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医声丨四川至少60万人面临“记忆橡皮擦”,这些信号藏危险
频繁忘带钥匙、做饭总忘关火……看似普通的“老年健忘”,或许藏着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信号。2025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6月23日—29日)之际,川观新闻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就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识别与照料等问题进行科普。
频繁忘带钥匙、做饭总忘关火……看似普通的“老年健忘”,或许藏着阿尔茨海默病的危险信号。2025年全国老年健康宣传周(6月23日—29日)之际,川观新闻邀请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商慧芳教授,就阿尔茨海默病的预防、识别与照料等问题进行科普。
近日,新华制药发布公告称,公司在研的1类新药OAB-14干混悬剂已完成了Ⅱ期临床中国首例患者入组,进展顺利。2024年在中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神经系统药物(化+生)的市场规模在1000亿元以上,新华制药在该类药物市场已手握30多个产品,1类新药成为公司深耕市场的
如果把大脑比作一台精密的机器,阿尔茨海默病就像这台机器里悄悄堆积的“锈迹”,以下是典型场景:
您每天习以为常的那杯奶茶,那份油炸小吃,是否正在悄悄"吞噬"您的脑细胞?脑退化,真的能通过饮食来预防吗?
你知道吗?根据预测,到2025年,中国将有约1900万人患有痴呆症,其中约1045万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AD)。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提醒我们阿尔茨海默病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见于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表现为逐渐加重的记忆力减退、语言障碍、判断力下降以及行为和人格的改变,最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目前全球已有超过5500万人患
遗传因素会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风险,但二者关系存在性别差异。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父亲患病或者母亲患病,遗传给子女的风险是不一样的。研究已刊发在近期出版的美国《神经病学》杂志上。
老年痴呆是一组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为核心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阿尔茨海默病(AD)最为常见(占 60%-70%),其病理核心为 β- 淀粉样蛋白(Aβ)沉积和 tau 蛋白异常磷酸化。近年研究揭示小胶质细胞调控(如 TMEM119 蛋白介导的 Aβ 降解
背景:睡眠障碍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恶性循环阿尔茨海默病(AD)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常伴随严重睡眠问题,而睡眠不足又会加速大脑损伤。最新研究发现,一种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莱博雷生(Lemborexant),不仅能改善睡眠,还可能减缓tau蛋白堆积导致的脑损伤,尤
在神经病学领域,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进展正在引发广泛关注——p-Tau217生物标志物的发现。这一标志物的出现为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诊断、预测以及潜在预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希望。
就像手机用久了会卡顿一样,我们体内的细胞也会"老化"。这项研究发现,一个叫p16的蛋白质就像细胞的"衰老开关",当它在小胶质细胞(大脑的清洁工)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过度活跃时,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并非所有的 tau 都对大脑有害。研究表明,只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类型,即所谓的 “高分子量 tau”(HMW tau),会损害神经细胞。这种有害的 tau 只占阿尔茨海默氏症患者大脑中 tau 蛋白总量的不到 1%。
1901年11月,德国法兰克福精神病院收治了一位特殊的患者 ——51岁的奥古斯特・德特尔。她频繁走失、反复询问相同问题,还出现了严重的睡眠障碍和情绪波动。
25岁左右是大脑认知功能的巅峰状态,也可以成为75岁时记忆力的“预测器”。美国学者刊发在英国权威期刊《柳叶刀·区域健康-美洲》杂志的一项新研究称,与痴呆症等相关的风险因素,早在24~34岁时的大脑功能中就已显现。
说到阿尔茨海默病,很多人知道它会让人变得越来越健忘,最终丧失记忆,变得“痴呆”。而大脑认知功能逐步衰退的背后,是神经细胞的功能障碍和逐渐死亡,首当其冲的就是与学习、记忆能力密切相关的脑区,比如海马区。
研究表明,血液检测中的磷酸化tau217(p-tau217)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工具,可以帮助早期诊断阿尔茨海默病(AD)。它通过检测血液中与AD病理相关的蛋白质变化,提供了一种非侵入性、成本较低的诊断方法。
额颞痴呆是以额颞叶萎缩为特征的痴呆综合征,是神经变性痴呆较常见的病因,约占全部痴呆病人的1/4。约1/4的额颞痴呆病人存在Pick小体,可诊断为Pick病。额颞痴呆实际上包含Pick病及临床表现类似的Pick综合征,后如额叶痴呆和发性进行性失语等。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症的主要病因。脑组织中含有β淀粉样蛋白斑块和含有tau蛋白的神经原纤维缠结的存在是AD的两个标志。基于磁共振成像(MRI)的AD检测安全、方便、无创,但可能缺乏在早期诊断AD的敏感性。细胞外囊泡(EVs)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