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4类食物别再放进冰箱了!好多人“中招”……
大量调查发现,食源性疾病在家庭中暴发次数最多(占58.5%),其中因致病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发病人数占家庭发病总人数的54%[1-4]。
大量调查发现,食源性疾病在家庭中暴发次数最多(占58.5%),其中因致病微生物污染造成的发病人数占家庭发病总人数的54%[1-4]。
随着盛夏来临,野外训练任务全面展开,高温酷暑等问题成为影响官兵健康的重要因素。为帮助战友们科学应对夏季训练中的健康风险,军医结合经验,精心整理出这份“夏季野外训练防病攻略”,让我们在炎炎夏日时刻保持身体最佳状态,圆满完成各项训练任务!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单增李斯特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兼性厌氧的细菌,属于李斯特菌属,是一种以食物为媒介,可以感染人和动物并使其致病的食源性病原体。
夏末秋初,食源性疾病风险上升。为保障公众健康,根据近期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结果和风险研判,特作以下风险提示: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鸡蛋,真的可能致命?一个日常再熟悉不过的动作——水洗鸡蛋,竟然可能成为悲剧的导火索?67岁的女性在早餐时吃了一个白煮鸡蛋,短短数小时后出现剧烈腹泻、呕吐、高烧,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抢救无效离世。
八月高温酷暑、暴雨洪涝等极端天气频发,同时,各类细菌、病毒、蚊蝇孳生,易引发相关疾病传播或高发。
食源性疾病 手足口病 虫媒传染病 虫媒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 2025-08-07 12:04 3
炎炎夏日,各类新鲜瓜果、清凉美食纷纷上市,让人们垂涎欲滴。然而,高温潮湿的气候特点却给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以及寄生虫等提供了绝佳的繁衍环境,使食源性疾病进入了一年中的高发期。
清晨五六点钟,厨房里一锅热气腾腾的小米粥旁边,鸡蛋正咕嘟嘟地煮着,锅盖微微跳动。很多人习惯把鸡蛋洗得干干净净,觉得看起来白净才放心。可真相是——越洗越干净,不一定安全;洗得太勤快,反倒容易“请来细菌做客”。
蜡样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植物等自然环境中,易通过空气或昆虫传播到食品中,是食源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之一。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未充分加热或储存不当,可引起耐热芽孢生长并产生毒素,食用者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炎症状。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Chikungunya virus,CHIKV)感染引起、经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1至12天,常为3至7天;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源自非洲坦桑尼亚土著语,意为“弯腰行走”,描绘了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
8 月将进入 “三伏” 尾声,高温高湿叠加频繁降雨,蚊虫孳生进入活跃期,虫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上升;食物易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高发。8月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人员流动频繁,加剧了输入性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同时,长期使用空调、户外作业增多等情况,也使高温中暑及 “空调病
登革热 食源性疾病 淮安市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蜱叮咬 2025-08-05 10:30 3
“洗碗还能洗出病来?”不少人第一次看到这句话时大概都会这么反问。但细细想来,洗碗作为每天都在重复的小事,若方式不对,确实可能成为“家庭传病”的隐形源头。医生发现,很多肠胃炎、皮肤病甚至呼吸道感染的背后,都能找到厨房清洁不到位的影子。
近期,我省持续强降雨,叠加夏季温度高、湿度大,微生物易于生长繁殖等,容易造成食物腐败变质,为了保障广大消费者饮食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作如下提示。……(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近日,68岁的王姨(化名)被一道家常凉菜“撂倒”,还出现了严重的急性肝衰竭、代谢性酸中毒,到底什么菜这么毒?
2025年5月(5月1日0时至5月31日24时),北京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3种31264例,死亡10例。报告病种主要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猩红热、淋病、梅毒、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性感冒、其他感染性腹泻病和手足口病等。
当地时间2025年 6 月 7 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宣布,因沙门氏菌污染风险,加州希尔马市的奥古斯特蛋品公司紧急召回超过170 万枚鸡蛋。
医生诊断为急性食源性中毒,明确指出元凶并非西瓜本身,而是其表面滋生的致病微生物毒素。这并非个案,近年来类似事件屡见不鲜,问题往往出在人们对食物保鲜常识的忽视。
香港食物环境卫生署食物安全中心(中心)六月七日启动食物安全日2025的全年活动,强调防止交叉污染对保障食物安全的重要性,并提醒食物业和公众采取适当卫生和食物处理措施,例如将生熟食物分开处理,以降低食源性疾病的风险。……(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低位上升,我省新冠感染疫情出现小幅上升,建议群众应做好防护,继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