格和交通优势,而且是园区独有的“传媒基因”赋能。这种“硬件空间+流量赋能”的双重保障,让上岛得以将户外露营的惬意氛围无缝移植到城市核心区。而园区对主理人品牌的孵化支持,也为探索多元互动场景提供了更广阔的传播窗口。
在这里,上岛延续了“不刻意”的风格:黑白主调的餐区里,露营装备成了装饰,客人可以窝在集装箱的卡座里,也能坐在户外帐篷的折叠椅上。更重要的是,周边聚集的年轻客群让“自在社交”有了土壤。从江边到街区,再到创意港,没变的是想让每个来的客人都觉得‘不用装’。“未来我们都会不断探索不同种类的沙龙活动,与客人做点简单的联动——比如亲子英语角、歌迷会,或者把露营电影搬到户外,总之,怎么自在轻松怎么来。”
上岛内景。/佛山传媒创意港园区供图
从临江营地的帐篷到城市里的集装箱,上岛的这些年,其实是一场“自在空间”的寻找与延续。上岛的故事,或许从来不是关于“做了多少创新”,而是关于“守住了什么”——守住一片让人们敢卸下铠甲的角落,让“舒服”这件事,在不同的空间里始终有处可寻。
文/禅城融媒记者姚佩雯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