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八月份防病提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05 10:30 1

摘要:8 月将进入 “三伏” 尾声,高温高湿叠加频繁降雨,蚊虫孳生进入活跃期,虫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上升;食物易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高发。8月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人员流动频繁,加剧了输入性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同时,长期使用空调、户外作业增多等情况,也使高温中暑及 “空调病

8 月将进入 “三伏” 尾声,高温高湿叠加频繁降雨,蚊虫孳生进入活跃期,虫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上升;食物易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高发。8月正值暑期旅游旺季,人员流动频繁,加剧了输入性传染病的传播风险;同时,长期使用空调、户外作业增多等情况,也使高温中暑及 “空调病” 的发生概率增加。因此,需重点防范虫媒传染病、食源性疾病、高温中暑及 “空调病”。

一、蚊媒传染病——“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

近日,我国南方个别城市的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社会关注,目前还未看到疫情的“拐点”出现;7月22日,世界卫生组织发出风险提示,称观察到“与二十年前重大疫情完全相同的早期预警信号"。同时,多个省份发现登革热输入和(或)本地疫情。两种疾病传播途径相似、症状相似,均通过伊蚊叮咬传播,发病后均会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疼痛等症状。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基孔肯雅热的关节疼痛更为剧烈,但多数患者为轻症,约 1~2 周可康复;而登革热的重症比例较高,致死病例时有发生。

当前正值暑假旅行高峰,人员流动频繁,且气温高、雨水较多,蚊虫繁殖迅速,导致两种疾病的传播风险显著提高。请广大市民无论出行还是居家,都需做好防蚊灭蚊措施。

预防措施

1、环境治理:伊蚊依赖小型积水繁殖,清除蚊虫孳生地是预防蚊媒传染病的根本措施。需定时清理家中易积水区域,如瓶罐、废旧轮胎、花盆、下水道、杂物堆等,不给蚊子提供繁殖机会。

2、个人防护:外出尽量穿浅色长袖衣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同时在裸露皮肤涂抹含避蚊胺、避蚊酯的驱蚊液。家中安装纱门纱窗、使用蚊帐,打造 “无蚊空间”;必要时使用电蚊拍、灭蚊灯等工具 “精准灭蚊”。此外,尽量减少在户外树荫、草丛等蚊虫密集区域的逗留时间。

3、关注流行区疫情:计划前往国内外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流行区时,出行前务必查询当地疫情信息,做好充分的驱蚊防蚊准备。回淮后 14 天内做好健康监测,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

4、及时就医:一旦出现发热、皮疹、关节痛等相关症状立即就医并告知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以便医生能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

二、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发热伴小板减少综合征(简称“发热伴”)是我国于2009年发现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表现,起病急,重症患者病死率高。主要经蜱叮咬传播,人与人之间也可经直接接触患者血液、血性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传播。8月仍处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高发期,暑期游山玩水时,勿忘防范蜱叮咬。

预防措施

1、应当尽量避免在蜱类主要栖息地如草地、树林等环境中长时间坐卧。如需进入此类地区,应当注意做好个人防护,穿长袖衣服;扎紧裤腿或把裤腿塞进袜子或鞋子里;尽量不穿凉鞋。

2、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动史者,一旦出现发热等疑似症状或体征,应当及早就医,并告知医生相关暴露史,对蜱传疾病保持警惕。

3、医务人员以及患者家属在接触患者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杜绝人传人现象的发生。

三、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常见的有食物中毒及经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部分病例还会伴有发热、乏力等症状。

8月份天气炎热湿润,细菌等病原体繁殖机会大幅增加,加之暑期聚餐增多,成为细菌性食源性疾病的高发期。

预防措施

1、市民应注意饮食安全和饮水卫生,外出就餐时,注意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饭店或餐厅。

2、把好病从口入关,不食不卫生、腐败变质、来历不明的食品,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食物要烧熟煮透、生熟分开,防止苍蝇叮爬食物,饭前便后勤洗手。

3、各餐饮单位、食品集中配送经营单位、集体食堂等食品流通领域需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选择新鲜、安全的食品原料,在合适的温度下保存。

4、一旦出现类似症状者,及时去医院就诊。

四、高温中暑

8月正处于炎热的盛夏,高温、高湿、强热辐射天气可造成人体的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出现一系列生理功能改变,一旦机体无法适应,引起生理功能紊乱,则可能造成体温异常升高,从而导致中暑。

轻症中暑可出现头昏、胸闷、心悸、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等。一旦发展为重症中暑,则会出现大量出汗、血压下降、晕厥、肌肉痉挛,甚至发生意识障碍、嗜睡、昏迷等现象。

预防措施

1、高温季节时,应及时饮水,适当补充电解质;注意饮食及休息;户外活动穿着合适的衣服并涂抹防晒霜。

2、用人单位应当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工作环境下劳动者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室外作业等措施,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温用品。

3、高温时应减少户外锻炼。如必须进行户外锻炼,则应每小时饮用2~4杯运动型饮料,可以帮助补充因出汗流失的盐分和矿物质。

五、空调病

“空调病” 又称 “空调综合征”,指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出现的头晕、头痛、食欲减退、关节酸痛、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状。近期有不少网友反映,上班或居家时吹空调常感身体不适,到户外待一会儿可缓解,这其实是长时间处于空调房的反应。若长期待在密闭的空调房内,还可能出现慢性缺氧,导致心肌不同程度缺血及心电图异常改变。

预防措施

1、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 26℃~28℃,不低于 24℃,避免调至过低,不要让空调冷风长时间直吹身体,同时保持适当湿度。

2、做好冷暖过渡:刚从炎热的室外或剧烈运动出汗后,不要立即进入低温室内,血管骤然收缩,容易引起头晕、恶心,甚至晕倒。建议进门后先在阴凉处休息几分钟,再进入空调房。

3、及时清洗空调,尤其夏天第一次重启前,需将空调(尤其是过滤网)清洗干净。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时间密闭,要保持适当的通风。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