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餐桌警报!蜡样芽孢杆菌正威胁你的剩饭剩菜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8-05 18:07 1

摘要:蜡样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植物等自然环境中,易通过空气或昆虫传播到食品中,是食源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之一。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未充分加热或储存不当,可引起耐热芽孢生长并产生毒素,食用者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炎症状。

近日

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

《夏季高温天气需警惕

蜡样芽孢杆菌污染剩饭剩菜——

8月食品安全与营养健康提示》

一、身边的蜡样芽孢杆菌

蜡样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灰尘、植物等自然环境中,易通过空气或昆虫传播到食品中,是食源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之一。被蜡样芽孢杆菌污染的食物未充分加热或储存不当,可引起耐热芽孢生长并产生毒素,食用者出现呕吐、腹泻等肠胃炎症状。

二、致病性与症状

呕吐型:由耐热的蜡样芽孢杆菌呕吐毒素引起,多因淀粉类食物(如剩饭)被污染,症状以呕吐为主,并伴有恶心、头晕和四肢无力,潜伏期短(一般0.5~5小时)。

腹泻型:由不耐热的蜡样芽孢杆菌腹泻毒素引起,多因肉类、蔬菜、酱料污染导致,症状以腹痛和腹泻为主,潜伏期较长(一般8~16小时)。

多数患者病程约1天可逐渐好转,但儿童、老人等易因频繁呕吐腹泻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

三、流行特征和处理

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夏季多发;免疫力低下者、老年人与婴幼儿、肠道菌群失衡者更容易发病。

感染后轻症以补液维持电解质平衡为主;重症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出现血便、脱水等需立即就医。

四、易被污染的食物

剩余米饭、炒饭、面条、米粉、年糕等淀粉制品以及熟肉制品、奶制品、豆制品等未及时冷藏或室温久放隔夜,易成为细菌温床,细菌大量滋生并生长芽孢产生毒素。许多蜡样芽孢杆菌感染导致的肠胃炎病例是因为食用了室温下长时间放置的炒饭或米饭,因此蜡样芽孢杆菌所致肠胃炎的呕吐综合征也被称为“炒饭综合征”。

五、科学防控方法

1.彻底加热与及时冷藏:食物必须煮熟烧透后再食用,未吃完的剩余食物应在2小时内冷藏(温度≤4℃)。

2.剩菜处理:冰箱里取出的剩饭剩菜在食用前应彻底加热。

3.生熟严格分开:生熟食材的刀具、砧板需专用并做好标记,避免交叉污染。

4.慎吃凉菜:凉拌菜现做现吃,室温存放不超2小时;需冷藏的尽量12小时内吃完,制作前食材洗净并用淡盐水浸泡,工具提前消毒。

夏季高温天气食物安全风险高,需谨慎对待剩菜。了解蜡样芽孢杆菌危害并做好防控,才能守护家人健康。若出现不适,务必及时就医。

8月食品卫生提示

三伏天食物易腐败变质,预防食源性疾病请注意以下几点:

1.熟食常温存放勿超2小时,外卖收到后尽快食用;

2.生熟分开存放,冰箱冷藏室保持4℃以下;

3.西瓜等切块水果应用保鲜膜紧紧包裹或放在密封容器内,尽快放入冰箱冷藏并当天食用完;

4.慎食凉拌菜、卤味等高风险食品,自制须现做现吃;

5.购买食品注意保质期,包装胀袋立即丢弃。

来源:洞庭湖边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